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下周计划更新知否的剧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是《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作为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01

第一次听到是明兰的卫小娘教育她,活着最大,不许她叫阿娘,想保住她性命,不想她出头冒尖。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二叔从水贼手里救了明兰,明兰建议他别让蓉姐儿这般漂泊,耽误孩子的教育,应领回汴京好生教养,劝他为蓉姐“计之深远”。

最后阴差阳错二叔娶了明兰,她也为蓉姐儿和娴姐儿计之深远”:教他们看账本,让他们去思考里面的猫腻,培养她们的谨慎心思,以后怎么嫁人过日子都不怕了。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第三次是看顾家大郎感觉自己时日不多,把自己妻儿托付给这个同父异母的宿敌弟弟说了这句话。

他虽然不喜欢这个弟弟,但是他更怕继母对孩子不利,弟弟品性好歹是光明磊落,弟媳也是有智慧的人。

两人斗了那么多年,最后涉及到孩子,大郎还是让步了,爵位给了二郎,也按他的意思给他母亲正名。

02

当了父母来说好像人生才是真正从孩子变成大人的感觉,从前只是好像长大了,现在逼着自己快速适应角色,本能得逼自己360度方位成熟起来担心不够好,无法强大到成为一颗遮风挡雨的大树。

最后发现好像越来越活成自己父母的样子。会想以后孩子教养,学什么才艺,会想穿什么衣服,以后让她怎么自立。

身边有个远方亲戚,从小他活成大家羡慕的样子,家境殷实,独生女儿宠爱万分,她妈妈精打细算一辈子。

女儿婚后有个习惯,兜里不揣钱,买个酱油都找自己老公,平时自己赚钱都上交给老公,自己想用给跟老公要,不给的话就理所当然管自己爸妈要。

从这例子里我感觉教育的细思极恐,她妈妈说起这事,就觉得痛心。

从小生怕女儿受委屈,长大以后没想到金钱观就这样了。我倒是觉得正是从小没吃过钱的亏,所以“视金钱如粪土”。

人都是从小缺什么就想给孩子什么,孩子又变成从小有什么太容易了,伸手就来,反而不珍惜。

倒是情绪价值,看她女儿的样子倒是如饥似渴。

这也让我深思,以后教育宝宝真的不能只让她学习,不理情商这种事。

特别是工作以后,学以致用是固然,但是情商占工作上问题的比例绝对是半数以上的,如何去面对困境,如何去处理那些棘手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她要学会的。

否则给她攒再多的钱有什么用,也是供养别人了。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那些老了啃老还抱怨父母的孩子是孩子;那些小小年纪就自律,有规划有思想,知进退也是孩子。

教育的厉害就在于这里吧。

03

说到小时候教育的事,想到个有趣的,我觉得小时候的遗憾是没有学到舞蹈乐器和书画。

想以后攒点银两让娃多学点才艺类东西,老公觉得小孩子穿的好看很重要,因为他小时候穿着不够酷,想补上缺憾。

后来我想,人生总是有遗憾的,可能恰恰“我们的得不到心理”在作祟,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其实每个孩子童年都有遗憾,就算她得到了A,成年以后可能父母惊讶的想到她一直耿耿于怀当年没有的B。

依稀记得,自己大一暑假的时候去报了爵士舞的班,妈妈很惊讶我竟然一节课都没缺过,花了600块钱,我觉得自己圆了儿时遗憾了。

仔细想想自己喜欢是喜欢,但是更多的是个体验的执念,谈不上热爱。比如跳到脚后跟痛,很多拉伸做不了。

二十多年没学过,也没拉伸,跳的真的不咋地。但是心理很轻松了,觉得补了个遗憾,可以做下一件事了。

那么怎么办呢,怎么才能不让孩子有遗憾呢?

我觉得人生在世总是难免有遗憾的,人一辈子没遗憾该有多无趣,因为有遗憾,长大了,会努力去填补这份遗憾。

为了想实现心愿不断努力,原生家庭是基础,家世是优势,真正自强,过好自己一生的还是要靠自己。

不是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用别人的血暖自己的“自戕”,是修炼出真本事,折叠时间实现人生目标。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