天天看点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个国际线上心理学论坛。这个论坛旨在探讨人格障碍的最新标准(ICD-11)的修订。主讲人之一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社区精神病学荣誉教授Peter Tyrer。

他在论坛上指出:“新出台的ICD-11将不再用以往的分类系统来区分人格障碍,要为人格障碍去标签化和污名化。”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电影《剪刀手爱德华》

多年来,人格障碍作为类似于癌症一样的心理顽疾,令人处处掣肘。人格障碍,甚至作为终身携带的人格问题,需要进行终身心理咨询。

它虽不像身体患癌症一样,能夺走人的性命,却能夺走人的心灵营养,使人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使本人和亲近的人深感苦恼。然而多年以来,任何人一旦确诊此类问题,就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回避型人格,仅仅是指具备了此种性格特点,而非“障碍”。例如,一个人在恋爱的时候,一吵架就要分手,一提分手马上就同意,而且从不挽回,你觉得这样很酷吗?

其实,这就是回避型人格的一个表现。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不需要太过担心里面的内容与自己如此相似……阅读全文就能找到破解的线索。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一、回避型人格的特点

依据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诊断手册),普遍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有如下标准:

1.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表现为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

a. 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b. 情感(即情感反应的范围、强度、不稳定性和恰当性)

c. 人际关系功能

d. 冲动控制

2.是缺乏弹性和广泛的,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诸多方面

3.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4.长时间是稳定不变的,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

5.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结果来更好地解释

6.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头部外伤)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诊断手册),公布了七条特征,符合四条或者四条以上的,可以说具备了回避型人格的特点。(欢迎对号入座!同时,我们继续强调,人格障碍和人格特点是程度上的区别,不是一回事,就算符合了下面的特点也不需要恐慌):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

2.不愿意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笑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具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被拒接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专业的咨询师不会仅依据DSM-5的指南,就断言这个人患有人格障碍。通常咨询师会观察来访者的状态,而最重要的“指征”是:当该人格特质是缺乏弹性、适应不良且持久导致严重的功能受损或主观痛苦,才构成障碍。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对于回避型人格而言,最为底层的架构是:社交的抑制、长期自感能力不足,以及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的模式。

举一个真实发生在咨询室的例子:小李在几次感情失败后,由于总是被父母逼着相亲而苦恼,他觉得自己抑郁了。

询问之下,小李除了感情有问题之外,在工作方面也不顺利,几次升迁的机会,他都由于不愿意参与社交而被动放弃了机会,之后由于同事和领导对待他的态度转变,他感到十分痛苦。方方面面的不顺利,促使小李来到了咨询室。首次咨询及测量后,结合咨询师的面诊,怀疑小李存在人格层面的问题,建议长期咨询来缓解。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但是,对于一名有回避型人格方面问题的小李而言,能迈入咨询室的大门已经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了,加上回避工作上的人际压力,小李的经济方面并不富裕,要长期咨询,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二、回避型依恋与回避型人格

在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有许多种形式:有的人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与爱,形成了安全型依恋模式,奠定了一生幸福的底色;有的人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就出现了人格的裂缝;还有的人由于婴儿期不良的互动,酿成了人格障碍的底色。

熟悉发展心理学的人,都了解依恋理论。回避型依恋是非安全依恋的一种,人群中约占20%,大部分人能发展出安全型依恋(约占60%)。值得注意的是,回避型依恋并非必然带来回避型人格障碍,只是会带来回避型人格特点,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人格裂缝”,它只能是人格特点而非疾病或障碍。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回避型依恋的特点,在婴幼儿期延伸至童年,表现为:

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并不是真的不紧张,而是表现出平静),母亲回来,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若未经过心理干预,婴儿期形成回避型依恋的孩童,成年后在与周围人的社交(包括亲密关系)中会感到:与别人亲密让自己有些不舒服;会发现自己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人。当他人与自己太亲密会紧张,如果别人想与自己进一步亲密,会明显感到不自在。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形成回避型依恋的婴幼儿,大都是在出生后,情感的依恋需求没有被满足过。比如,婴儿孤零零地躺在婴儿床里,或者被哭声免疫法侵害——有些家长过分鼓吹培养孩子自立,从娃娃抓起。

然而,并不是几次的自立训练就会使孩子养成回避型依恋,一定是长时间、强度较大的独立训练,才会使孩子形成回避型这种不安全的依恋类型。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有一个场景可以更好地诠释,回避型依恋在儿童至青少年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的。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朱朝阳的母亲递给朱朝阳一杯牛奶,让他赶紧喝掉,朱朝阳说,牛奶太烫,想过一会儿再喝。这时母亲却说,快喝,完了我好刷杯子。朱朝阳明确表示,肚子很饱,喝不下了。

他的母亲气得咬牙切齿:“那就倒了吧!”

母子二人相视几秒,朱朝阳只能通过无声的言语体现憋闷和无奈,被迫将牛奶一饮而尽。

剧中的这段表演,让观众感到了无力与窒息,那种被母亲牢牢控制又无力反抗的压抑,隔着屏幕扑面而来。随后,母亲又向朱朝阳宣泄了多年来的脆弱与焦虑。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在一个几乎看不见父亲的家庭,一个辛辛苦苦承担起整个家庭责任,无可挑剔的母亲是最为致命的。她的全部隐忍和压抑都需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她催促孩子迅速成长,催促孩子迅速承担起本该成人承担的部分。

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别无选择,他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不能生气,不能任性,被迫容纳母亲的情绪。面对母亲密集的情感需求,孩子感到厌烦、发狂又无法回避。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成年后,他在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任何的亲密、伴侣的焦虑都会唤起自己曾与母亲生活中的窒息——也就是,回避型的人只有回避,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内心秩序。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三、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

