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自星星的孩子”青少年个案服务案例

一、 背景介绍

小C(化名),男,是一名初中生,小时候被诊断为自闭症。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小C主动求助社工,情绪激动,哭泣着和社工表述了他在和母亲讲述关于和大伯的事情时,母亲不理解他,不站在他的角度,让他觉得委屈。

社工观察到小C母亲当时对小C的情绪反应和表达开始会是一种说教、接着不理,然后随着小C的情绪升级,小C母亲开始大声指责案主。

二、 个案分析

(一) 案主存在情绪舒导需求,情绪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情绪。平时和母亲或他人沟通,情绪激动,容易发生矛盾;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不被接纳时,言语上较为偏激,会出现哭泣、大声说话、拍桌子等行为来表达情绪,缺乏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二) 人际交往缺乏界限和规则意识,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冲突行为,对语言行为认知不足。案主反馈只有一个好朋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很希望能够交到朋友。对一些人际交往的礼仪等缺乏认识,会因为自己的一些行为等让同学不喜欢。

如:上课开小差、和同学说话不礼貌、相处距离很近等现象。和他人相处中,双方有冲突时,案主在表达上会出现一些“粗话”、“指着他人的鼻子骂人”。经常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有时得到了回应还是会继续问同一个问题。

(三) 案主母亲在孩子教育方面会出现指责式教育、情感忽视以及情绪焦虑等情况,亲子关系较紧张;案主自述母亲会说:“你就是比不上别人”,你没用....;在生活中,经常和母亲有一些言语上的争执,会觉得母亲不爱他。案主母亲也反馈有时和孩子的沟通也很不愉快。

(四)支持网络不足。案主缺乏朋友,案主妈妈也是独女,外婆住在其他区,身体也有一些疾病。案主父亲对其的照顾、教育较少参与。案主母亲因工作等忙碌时,案主会到爷爷奶奶家吃饭,得到暂时照顾。案主与爷爷奶奶关系较好,自述与大伯关系较差,会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三、 服务计划

(一) 理论分析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成分,每个成员之间是交互作用的。个人的行为、情绪、认知等也会对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此案例中,案主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同时也给母亲带来了影响,母亲的沟通方式同时也给案主带来了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案主的问题产生与家庭是有着联系的,需要从家庭入手,更好地协助案主成长。

2.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此案例中,案主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些偏差行为,社工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举例子等方式来引导案主认识自身的行为,并协助案主学习人际交往的礼仪,调整偏差行为,从而帮助案主更好地融入集体。

通过经验分享、书籍学习推荐等方式协助案主母亲习得亲子教育、沟通方面的技巧,舒缓压力,改善亲子关系。

(二) 服务目标

1.协助案主舒缓情绪,习得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2.协助案主调整偏差行为,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规则意识;

3.协助案主母亲舒缓情绪,意识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了解亲子沟通方法,减少对案主的语言暴力等,改善亲子关系;

4.扩大家庭支持网络,链接相关资源给予支持。

(三) 服务策略及实施过程

1.服务策略

个人层面:首先,社工通过倾听、接纳、非批判的技巧与案主良好的专业关系,舒缓案主的情绪。其次,再通过鼓励、启发式的提问、举例子、情景模拟等方式,协助案主思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协助案主合理宣泄情绪,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规则意识。

家庭层面:协助案主母亲梳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情绪失控来源,帮助其释放压力;协助其意识到指责式的沟通方式对案主的影响(情绪焦虑、自尊心受伤、亲子关系恶化等),学习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给予其支持,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协助其发掘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提升效能感。

社会支持层面:在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时,社工通过链接资源,给到其支持,挖掘案主母亲的潜能,进一步协助协助案主家庭处理突发事件;链接资源,实现微心愿;搭建亲子沟通、互动的机会,邀请参加亲子出游活动,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增加朋辈互动、扩大交际圈。

2.服务实施过程

(1)与案主建立关系,倾听案主的心声和给予陪伴,协助案主合理宣泄情绪。在面谈中,社工耐心倾听案主的心声和情绪的表达;同理案主希望的回应没有达成的难过(如:重复问妈妈同一个问题,希望得到回复,但回复之后却是说教的方式),舒缓情绪后。

社工通过具体情境来与案主探讨,角色互换的方式,逐渐去帮助案主意识到他的一些行为(拍桌子、骂人的话语)不是他人喜欢的表现,案主也意识到这种宣泄方式是不礼貌的,会给他人带来不舒服。

案主开始有了意识和改变,并愿意通过尝试深呼吸、数数的方式来减少这些行为。情绪控制方面得到好转,激动发脾气的次数降低;拍桌子、用手指着人说话的行为减少。社工也及时肯定案主的进步,鼓励其继续保持。

