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艺术家简介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张仃(1917-2010),号它山,祖籍辽宁。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任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后离休。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阳刚之气

《大山之子——画家张仃》感言

张仃先生的画,他的焦墨山水以质胜,质实而富韵致,笔中时时透露出坚韧不拔的阳刚之气。当今时代,更为难能可贵。

数十年来,先生在精神焕发的时期,这些特点都有强烈的反映。30年代的漫画,无论造型、笔墨还是构图立意,气概之强悍是表露无遗的。60年代那批装饰性强,受现代主义影响明显的作品,亦复如此。每当先生神采飞扬之时,他的精神气质均有特出的表现,成为当时艺坛最响亮的声音,独领风骚。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北海春雪》

张先生的焦墨时代,是延续时间最长,最具规模,积力最深,成就最大的时期。好像有神助,60年代开始,先生在精神方面遭受的剧痛、重伤,好像炼狱,为他对焦墨的选择,给予了充分的精神铺垫,到70年代重返画坛,当其时,以先生的秉性气质,才具之高,善于思考的质素,见识之广,不给自己出难题,不举高标,做平淡无奇的选择是不可能的!同时代人,如李可染先生是最了解先生的潜质的,当他在1977年谈《房山十渡焦墨写生》并题识之时,必有极高的期待。他一定满怀喜悦,心称“是其时矣”,好像一纸宣言,独辟蹊径,一往无前,规模和气概已经跃然于纸上。张先生英雄主义的理想从此可以大展宏图了。此时的张仃已经是满头白发。从现在往回走二十年,读这本《大山之子——画家张仃》的画册,他给自己排的课程表,简直是又一个完整的人生之旅。张先生已故夫人陈布文女士为《房山十渡焦墨写生》写的跋,读来是很感人的。其中可以见到他们相知之深。这以后的二十多年,与先生相濡以沫,给予张先生以极深情感与精神支持的夫人,诗人灰娃,对于先生的焦墨时代,其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其间的悲喜交集往返激荡,在焦墨之中具有深切反响。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漓江烟雨》

大气象,是张先生许多焦墨作品的共同特征。不但画太行、昆仑、太岳如此,有的重其巍峨、雄壮,有的画其苍茫。而《昆仑颂》则如同一首壮怀激烈的交响诗,这样的宏幅巨制是前无古人的,而一幅《巨木赞》,简直像是赞颂灵魂不死的“神曲”。

张先生的山水中几乎没有人,但画中有深情。先生知人、知世,深爱自然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尽的生机,我以为,也是我深深为之感动的,在张先生山水之中有对于天地人心,对整个自然界饱含深深的敬畏之心,敬畏之感,敬畏之情。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根底的精神之所托。这本是我们共同的宗教,这不是宗教的宗教,这是信仰。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无锡惠山》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呼喊的正是这种精神,正是这种敬畏之情,是我们的文化延绵不断,生生不止,创造力源源不断。天行健,才不是一句空话,才有正气,不为时俗嚣张虚名浮浅所累,潜心独造。我名之为阳刚之气,这是张先生艺术的根底。

为此,我们都会感激张仃先生。

焦墨山水,是张先生一直呼喊民族文化精神的最强音,是迈向21世纪中国美术史重要的一笔。

作者/袁运生 原载《张仃画室·焦墨山水》

作品欣赏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怀冰》68.5x67.5cm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腊梅消息》137.5x34.5cm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阳关唱彻》138.5x34.5cm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35.2x138.5cmx2

焦墨山水的大气象|张仃

▲《大象无形,微妙玄通》59.3X133c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