遇到回避型人格的来访者,咨询师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到他们,每种方法都很专业且有效。那么,作为回避型的自己,要如何疗愈自己呢?这里给出几个方向:

1.觉察自己的需求

因为童年习惯被忽略的情感需求,有的人或许完全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情感期待,这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来了解自己,探索真实的内在需求。

不妨准备一个日记本,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了解自己,先跟自己做知心朋友。比如今天有哪些事让你难堪、哪个人让你感到讨厌,哪怕只有一点,也不要自我安慰这不要紧,这无关紧要……不放过每一个不舒服,把它记录下来。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因为,你很可能已经习惯性催眠自己,说自己不在意,自己很宽容,自己无所谓……更不要被脑中那些自己也太矫情,自己也太事儿了等观念洗脑,这就是你真实的情感需要,它需要被满足。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2.满足自我的需求

在一步步了解自己、觉察到自己的需求后,就要尝试着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里的满足自己,不是物质上满足自己无止境的物质需求,刷爆信用卡买包买衣服、买游戏装备,而是遇到不舒服,先让自己气顺、舒服起来,学会让自己舒坦,才是真正的满足自己。

而物质上满足和奖励自己不是不可以,但不是主要的,如果经济条件不宽裕,很容易会令自己本来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3.对外表达需要

这一步对于回避型人格来说,是非常难的,刚开始觉得自己有些怪异,突破一下就会好很多。

永远不要质疑自己,表达你的需要并不羞耻。学会表达之后,如果增进了彼此的关系,令你感到害怕,你仍旧可以提出你的这部分需要,比如你恐惧朋友、同事太靠近,挨得太紧。

这不是你对对方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不是不爱对方,而是你成长过程中的遭遇,令你不适应这样的状态。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这是客观存在的情绪体验,说出来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4.主动觉察对方的需要

觉察对方的情绪、需求,然后给出帮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回避型人格往往不仅会回避自己的需求,也会对别人的请求视若无睹。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做好前几步,慢慢觉得自己变得充盈、满足,有多余的电量了,就可以开始这一步。否则还是不要开始。

理解对方的前提是理解自己,满足对方的前提是先满足自己,只有如此,给予对方的才是爱。否则就是在爱的关系里“放贷”,你会在无意识中,要求对方偿还爱的“高额利息”。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四、如何与回避型人格经营亲密关系

如果你发现,你喜欢的男/女朋友、好友、亲人是回避型依恋,或具有回避型人格特点,那么,首先不妨先问问自己,你是否是稳定安全型的人?你是基于什么原因,想要跟对方在一起,在这段关系里,你的需要或期待是什么?

1.摆脱偶像剧情

我们对恋爱或亲密关系,都有我们的想象。这种想象,很多都来源于小说、偶像剧、理想化的爱情。

但是,如果你的关系对象是回避型人格,你首先要做的是,摆脱头脑中对“爱情本来应该是……”的想象。因为真实的恋爱不大可能是偶像剧里的剧情,他/她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不要事先给定模板。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2.你需要放下一些自我需求

选择了回避型的伴侣就意味着,你要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对方,如果你能做到,那就可以继续下去。

而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前路漫漫,你趁早放手为好,你也熬不过他(她):“干啥啥不行,冷战第一名”。

爱情总要有牺牲,也不是那个要付出的人总是你、他不必付出,而是你选择了他(她),就意味着你要给予更多、付出更大,他/她才会觉得安全。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3.“让子弹飞一会儿”

同样的事,在回避型关系的伴侣那里,你可能需要等待他(她)一下,他需要足够多的开机时间,才能启动程序。所以,你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爱心,让对方信任你们的关系是安全、可靠的。

如果以上三点都能做到,那么,恭喜你,还是有机会很好地“驯服”一个回避型的爱人。不然,你们的关系迟早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以上方法在其他关系如好友、亲人里也适用。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五、小结

总的来说,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改变他人的秘籍是先改变自己。

1.回避型人格障碍与回避型人格是病与非病的关系。回避型人格,是我们为人的特点,如果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并找到与人相处的法宝,就能达成与自己人格的和解。这样非常好,不需要调理和长期的心理咨询。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顽疾,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在合并其他问题的时候,还需要药物干预。

2.早年的不安全依恋是回避型人格的基础,但并非都会发展成人格障碍。与其浪费几十年抱怨父母的不当养育,不如寻找解药,成为“自己的父母”,学会觉察、读懂自己,关爱自己。

3.疗愈自己有四个方面,其底层逻辑是先识别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再满足自己,满足别人是建立在满足自己的基础上,不能通过发动自己察言观色的“技能”来满足别人,那样到头来,会觉得对方亏欠了自己。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4.亲密关系里,与其困惑回避型人格到底爱不爱自己,不如想想这段关系的走向。如果这段关系还要走下去,最好不要试图疗愈回避型人格,而是放下幻想、做好陪伴。

在揪心且压抑的亲子关系中成长的孩子,只是年纪在增长,由于过早承担了成年人的部分,忙着假装自己是“大人”,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成长,一直停留在了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的阶段。通过伪装自己的坚强与独立,存活于世,这样没有什么不对,更说明你的强悍。

回避型人格如何疗愈自己?心理学家:这四条建议帮助很大,建议收藏

当你对外界不曾觉得困惑的时候,无需改变,因为你就是很强大的,但是,如果外界令你困扰,甚至几次三番的爱而不得,十分痛苦,就需要探索自己。这是你放弃外壳,变得更加强大的进化过程!即便疼痛,需要的也仅仅是勇气而已!

如果你实在缺乏勇气,与其期待家人、爱人和朋友无条件关注你,不如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会懂得如何给你勇气,如何更好地陪你探险、共同渡过这段旅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