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家:你总爱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良,只是陷入了"讨好型帮助"

讨好人格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为他人承担了过多的责任.

很多人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试图将别人从他们自己制造的问题中拯救出来,并承担对应的责任和过错。

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它会导致你疲于奔命,心理崩溃,感觉被利用,最终进化成怨恨。

心理学家:你总爱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良,只是陷入了"讨好型帮助"

(1)承担过多责任的典型特征.

大多数帮助他人的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善良,或者别无选择,只能解决别人造成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a.同意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

b.承担别人的责任,以及别人问题造成的后果

c.试图确保其他人都感觉良好。

d.试图通过成为他人的"父母","老师",来将别人从他们的坏习惯中拯救出来。

e.不问自己需要什么或想要什么。

心理学家:你总爱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良,只是陷入了"讨好型帮助"

、(2)讨好型帮助最终会产生怨恨

讨好型帮助者,很难从帮助别人中获取快乐,反而会经常会感到沮丧、怨恨或被某人利用。这种人为了解决他人的问题,经常会忽略自己的需求或对自己的义务,并对试图帮助的人产生怨恨。

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来让别人的处境变得更好,但他们并不感激我们,甚至还生我们的气。

心理学家:你总爱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良,只是陷入了"讨好型帮助"

然后他们就会感到愤怒,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愤怒可能表现为喜怒无常、消极的攻击性或爆发性的批评。

(3)如何改变

一旦你意识到你已经陷入这种情境,就有办法改变这种自我毁灭的习惯。以下是一些改变你继续讨好的一些小技巧:

心理学家:你总爱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良,只是陷入了"讨好型帮助"

a.想想你在家里或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把这些写下来。然后,列出不属于你的职责。比较这两个列表。你可能会对自己承担了多少感到惊讶。

b. 当你试图帮助别人时,要更加注意。请思考对方真的需要你的帮助么?还是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c.练习"忽视"别人。学会无视别人,一开始这会很困难,可能会让你产生“如果我不帮忙会发生什么?”的思考和焦虑。但习惯了就好.

d.保持自信.请记住,你可以选择对他人的请求说“不”。我们没有任何义务,为他人的人生和选择负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