(2)协助案主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规则意识; 社工以案主日常的行为和他描述的情境进行探讨和引导,协助案主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例1:案主想念老师,想看看老师,没有经过老师的知悉就到老师家,未敲门进入老师家。老师不在家,反馈家人不熟悉,有点吓到小孩。

社工肯定案主关心老师的心意,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案主思考“探访”也是有一些细节学习的,一起梳理流程和合适的方式:电话或见面预约-说明来意-是否方便-约定时间。

例2:案主在与人相处的合适距离方面缺乏了解,与异性相处靠的比较近,有时会拉工作人员的手。社工了解到案主这是对喜欢的人的表达方式,希望和他们做朋友。社工与案主探讨喜欢的方式有很多种,合适的距离可以让人舒服。

同时,社工通过日常的面谈中的细节(敲门、语言表达、合适距离、情绪管理等)以及多肯定、鼓励的方式来巩固和强化案主的学习,逐渐去协助案主建立规则感。

通过介入,案主了解了合适的距离、认识了礼貌用语等对交友的重要性,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要求得到重复回应的频率减少以及近距离的肢体接触行为频率得到减少,同时,在交流中也逐渐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

(3) 协助案主母亲舒缓情绪,意识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了解亲子沟通方法,减少对案主的语言暴力等,改善亲子关系;社工耐心倾听案主母亲的倾诉,同理其一个人照顾、养育孩子的辛苦。

与其梳理情绪、压力的来源,引导其看到孩子的优点(独立、运动能力强等),同时了解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刻板),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其次,协助其意识指责式沟通方式给孩子的影响,分享了孩子管教、沟通方面的知识和书籍,鼓励其改变。

案主妈妈的情绪得到舒缓和在亲子教育沟通方面减少了负面的语言,效能感得到一定的提升。

(4)扩大家庭支持网络。在服务中,案主的家庭出现了多次的突发事件,社工积极为其家庭链接资源,扩大支持网络。突发事件处理完,社工也肯定了案主母亲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导案主母亲去看到自己的潜能以及未来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法。

同时,社工也也搭建亲子沟通、互动的机会,邀请参与亲子活动,舒缓案主妈妈的照顾压力,增进亲子关系,增加朋辈互动等。

另一方面,社工积极鼓励案主发掘身边的资源,在孩子教育方面,案主妈妈也积极与朋友和同事探讨方法,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案主的照顾上,社工鼓励案主母亲于案主父亲沟通,发挥案主父亲的支持作用。

在疫情期间,案主外婆生病了,案主母亲要照顾外婆,在公交停运的情况下,案主母亲和案主父亲沟通后,案主的父亲早上开电动车载案主到学校。

四、 案例评估

(一)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经过社工的介入,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在社工的耐心陪伴和引导下,协助案主舒缓了情绪,学习了用深呼吸、数数等合理宣泄情绪,减少了拍桌子、大声指责人的宣泄方式;同时对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也逐渐了解,习得了合适距离和礼貌用语。

案主母亲的情绪也得到舒缓,在亲子教育沟通方面减少负面的语言,效能感得到一定的提升。在社工的鼓励和支持下,案主母亲也逐渐发挥自身的潜能,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家庭的支持网络得到一定的提升。由此可见,个案的目标基本达成。

(二) 案主的改变情况

1.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到案主对情绪的管理有了意识和改变,情绪控制方面得到好转,激动发脾气的次数降低;拍桌子、用手指着人说话的行为减少。并愿意通过尝试深呼吸、数数的方式来减少这些行为。

2.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案主对自己的一些不礼貌行为有了认识和思考,了解了合适距离、认识了礼貌用语等对交友的重要性;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要求得到重复回应的频率减少以及近距离的肢体接触行为频率得到减少。

3.通过访谈了解案主与母亲的关系得到改善,愿意尝试与母亲沟通。

五、 专业反思

1.在辅导过程中,社工的接纳、同理、非批判的技巧能够帮助社工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自闭症”孩子,社工更需要多一份耐心,对“特征”的了解,理解他行为。

2.在辅导过程中,社工可以多运用鼓励、启发式的提问、举例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案主去思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说教式的方式,同时也是有助于与案主建立良好的面谈氛围。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行为较难在短时间得到有效地改变。

3.注重资源的链接,为案主的家庭扩大支持网络,提供支持。案主的家庭支持网络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是需要加强。后期如果能够与案主的父亲建立关系,可以增强对案主的成长支持、行为影响以及舒缓案主母亲的的压力。

作者:唐培林

来源:“邂逅社工”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