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清明感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清明感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姜宝兵

一年一度,清明又至。这一植根于传统深处的缅怀先人、追思祖恩的节日,在我心中激起追忆逝者的波澜。我和往年一样,同女儿一起到父亲母亲墓地,将供果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祭扫一番。

清明祭扫缅怀先人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烧纸挂钱,修坟除草。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形式,如:献一束淡雅的鲜花表达无声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长青树,挂上先人名字,意在将思念植于土中,四季长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团聚,共同祭拜,教育后代饮水思源。我觉得清明节写篇怀念文章,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既不落俗套又意义深远,也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清明|清明感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思绪象这纷纷的雨丝,绵绵不绝。在这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倍加思念起逝去的亲人。“身去音容在,寿终德望存”。父亲离我远去已经整整二十周年,近来又频频出现在我的梦中,音容笑貌恍若前世。在这二十年之中,世间风云激荡变幻,我们经历了“非典”、“禽流感”,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今年又是“新冠病毒”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不知道在那天国是否也是这般热闹。只要是活着,我们就要感受,感受世界的风云变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喜悦,经历痛苦,只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生与死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哲学家的一大问题。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谁也回避不了,不论你是平民、富商、还是高官。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尘世的花在清明静静地绽放,观花的人在默默地思索,人生就象这花,由含苞待放到绚烂芬芳,直到凋谢黯然离枝,完成生命的整个过程。期间也要经历风风雨雨,感受严寒酷暑,经受世态炎凉。

清明|清明感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哀思如潮,在清明涌动。清明是生者对逝者的访问,是活着的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追忆。伫立在父亲的坟前,静静地同父亲对话,汇报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坟头草已青青,添一锹黄土,寄托心灵的慰藉。浮躁的心灵渐渐沉静下来,变得安详宁静。

清明,澄清了尘世喧嚣的尘埃,让人们在追逐虚名浮利的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什么是生命的本质?什么是我们真正的追求?在平凡暗淡中寻求诗意,于红尘浮华中觅得清醒;把困厄逆境看作是命运赋予的别样人生,总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就是清明给我的感悟。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

博客 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