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唯晨
鬼谷子有云:“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功而能遂者,可以深交。”
说一个能够理性且迅速处理事故的人,就算身处困境也难不倒他,这样的人值得深交。
说白了,就是在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与有能力的人交往。
而怎么去评判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就成了另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有人喜欢通过沟通去了解对方,有人更愿意通过观察细节去评判。
沟通有沟通的技巧,观察有观察的诀窍。
一个人能力的深浅,不只会在大事上体现。注重细节,更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口若悬河者,不可靠
真正会说话的人,话并不多。
很多人会认为会说话的人往往口若悬河,事实上,会说话的人从来都是一针见血。
会说话的人明白,沟通应该掌握什么,沟通的出发点和重心是什么。
无法掌握方向的沟通,无论聊得再多再热情都属于无效沟通。
一个真正会说话的高手,往往会在沟通之前做足准备。比如,对方的性格特点,对所沟通内容可能接受的程度,以及对本次沟通结果的预判。
人生的光阴有限,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十分珍贵,盲目地沟通是对彼此生命的浪费。
基于事实的沟通才是最靠谱的沟通,与人交流一定要避免“假大空”。
无论在任何时候说话都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那些该说的话又该在什么时候说,什么场合说,都是有定数的。
聪明的人从来都谨言慎行,他们给人的感觉是谦虚谨慎靠得住。
相比之下,无知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口若悬河,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只顾自己疯狂输出,丝毫不在意对方的感受和回馈。
与人相处时,若发现对方常常在沟通的过程中陷入自嗨模式,几乎可以断定这个人没有太大的能力。
干大事者,虽不拘小节,但也一定会认真仔细将细节之处都做得妥帖。
连沟通时的互动互通都难以做到的人,又如何能放心地将事业托付。
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论语·学而》有云:“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告诉我们,那些总是花言巧语并装出和颜悦色样子的人,很少有仁心。
可能会有人不禁询问:何为“仁心”?
就现在而言,仁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同情的一种仁慈之心。
而在孔子发表观点的时候,他口中的“仁”,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
生活中那些总是花言巧语的人,道德标准往往不高,因为他们常常会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刻意去美化一些东西。
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不择手段的虚构欺骗。
明智的人都懂“越美的东西越危险”,一个事物若被刻意美化,其本身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很多事实就摆在那里,每个人都能看得见,且体会得到,但依旧会有人用花言巧语将其中的困难说得轻飘飘。
每到这个时候就应当提高警惕,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
“永远”这个词本身就漏洞百出,没有人能跟你承诺永远究竟有多远。
它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天八天,甚至过完今天的明天,这个永远就结束了。
与人交往最好要看清一个核心的道理,那就是能动性。一个人若只说不做,再美好的承诺,本质上都是泡沫。
怀揣善意的人,不会玩弄口舌,有所图谋的人,往往巧言令色。
与人相处,若不想被蒙骗,就离巧言令色者远一点。
俗话说,一瓶不响,半瓶晃荡。
真正有能力的人总是沉默寡言。你必须明白,一个人的能力,从来都不会体现在嘴上。
有底蕴的人表面上不动声色,格外低调。能力不济的人才会咋咋呼呼,酷爱炫耀。
思想碰撞确实能出火花,但前提条件是要先有思想。而思想的形成需要的是绝对的安静,和长期的沉默。
足智多谋的人爱思考,不爱讨论。
内容来源公众号: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简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写作导师。常态安静,偶尔幽默。
希望能通过文字带给你精神上的放松,愿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后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