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应松新作《天露湾》研讨会举办 专家盛赞“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

4月9日,著名作家陈应松长篇新作《天露湾》研讨会在湖北出版文化城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陈应松以及李敬泽、郝振省、白烨、柳建伟、孟繁华、贺绍俊、胡平、马国仓、梁鸿鹰、樊星、李舫、何向阳、李朝全、刘頲、程绍武、岳雯、程旸等参会,对《天露湾》的创作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作出了极高评价。

陈应松新作《天露湾》研讨会举办 专家盛赞“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

《天露湾》今年1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抒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是当代乡村脱贫奔小康重磅力作。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出版管理处处长周凤荣表示,陈应松多年来一直把故乡视为创作的源头活水,《天露湾》这部作品饱含了他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对故土乡村的守望、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农业农民的敬意,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天露湾》作者、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陈应松表示《天露湾》是他的一部家乡书,是一个关于故乡和土地的故事。“这个小说的灵感来自家乡,也来自生活……葡萄和家乡只是一个背景,我就是想写一群农民,写两代农民,他们对土地的感情,他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陈应松说自己会坚守“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的指导思想,继续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陈应松新作《天露湾》研讨会举办 专家盛赞“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天露湾》是陈应松自身创作脉络中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从写神农架到写江汉平原,这一题材的转变是陈应松对自身主体位置乃至主体构造自觉和艰苦调整的结果,是由“高度的艺术编码”到“自我解码”“艺术解码”。《天露湾》对陈应松而言是“再故乡化”——再回故乡,重新认识故乡,陈应松以文学的、感性又理性的角度和恰当的方式去描写农村的巨变,浸润着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白烨评价:《天露湾》是中国当代脱贫奔小康的重磅力作。小说以近40年来的时代变迁为背景,聚焦江汉平原,写出了当代中国乡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致富的深刻演变。小说中对邓小平“南方谈话”在当地产生的深刻影响的描写,使这部作品有了精神的魅力、思想的高度。作品描绘的金满仓等先进农民的人物群像,展现了老一代新一代农民身上重情尚义、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

陈应松新作《天露湾》研讨会举办 专家盛赞“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认为《天露湾》是一部真正地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当代农民的创业史。小说的内涵、指向、主题都特别丰富,结构上由创业线和情感线两条主线组成,并相互交织、融合,既把创业过程的波澜起伏写出来了,又把人物故事情节写得更加好看、复杂,把中国农村未来的幸福生活活灵活现地摆在了眼前,从而塑造了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美丽乡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崔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