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骆玉明说红楼|赖家人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好?

在贾府里有众多的奴仆。奴仆也有等级,还分“有脸”和“没脸”的。要说等级最高的,是赖家两兄弟。老大是荣国府的总管,老二是宁国府的总管。至于最有脸面的,要数他们的母亲赖嬷嬷。第四十三回写贾老太君召聚众人议事的时候,赖嬷嬷可以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而王熙凤却只能站着。

《红楼梦》书中解释这个“坐”与“站”的道理,是因为“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就是说赖嬷嬷服侍过比王熙凤长一辈的主子,这应该就是贾赦或贾政。后面赖嬷嬷又指着贾宝玉,说老爷(贾政)和大老爷(贾赦)小时候怎样挨爷爷(贾代善)痛打,那是她亲眼看着的。由此可见,要论年岁,她比贾赦他们还长一辈。她是跟贾母平辈的奶奶级的人物。

骆玉明说红楼|赖家人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好?

赖家虽是个奴才身份,却相当有钱,贾母当面说赖嬷嬷是个“财主”。有钱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例可知:第五十六回写探春管事,她和平儿说起赖大家的园子,“还没有咱们这(指大观园)一半大”。小了是吧?可是读书不能疏忽。你想,大观园按贾琏所说,周长是三里半(以清制换算近两公里),假定长宽为4比6,约有360亩。“不到一半”,算它是三分之一,120亩的花园,就在京城,那也是豪富人家的场面啊!

富贵富贵,富则求贵。这个家族后代的身份也发生了蜕变。他们本是“家生子”,是贾府蓄养的世代相袭的奴仆。但由于得到主子的信用,赖大的儿子赖尚荣一出生,贾家就让他脱去了奴才身份,有了自由之身。赖嬷嬷说他从小也是锦衣玉食,丫鬟,仆妇,奶妈,一应俱全;并且,也跟公子哥儿一般上学读书。这完全不是奴仆的生活方式了。

到了二十岁,靠着贾府的势力,赖家花钱给赖尚荣买了个知县的官衔。捐官嘛,在富贵人家是求一个身份和体面,在场面上好混,譬如贾琏捐了个同知;而对赖家来说,更要求个实惠。所以,也是仰仗贾府的关照,这赖尚荣三十岁时,由虚衔转成实职,成为真正的一方父母官。凤姐儿说得好,“前儿在老太太那院里,见他又穿着新官的服色,倒越发的威武了,比先时也胖了。”做官,是要稍微胖一点,走路才有样子。

赖家人既然是贾府的家生奴才,其财富的积聚,当然也离不开贾府。这就像我们在森林里看到的寄生藤,大树粗壮,藤条和枝叶也健旺,一派生机盎然。

但这种寄生的详情,书中却很少揭示,读者也只能做大概的推测。譬如兴建大观园时,除了贾政和贾琏,具体管事的主要就是赖家两兄弟。贾政迂腐固执,不通世故,贾琏轻巧浮滑,城府浅陋,赖家兄弟默不作声,却大有周旋空间。大观园耗费巨大,谋利的机会很多。你看贾芸得了一个监工种树的差使,领工银二百两,只花银五十两去买树,其余不难连类推想。

但要是说赖家的财富全是从贾府贪污所得,恐怕也是冤枉他们;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容易。更多的机会在哪里呢?贾府权势煊赫,有求于他们的人很多。第六十回写有个广东官员拜访荣国府,进献了两篓子茯苓霜,同时也送给“门子”一篓,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好处费”。赖家兄弟那可是总管,他们办理许多贾府与外界交涉的事情,何处不是生财之道。这又并不直接来自贾府,连指责他们也没有明显的理由。

在贾府的奴仆中,赖家人无疑是发展得最好的。他们凭什么呢?资格老?

还有资格更老的,但是那不管用。就说焦大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就是宁、荣两位国公)出过三四回兵”,这份资格在贾府里已经无人可比了;而且,他还“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大有功劳。所以他自视甚高,看不起大总管,自称:“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

焦大确实有骄傲自夸的资本,那又如何呢?照样被资格浅的赖家老二派去干吃力不讨好的活;再要不满,胡说八道,触犯了主子,那就只能塞上一嘴马粪,扔在马厩里了。

赖家人能有出息,关键就在赖嬷嬷说的一句话里,就是要“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两三辈的人,低着头弯着腰守着奴才的分儿,一点一滴的好处,口口声声只说“主子的恩典”,绝不说自己的劳苦,也不说自己花了多少钱财。这才能得主子的欢心,而最终,博得子孙的蜕变。焦大呢,总记着自己的功劳,“奴才”两个字写得不好,便做奴才到死。

有一个细微之处很有趣:荣国府还有一位二总管林之孝,你在《红楼梦》故事里常能看到他的聪明,却读不到大总管赖大的聪明。那个林之孝因为聪明,所以只能是二总管。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没见人说起过:赖家的人,本来是不是姓赖?

这个问题从何而来呢?就是《红楼梦》提到宁国府总管、赖家老二时,称他为“来升”而不是“赖升”。这个名字出现了十次以上,不可能是偶误。

读过一些旧小说的人很容易明白:这个“来”绝不是姓。在“来”字后面加上吉利字眼,是古代主人对男仆的常用称呼。王熙凤有个仆人叫来旺;在《金瓶梅》里,西门庆的仆人有来旺、来宝、来爵、来兴,等等。这是主子拿仆人的名字来讨自己欢喜。说得冷酷一点,以往狗的名字也常见这种叫法。

那么,那些仆人有没有自己的姓?或者,他们在被称为“来”什么的时候,有没有保留原来的姓?这个并不重要。微贱的生命,在世间无足轻重,也无须追究血统的由来。阿Q说自己跟赵太爷同姓,没人相信他:“呸!你也配姓赵!”

回到《红楼梦》,这里似乎故意留下了一个破绽,作家似乎在暗示:赖家兄弟原本都是叫作“来”什么,后来做了总管,需要以体面的称呼跟外界打交道,才用了谐音的“赖”作为姓氏。这很有意味。

但无论如何,赖嬷嬷的孙子、知县大人赖尚荣肯定是姓赖了。他去做官,还会有字有号,叫什么“山人”之类的。他如果请人写个行状,还会追究赖姓的来历:炎帝后裔分为四支,其一为烈山氏,古音烈与厉、赖通,故有赖氏;后人遂以氏为姓。(骆玉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