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这个是康熙皇帝玄烨御题的一块匾额,它原来悬挂在真武庙。”六郎庄村史馆馆长郎玉明正在为柳浪家园的村民讲解着村史馆的镇店之宝——康熙御题“敕赐静安院”匾额。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在海淀镇六郎庄村史馆,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了六郎庄村的变迁与发展,这里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承载乡恋乡愁、提升村民素质的“新高地”。近日,记者走进六郎庄村史馆,感受来自六郎庄的沧桑脉搏,追寻六郎庄的历史与荣耀。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集中展示六郎庄传统文化

海淀颐和农工商公司党支部书记高喜斌告诉记者:“六郎庄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六郎庄盛产京西稻,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虎棍,还有著名的北京鸭、真武庙、茶棚、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么多文物都存在六郎庄。为了‘资政、村史、育人’,我们把六郎庄传统文化都纳入到六郎庄村史馆里。”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六郎庄明代称牛栏庄,因风景秀丽,柳丝如浪,雅名柳浪庄;清代附会杨家将故事,称六郎庄,据文字记载,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数百年前,六郎庄村就是京西古道要塞,农耕商贾,民风古朴,物阜民丰,曾吸引皇家重臣和文人墨客的驻足,渐成为满汉文化相融的聚集之地。如今的六郎庄村已经整体搬迁,然而数百年间形成的文化景观和符号,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六郎庄人的心上。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我们建设村史馆,建设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因为六郎庄村有很多的红色回忆和红色记忆,首先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当时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五塔寺战争中有数十名英雄烈士,葬在我们六郎庄,还有很多的抗战老兵,有地下党员,这都是我们六郎庄的红色记忆、红色历史,为了传承红色记忆、红色历史,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建立了村史馆,最近被评为海淀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喜斌对记者说。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村史馆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六郎庄村史馆自2018年5月计划部署,历经3年建成落地。馆内规划设计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分为党建、六郎庄历史、非遗·六郎庄五虎棍、稻田里的盛宴·京西稻等十一个展区,共有展品200余件。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采访中,正在馆中参观的六郎庄村民王忠真对记者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六郎庄人,可以说是见证了六郎庄村史馆从初期的建设、开馆和布展,一直到对公众开放,这对六郎庄来讲是一件好事,也是件大事。对六郎庄的村民,更是一场教育,因为六郎庄是一个历史悠远的古村落,号称“京西第一庄”。作为这个庄的村民,我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我为我的家乡有这样光辉的历史而感动。”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个村史馆有看头!

村史馆既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源泉。虽然原来的村建制不在了,农民没有了,但是六郎庄的文化和历史都汇聚在了村史馆里。随着村史馆的成立,人们也将更好地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留住乡愁,铭记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张译城

编辑:韩金廷

责任编辑:魏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