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我们经常听说什么科学至上、艺术至上。其实,真实的世界有这些吗?有,但真正的艺术至上者、科学至上者仅仅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艺术工作者、科学工作者都是个人,他们必然会受到自己的三观影响。

所谓的“艺术除了表现自己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完全按照艺术自己的种种路线向前发展”等等,都是一种欺骗。只不过,这种欺骗很具有欺骗性,在不关乎“生死”“决战”的时候,艺术可以尽可能的最大化的表现自己的“独立与公正”。但是关乎“决定”性议题的时候,艺术的载体艺术家们就会展现自己的爱憎、展现自己的好恶。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攻占巴士底狱

艺术至上认为艺术之美超越生活,但其实,那只是一种夜郎自大的观点。任何一部历史剧无论你写得多么跌宕起伏,在历史研究者眼中都没有真实的历史复杂一样。

从《马拉之死》说起

《马拉之死》的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画家,像拿破仑皇帝的肖像图就出自他的手。然而,因为他画了《马拉之死》,许多人对他口诛笔伐甚至为此进过监狱。最终被驱逐出法国,逃到了布鲁塞尔。

1825年12月去世后,法国仍然拒绝把他的遗体埋葬在法国。因为他是美术史上著名人物,所以,他的画作非常受欢迎。然而,这幅《马拉之死》直到其死后68年(1893年)后,才被布鲁塞尔博物馆收藏,据说现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为了在美术上抗击《马拉之死》,痛恨马拉的人为了让大卫手中展现马拉的仁慈永远在艺术上消失,许多画家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马拉之死。然而,除了《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这幅画作比较知名外,其他作品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这幅作品是由法国画家保罗·波德里在1860年完成面世的。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马拉之死

这幅画作的马拉充分展现了,痛恨马拉的人意图“弱化”甚至“丑化”他,用“正义”展现刺杀者科黛女士的意图。不过遗憾的是,波德里一生只画过这么一副历史题材的作品,相较《马拉之死》的作者大卫这种历史画作巨匠来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办法抗衡。

随着时间在递进,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痛恨随着远去的时光步伐逐渐淡了,人们越来越客观地看待这次推翻旧世界的大革命的历史价值。法国大革命中的各种杀戮确实很多,但它在推翻世界范围内(拉美独立革命就受其直接影响)的封建社会旧势力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磨灭的。

马拉作为法国大革命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客观看待。人们越来越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马拉之死》,这也是为什么1893年后有博物馆能够收藏它的原因。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

那么,马拉是谁?作为大部分研究法国史的人来说,马拉相对陌生一生,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是最知名的人物。下面我们就聊聊马拉和法国大革命。

推翻旧秩序的法国大革命与残暴、仁慈合体的马拉

马拉生于1743年,死于1793年,是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中的领导人之一,7月13日被吉伦特派支持者科黛刺杀。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直接导火索是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三级会议。

因为国王要解散议会,由此巴黎人民发动了“攻占巴士底狱”运动。就在这期间,马拉弃文从政,创办《人民之友》报,主张人民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之后,被捕、流亡、返回、再次主张起义。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路易十六及其王后

大革命期间,对国王路易十六进行怎样的惩罚成为君主立宪派、革命派之间的分水岭。马拉和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领袖罗伯斯庇尔都主张把国王送上断头台。为此,君主立宪派的主要支持者吉伦特派在法兰西帝国一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诞生)的国民公会代表中提议审判马拉等人,结果马拉在雅各宾派支持下反而把吉伦特派打翻在地。

推翻吉伦特派没有两个月,马拉就在1793年7月13日,被吉伦特派的女支持者、25岁的夏绿蒂·科黛刺杀。

综合而言,马拉的生活基础不错,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他自幼便掌握多国(法、意、西)语言和文字(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而且多才多艺。中学毕业后,马拉学医并以此谋生,还担任了法国国王查理十世的私人医生(当时还是阿图瓦伯爵,182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第二位国王),他在医学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不仅如此,马拉在物理学上的成就算得上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

学医出身的他跨界成名为家,自然要受到权威的审视。例如伏尔泰、“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就对其进行了嘲讽和批判,特别是拉瓦锡说其是毫无价值。因为这个原因,有些反对革命的人便编造了一种谣言:说拉瓦锡之死是马拉造成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下文就说说这个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