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2022.4.5.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张晓露),芳草堂主人,出生于安徽宿州,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于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求学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院(主攻花鸟、山水)。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原书画院特聘教授,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享有“新时代中国画开拓-传承者”之美誉。

品 读

张小路青绿山水的审美意蕴和艺术渊源

丁胜如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深山晚来松》90cmx180cm,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记得2021年8月25日,我在两位同仁陪同下走进画家张小路创作室——芳草堂,满目青山绿水、芳草葳蕤,其绘画作品给我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她的山水画,尤其是她的那些构图大气、用色大胆的青绿山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限”。虎年除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陆春晚,舞绘《千里江山图》惊艳四座,再次勾起了我对张小路青绿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山水画青绿山水之美的共鸣。这种共鸣,既来自于人们对水墨画以外绘画艺术的新奇,也来自于对青、绿等绘画色彩的深长记忆。实际上,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正如清代张庚所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这才是中国绘画史的真实面目。对于青绿山水的独特魅力,必须放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中来认识和把握。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是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恋、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真实再现一种比较广阔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以满足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 。中国山水画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

缀青着绿,隽永写意,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萌之魏晋,发于隋唐,盛在两宋,但随着水墨画和文人画的成熟,青绿山水逐渐淡出中国山水画坛的主流地位。因了青绿山水的材料昂贵,绘画难度也较其它绘画形式大得多,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对传统有深刻的理解,既要有坚韧的毅力,更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因而画青绿山水的画家越来越少,但仍有少数有志者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艺术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画家张小路正是这样一个人。我以为,张小路青绿山水植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精神。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青山绿水有人家》90cmx180cm,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其一,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

张小路崇尚自然,胸怀沟壑,与山川“相看两不厌”。她坚持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能量、用笔墨捕捉灵感、用灵魂描绘自然,从一片青绿与白云之中感受田园山村的宁静安谧,倾听自然的天籁之音。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中表达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意境和自然和谐以及万趣融其神思的不懈追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种境界正是张小路的青绿山水在当代视角下的崭新高度。

这种审美观由来有自,它建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哲学,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后来佛教中国化的禅宗,都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他对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大加赞赏。庄子说:“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他们在对待自然方面高度一致,将纵情山水视作人生至乐。到了魏晋时期,徜徉山水、澄怀味道更是成为人们的审美时尚。在此背景下生长出来的中国山水画必然注重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追求。魏晋以降,中国的山水画家们对于宇宙自然也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明代画家唐志契《绘事微言》说:“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清代画家石涛:“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他甚至在一幅山水画上直接题上“此吾前生也 ”,十分耐人寻味。显然,生活在当下中国的张小路,同样受着中国哲学的熏染和浇灌。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秋日清景》90cmx18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1年

张小路的这幅青绿山水作品《秋日清景》,描绘的是质朴的初秋山景,设色清雅,构图巧妙,白色的房屋呈现在丘壑之上,信笔写来,巧妙点染,白雾弥漫,四面环水,水光隐隐,抽象虚空的背景更是引人无限遐想。整幅作品自然、清新、宁静、淳朴,既有大气疏朗之美,入微之处也有着醉人的温情,独特而不失格调,让人耳目一新,这如诗如幻的艺术意境,也体现出了画家的画风画技和对山林的一片深情。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流水无声》 68cmx136cm, 纸本设色, 创作于2020年

其二,在表现方式上,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模写自然山水的“生香活色”。

张小路经常像候鸟一样根据季节的变化在各地进行场景转换。她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与山川“相看两不厌”,聆听溪水潺潺,用情与花儿对话,用心与鸟儿交流,如痴如醉,不知归路。她坚持通过饱游饫看,对各地山水自然进行精心研究,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营养和生命能量,从“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闪展腾挪,以笔下山水的生香活色提升作品的亲和力、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是因为,中国画强调的外师造化,既要求模仿对象,还要求仔细领悟自然山水的神髓,做到物我泯然为一,主体与客体完神同一,达到“与天地同参”、与心源合一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这就要求画家在饱游饫看的基础上,抓住对象的形神、本质性的元素,充分收摄自然表面的风致而化作胸中意象,“以心象镕铸物象”,产生创作冲动,然后发之于笔墨。中国山水画这种“因心造境 ”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般的风景画,而是画家内心的风景,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清代方士庶曾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 ,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天慵庵随笔》)所谓“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强调的正是心的统帅作用。人们常常将绘画称作“写真”,就是写出山水自然的鲜活美姿,写出这种美姿带给人们的深刻感受,也就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其三,在意境营造上,注重意与象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张小路绘画结构布局精巧、雅致,有文人画的特质。她的作品选题主要以花鸟和山水为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然世界的人间情怀。她的山水作品画面经常或山峦重迭,树木繁复(《青山绿水有人家》);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明泉在幽谷》);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流水无声》《清凉世界》);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深山晚来松》);或“巨障高壁,多多益壮”(《春水白云间》《山寨春早》);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溪山雅居图》)。从她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她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努力通过自己的笔墨、色彩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而这种风神又建立在她对自然景物、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不难发现她内心追求的“和谐感”跃然纸上,她以大气的视角,工写结合的笔触,将崇山峻岭中山水相依、云雾蒸腾的迷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为观赏者营造出“天人合一”、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

