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 刀笔 |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 编辑:小开

图源:网络侵删

前言

不掩饰的说,选这本书是冲着“忘年恋”的噱头去的,记者和科学家的职业设定,相差三十岁,很有点戏剧化的设定。

甚至我在读之前,已经设想好,这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浪漫又热烈的故事。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一个是两会代表,一个是采访两会代表的记者,两个人就在一场全国会议与采访中相识。

这听起来还是很小说,但张严平写的很平淡、很平和,并没有把初遇包括后来的所有情感夸张或者浪漫主义色彩化。

我本意想看一场与众不同的爱情,结果是和他们对比,我们现代的爱情相形见绌,我发现原来畸形的爱情不是他们是我们。

张严平写下的文字,让我清楚认知到,到底什么样的人值得爱,什么样的爱情值得追逐,而当下的快餐式爱情相比之下多有浅薄和鄙陋。

01 “他对我很好”而不是“他终于来了”

有人说过我“自怜情绪”很重。

比如我坐在那里哭,如果有人路过只是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会在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能只看一眼就走了?我都哭了他为什么不来安慰我?”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苦,当然也许你真的很可怜,自爱自怜也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爱自己。但是爱自己只能是自己来爱,不能要求别人去爱你。”

她说我这样以后如果遇到一个对我很好的人,我不会觉得是【这个人本身好】,反而会觉得【他终于来了】,那么必然会对他要求很多,要求他在任何事情上对自己好,早晚都会失去一段可能很好的感情。

我觉得很能赞同,可能也会给一部分和我相似的人一点启发。

人可能很难察觉自己,但是一旦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保持警惕。

本以为会在这本书里读到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却发现书的前期似乎都在描述科学家杨南生数年来投身科研研究火箭的经历,专业性的科学词汇让我觉得有点枯燥乏味,开始怀疑作者的笔力。

当我再继续读下去,才在其中感受到了饱含深情的爱意,她写下的,就是她在爱情里看到的。

她注重的不是这段感情里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而是把身心都寄托在对方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爱着一个人的表现。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如果今生没有遇到他,我会感受到发自心灵的爱情吗?会感受到灵魂被切割般的痛苦吗?我会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与深度吗?我会看到滚滚红尘之上的星光吗?会像接受一件珍贵礼物那样接受生活中的苦难吗?我会懂得,宽容与爱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吗?”

当张严平将两人的一些信件摘录在书里,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杨南生会随信寄出两首英文诗让张严平翻译;会寄自己最热爱的音乐磁带;会寄一本《小王子》说:“估计它不太容易找,所以我先把这本寄给你,如果你以后另找到时,请将它寄还我;但如果你没有找到,就将它赠给你吧”。

情感的发端,杨南生会担忧“一方的生命已经走到最后,另一方却刚刚开始,这样的结合能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条件吗?”,会在信里列出两个人面对的“四大难关”。

张严平说:“我不相信诗不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不能容忍生活实惠到连情感都可以做交易。”

“世界上的赤子之心并不是俯首即拾的,我一旦遇到了它,被它所无法抗拒的吸引,我就要献上我全部的热爱,并永生珍藏。”

“我只要一纸素笺,和难得的相见。”

初遇后又过两年的两会,两人终于再次在北京见面。杨南生带给张严平一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颗金色的卫星小模型、两颗相思红豆,一张一寸黑白照片——40岁的杨南生。

杨南生在人民大会堂悄声求婚,“我一辈子建立起来的科学思维逻辑,最终还是败给了爱情。”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02 他懂得尊重,“把人当人看”

“尊重”和“把人当人看”真的是我最近提到最多的词了。

很多问题都可以归到尊重上来讲,一个懂得尊重的人可以懂得基本上所有事情的本质。

以前遇到过一个老师,身边总有女孩子推崇他。

但是突然有局外人点破说:那是他利用了他的年龄优势和地位优势,故意诱导年幼无知的你们去推崇他。

我还是反驳,世界上人性之恶本身就难以捉摸,连乱伦都可以体恤身处其中的人内心的情绪和情感,那只不过是一点虚荣,坚守住了道德底线,难道还不能容忍吗?

“你认为那是坚守住了吗?那不过是等待,如果有让他不会身败名裂就能突破底线的机会,他早就去做了。乱伦起码还是双方自愿达成共识的,你们根本就不是自愿的。”

是,在我原本观念里存在的误区是“有事没事”,觉得没突破道德底线就是没事,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不尊重都是很隐形的状态,难以察觉。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不能简单把人分为“好人坏人”,但起码要分为“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而不能仅仅用“有事没事”来分辨。

就好比“露阴癖”和“强奸犯”的对比,前者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理解和原谅这种行为的不尊重。

因为固液之争时,杨南生敢于站出来,不怕得罪人,顶住压力,据理力争;功成之后不争不抢,一些人拿着他的研究成就申请荣誉他也不在意。

有关记录航天历史的文字、宣传开始发生变化,涉及固体领域,“杨南生”这个名字静静消失了。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而因为那些年得罪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在人世的最后几年因癌症痛苦,杨南生却无法申请到一间可以让妻子安度余年的房子;

在和张严平结婚后,杨南生申请调入北京也被阻拦,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晚年在北京的医疗等各种问题都受到阻碍。

杨南生对这一切荣誉的失去,并非没有一点感觉,但他有一种骨子里的释然。

他清楚,这是他所坚持的科学信仰与人格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他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最神圣的关系是人格平等。

在这个社会里,我见惯了特权、盛气凌人、卑躬屈膝,并对此习以为常。

是他打破了我观念中这个‘常’。”

03 这本书,希望你能读一辈子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不读到最后一页就没办法了解全貌。

张严平是一个记者,从1984年的两会采访开始,采访了杨南生的一生,向死而生。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真正的爱情应当如此,穷极一生都能在对方身上学习和思考。

那个时代的火箭研究是保密性工作,“东方红一号”上天,杨南生却不能告诉家人他参与了这颗卫星的研制。

固体发动机、东方红一号、巨浪一号、战略导弹预研工作······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黄轩饰演者不顾危险亲自观察从点火到燃烧的全过程这一片段就是杨南生在研究东方红一号发射时的真实片段。

即便是后来这个领域解禁,杨南生也没有将那些光荣的过去悉数告知张严平。

杨南生去世后,张严平借助自己记者的才能,去杨南生曾经工作的地方,采访曾经和杨南生共同经历的同事朋友,一点点拼凑这个她爱了27年的男人的前半生。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到2020年,相伴27年,追寻与疗愈7年,写成此书。

在书里的最后部分,张严平娓娓道来杨南生教会她的道理——名利观、做自己、坚守真理、不值得恨······

杨南生去世后的7年,张严平在他风雨辉煌苦难的一生里穿越,如同穿越高山峡谷、沼泽泥泞、烈火硝烟;

写下76本日记,就像一个朝山顶攀登的人回望来路,惊出一身冷汗;

书评|《君生我未生》:记者与科学家的爱情自白书

对世界怀有更谦卑温柔的敬意,更喜爱朴素宁静的事物,能够透过炫目的色彩直抵黑白的灵魂。

“我终于看到了,你让我看到的宇宙。”

写在最后

我热爱荧幕里的爱恨纠葛与肝肠寸断,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王家卫的《春光乍泄》,曹瑞原的《一把青》······

但是在现实里,我更希望我们不要追逐荷尔蒙下毁天灭地式的情动和不计较是非对错的爱情选择。

我希望大家遇到的人都值得,选择之后都能坚定。

认真的灵魂值得被爱,让心成长的爱情才可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