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蓬艺术对话|心迹留痕谢锦华

2022年4月6日,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美术纵横》执行主编、《收藏周刊》名誉主编彭文斌先生与书画家谢锦华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度艺术对话。此外,艺时代集团市场总经理、广州艺博会秘书长熊绍斌先生,媒体人袁怡老师,青年摄影师张敞老师也参与了本次艺术对话。在谢锦华老师的艺术工作室,大家围绕艺术境界、艺术策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本文首发于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文字 | 《美术评鉴》杂志记者温碧会

现场摄影 | 艺术经纪人罗东涛

编辑排版 | 独伊

以下为对话内容(全文共1688字,约需阅读4.5min)

( 彭文斌 = 彭 )

( 谢锦华 = 谢 )

( 熊绍斌 = 熊 )

( 袁怡 = 袁 )

( 张敞 = 张 )

书画本同源

彭:谢老师您擅长书法、山水及花鸟的创作,如此可见您综合修养之高。无论是中国画创作还是书法创作,我觉得这是当代水墨画家不能忽视且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谢:感谢您的褒奖。作为水墨画家,其绘画与书法应是齐头并进的,所谓书画同源,修炼好书法,亦对绘画技艺的精进以及绘画意境的延伸等有所益处。

现场对话图影之一

熊:谢老师在当代山水、经典山水及花鸟画中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如若无深厚的综合文化修养作支撑,很难有今日纷繁之艺术风貌。同时这也是谢老师艺术状态的表达,也是其学术探索过程的实践印记。

张:对的,可以从画面中看出谢老师的综合素养。谢老师的山水画极富层次感,每一画面都有所不同,让人百看不厌,我想这与谢老师深厚的书法修养脱不开干系。

现场对话图影之二

彭:绘画创作中所谓“画人难画手,画山难画树,画禽难画狗”,山水画中的树枝是要写出来,而非描出来,树枝的线条就如写书法一般,若想呈现挺拔、苍劲的枝干,相信大家能在书法线条上有所启发。

绘画与书法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有语:“书画同源”,两者源于一处,同质而异体。古代文人重视对笔墨的追求,注重突出绘画中用笔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这又与书法艺术的用笔不谋而合,或者说其绘画用笔正来自于书法用笔的灵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彭:作为一位策展人,我认为无论从作品挑选、场景布置还是整体策展思路等,都应当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去把控,如此才能将展览效果最大化。唯有高标准、严把控才能达到展览的预期目标,而其中花费的气力亦是必不可少的。

袁:对的,策展就如同写文章,并非所有的素材都要融入其中,应当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对素材有所删减剔除,并突出主线,如此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

现场对话图影之三

彭:谢老师您的《盛世江山图》长20米、宽3米,宏大的视觉效果让人惊艳,其中的“人字皴”法更是构成了您独特的艺术风貌,形成了当代艺术语言,且带有一定的观念性。能否与我们解读下这件作品的深刻涵义?

谢:《盛世江山图》我花费了几年时间去立意、构思,在数易其稿后,于2020年正式动笔,直至2021年完成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构思如何在山水之间体现民族精神,其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以,我创造性地采用书写“人”字及三人为“众”的独特笔墨来表现山体结构,并在中部以山川地貌构成一颗硕大的“心脏”,与遍山的“众”字结合起来,寓意人民的“万众一心”与“众志成城”。

谢锦华《盛世江山图》2000x300cm 2021

(横屏看)

渊博的学识让人心生敬意

彭:您师承于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先生,贾先生给您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

谢:贾先生潜心研究山水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理论数十年,他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感悟生活与自然,形成了幽邃神秘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

别人画太行山没办法将细节丢掉,而贾先生则不禁锢于岩石、峭壁等山水物象,他超脱于物象之外,捕捉山水内在气魄及神韵,这对于我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贾先生常常教导我们,山水画创作应当要走遍山山水水,写生写生,便是要写出自然山水的灵动气韵来。我为创作《珠江源头》系列作品,历时五年走遍了珠江流域,这对我的艺术创作大有裨益。

谢锦华创作《盛世江山图》图影之一

彭:贾先生在当代山水画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贾先生从物象进阶到气象,这是其用心体察自然的印证,亦是其深厚思想的映射。我曾钻研过贾先生的一整套文献资料,其系统详尽的文献资料让人心生敬畏。

我想,是贾先生的东方哲学思维造就了其山水画面的广博与宏伟,旁人看的是物与形,贾先生看的是气与势,可以说贾先生很好地领悟到了齐白石先生所讲的“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原则。

谢:是的,贾先生作画已达至灵魂境界,观其画让人心生敬畏。精神层面是很多艺术家当下正在践行探索的阶段,而想要达至灵魂境界,则需不断的积淀与感悟。

谢锦华创作《盛世江山图》图影之二

彭:画来源于人,自身修养的提升,自然也会反映到艺术作品中。“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是超脱形与象的高深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家是思想家,也是神经病,执着的思考会产生顿悟。

首先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后才会对他人的才学产生敬畏。同理,如若自身学识渊博,则会在交谈间让他人对你产生敬畏。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唯有内在丰富的文化涵养才能使人心生敬意。反之,如若自己过空、过虚,敬畏则无从谈起。

对话人物介绍

谢锦华

谢锦华,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贾又福山水研究生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水墨生华书画院院长。

作品欣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天山之韵》173x96cm 2007

《雁荡游》260x120cm 2007(已收藏)

《太行之韵》173x96cm 2006

《一桥飞架南北 天埑变通途》 178x48cm 2020

《珠江源头写生之三》68x46cm 2008

彭文斌

彭文斌,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收藏周刊》名誉主编,《美术纵横》执行主编,《艺术家》执行主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20年,连续策展了19届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

20年,策展了500多场国内外艺术家个展。

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熊绍斌

熊绍斌,艺时代集团市场总经理,广州艺博会秘书长,资深艺术投资顾问。

袁怡

袁怡,籍贯浙江宁波。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1999-2005年在《宁波晚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并创办晚报房地产专刊,任专刊主编。2005年至今,从事外贸出口工作。从2018年秋冬开始,进入水墨生华书画院研学班,师从谢锦华老师学习中国画。

张敞

张敞,青年摄影师,在广州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主张通过镜头与世界对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