这种意境营造方式,我们不难从中国山水画传统中寻觅出她的艺术渊源。中国山水画非常注重意境营造,真正优秀的画作,一定是兼及“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两个层面,既要能够表现对象之真,还要求表现出使对象生成并存在的“真”的充满生气、生意,即所谓“生香活色”。宋代画家郭熙曾深刻指出:

“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善品。”

“春入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有此山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正因为山水画可以代替真山水以满足人们对林泉的向往,所以郭熙要求山水画要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景,并且认为“画凡至此,皆入善品”。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清凉世界》90cmx18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1年

我们看张小路的《清凉世界》,这幅古典青绿山水把传统山水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灿烂之美加以现代转换,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转换为“绿水青山”时代精神的形象表述。工写结合,构图饱满,用色淋漓,响亮雅逸。描绘出大自然的内在节律和无言大美。整幅作品笔墨扎实,厚朴中透出大气。画面上远山连绵,神秘莫测,一眼望去峭壁纵横,山外有山,流水飞泻,壮美无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赞叹大自然的壮丽奇美。近处各种树木挺拔秀美,绿树掩映处古朴的屋舍,别有意境。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的青绿山水作品,除了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一般审美特征以外,还具有作为青绿山水的独特魅力,它工丽而无匠气,紧密而不纤弱,雄伟却又秀雅。

“清代四王”之一王石谷曾经说过“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张小路在艺术实践中认真从青绿山水的传统中研习技巧,将传统青绿山水的形式技法融会贯通,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主体色调,重点研究青绿色调的丰富变化,形成画面色泽的浑然整体,又以细微的变化分出冷暖与厚薄。她用红色来表达对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憧憬,用绿色烘托生命的活力和勃勃生机,用青色表达她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充满神秘的向往,用枯色来表现对生活的怀旧和追忆。

张小路的绘画作品构图主次分明,结构精巧,布局雅致,注重画面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彼此照应。同时,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营构,她的青绿山水作品,山水方正,树木苍劲,以廓形加不设过渡色的重彩凸显山水的大开大合,画面富有张力,笔力遒劲,构图大气,端庄雄伟,气势恢宏,用笔大胆,着色简约,在作品中体现出以“势”取胜的特征。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溪山雅居图》 80cmx180cm ,纸本调色, 创作于2021年

诚然,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一个生机流动的世界。表现这样的世界,必须特别注重把握和反映生命的内在节奏,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气化氤氲、密合无际的世界。朱良志先生曾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过深入研究,他总结探索历代山水(包括青绿山水)名画创作规律,提出必须坚守“云烟飘动”“元气淋漓”“气象浑沦”的构图原则。倘若按照朱先生的构图三原则来审视张小路的青绿山水画,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审美印象呢?这既值得年轻后学们去研究考察,更值得绘画实践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师造化、师前人,进行无休无止的参悟、修炼和提升。

总之,通过选取张小路青绿山水画作为例证并对其审美意蕴、艺术渊源进行管窥蠡测,我们加深了对中国山水画重要门类之一青绿山水独具艺术魅力的理解和领悟。青绿山水以更为自由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让我们伴随着画面的色彩转换,悄悄地进入充满墨香的山水意境,那份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令人流连沉醉。兴许,这正是新发展阶段重新认识青绿山水画的意义、价值所在。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作品欣赏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山水清音》120x238cm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山魂》90cmx18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万山红遍》 120cmx18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明泉在幽谷》120cmx24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春水白云间》68cmx136cm ,纸本设色,创作于2020年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秋染家山醉》96x180cm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雨过山色清》 80cmx180cm,纸本设色,创作于2021年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张小路·金尚艺佳VIP会员作品系列微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