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家挖掘清官古墓,墓中发现百余件金器,市场价高达10个亿

专家挖掘清官古墓,墓中发现百余件金器,市场价高达10个亿

考古队发掘一座明朝的清官古墓,却发现百余件金首饰,市场价高达10个亿,直接引起考古专家的质疑。那么,墓中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一代清官会有如此多的陪葬品?

众所周知,

在商朝时期厚葬的习俗开始在民间盛行,而不久后那些身份贵重的人也开始学习这一风俗。厚葬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死后,在他的墓中放入贵重的物品作为陪葬品,王侯将相甚至会为自己建造陵墓。

人们也都相信这些放入自己墓中的宝物会跟着自己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让自己即使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到荣华富贵。

厚葬的意义是真是假我们没有办法证实,但是我们可以知道,那些与死去的人放在一起的陪葬品最终的归宿。

这些陪葬品有的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成一堆尘土,有的会落入盗墓贼的手中换取钱财,而有的会被考古专家们发现带回博物馆,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些陪葬品为了大陆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20世纪中期,浙江省临海市庄王山上有一座古墓被意外发现,直接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那天当地的一位村民林某要去一堆乱石采石,却突然被什么东西闪了一下眼睛。

好奇心驱使他上前一探究竟,没想到让他眼睛一闪的东西竟是一堆黄金。

由于当时农村经济并不好,林某并不想放弃这次发财的机会。在思考过后,林某决定先探究一下,发现这堆金子是二十多件金首饰。

最后他选择了用衣服将这些金首饰包起来带回家。但由于他过于激动和慌张,在半途中不小心掉出了几个首饰并被其他村民发现了,并且逼迫他说出了这些金首饰发现的地点。

由于口口相传,很快林某发现金首饰的消息便被传到了很多村民的耳中。村民们为了钱财,自发的都往发现地赶,想要得到一点好处。随着村民们的挖掘,一个古墓展现在来人们的眼前。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古墓中的棺材已经腐朽了,只剩下金子和珠宝这种比较坚硬的宝物。而被村民们发现的宝物马上就被瓜分了,也没有人统计过到底有多少宝物流失了。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当地的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前往发现金首饰的地点,想要保护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文物。但最终还是来晚了,考古专家到时眼前的古墓只剩下一片荒凉。

因此,实在没办法的工作人员只能去找村民们做思想工作,希望村民们可以将找到的宝物上交给国家。最终也只有部分村民上交了107件文物,还有多少文物流失在外我们不得而知。

经过考古专家对古墓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墓的主人是明朝时期的官员,名字叫做王士琦。本想最令人意外的应该是墓中有如此多的金银珠宝,但事实却是墓的主人王士琦的身份最让考古专家感到意外。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是因为对于王士琦的身份来说这些宝物未免太多了。难道王士琦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吗?

王士琦是临海人士,因科考得以为官,在25岁担任工部主事后的四十年都没有什么大起大伏,仕途一路平顺。

在史书上记载的他虽然不是一代名相,但确实是百姓心中的清廉为官的代表。最后他也是死于上任山西右都御史的途中,记载中他死后家徒四壁,家里因为没钱只能将其用草席裹着下葬了。

当时他是百姓心中的好官,百姓心里记得他。

因此,在他逝世几年后,当时在位的万历皇帝才从别人的口中听到了这位清廉好官王士琦。在听到他死后的经历后,皇帝便命人将其重新厚葬。这不仅仅是对他的奖励,也是在惊醒官员要做官清廉向王士琦学习。

朝廷为王士琦修建了石碑和石亭,并在他的墓中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这也解答了我们之前的疑问,王士琦的事迹就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他也是一位表里如一的好官。

朝廷拨款给他的厚葬和陪葬品都是他应得的。而后专家们也对村民们归还的这107件金首饰进行估价,考古专家进行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宝物的市场价值至少达到10个亿。

现如今这些金器被保存于浙江省博物馆,也有的因为其特别之处成为了镇馆之宝。

当然,这些金器的展出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去观赏,更多的是想让人们了解历史和向王士琦学习他清廉的精神。

当然,这也是考古的最终意义所在,能够让现代的人们进一步学习并认识古人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