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女主角苏明玉与家庭割裂多年,因为母亲的去世,再一次与父亲建立了联系。明玉自小由于家中重男轻女的氛围、父亲懦弱畏缩的性格,饱受兄长的欺凌。

成年之后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在与家人的关系方面却始终难以释怀,直到父亲垂垂老矣,患上了老年痴呆,但即使在意识已经不清醒的情况下,依旧心心念念的是明玉幼时曾经一心渴望却没有得到的习题集。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到此,明玉才真正放下缺失的父爱曾经带给她的伤害。

如果你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其实不仅仅是剧中的苏明玉,还有很多人,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但是却常常不开心、不快乐,彷佛被什么束缚住了手脚,做事谨小慎微。

这样的表现往往与其原生家庭中与父亲的相处方式息息相关,或者说,他们的命运是没有被父亲祝福过的,而这样的影响往往会伴随一生。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毫无疑问,是崇高且美好的。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但不同的相处模式与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和品质塑造起到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生活中父亲如果扮演了一个好的角色,言传身教,会对孩子起到极为重要的正向影响。

但初为人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果有以下的三个特征,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没能得到父亲的祝福——

一、 自我压抑的心理习惯

经常性的自我压抑会逐渐成为一种心理习惯,从而演变成自我压抑的性格。

这种自我压抑的因素通常来源于在原生家庭中的所感受到的无助感,而父亲则是孩子幼年时期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根据研究显示,在童年时期,父亲的角色缺位会导致男孩害羞怯懦、缺少主见和男性魄力,易偏向女性化。而女孩在童年时期缺乏父爱,则会使其在人际交往时焦虑、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同时这种自我压抑的心理习惯也来源于爱。

这里所说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被父亲一再强调的爱。换言之,如果父亲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他工作有多么的辛苦、为孩子忍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并一再要求孩子要出人头地、要知恩图报,孩子在承受这样的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自我施压,害怕失去来自于父亲的爱,从而导致自我压抑。

同时,让孩子产生类似于内疚、恐惧这样的想法也会导致自我压抑性格的形成。

如果一位父亲在家中常常是脾气暴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形象,或是父亲频频与母亲发生争吵,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常常会使孩子将此类事件归因于自己,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从而产生内疚感。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对家庭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其不愿与人交流,变得孤僻。

二、 注意力过度集中于他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从“无律”到“他律”阶段的转变。在“无律”阶段,孩子只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要,而进入“他律”阶段之后,孩子则开始转向关注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父亲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则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他的自我常常是围绕别人的感觉构建的,如果在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孩子的个人意志常常受到打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从而习惯于听从和顺应他人。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在孩子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与父亲关系的不和谐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社会焦虑。

青春期是孩子人格趋向完善的重要阶段,父亲对孩子的评价和关注至关重要,如果父亲对孩子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潜意识里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值得被重视,这会使得孩子产生低价值感和不配得感。

有时,这种无意识地去揣测他人,为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负责的心理习惯也会通过青春期的叛逆表现出来。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预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父亲的拒绝和排斥会对青少年与同伴友谊的质量产生影响。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同时由于父亲的拒绝所引起的社会焦虑还会导致青少年在校园领域以至延伸到职业领域的表现不佳,甚至被社会孤立,如果不加以干预,将会导致青少年长期孤独和抑郁的症状。

三、 难以独自做出选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调侃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独自做出选择确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在原生家庭中培养产生的。

小孩子的选择可能并不具备特别重大的影响和意义,但从小孩子到成年人,这种选择的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在原生家庭中没有习得选择的能力,那么在其成年后也会必然缺失这一能力。

而父亲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既不可大包大揽地为孩子的一切选择做决定,也不可在孩子纠结于选择的过程中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应当适时地提供恰当的建议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而基于父亲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常常容易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过度地限制干涉相混淆,从而抑制了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

父亲应当成为孩子的意见提供者,即使孩子做错了选择,也不应横加干涉、冷嘲热讽,而是多鼓励孩子,耐心地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只有山水合璧,才能给孩子这棵小树苗提供充足的灌溉和滋养。愿天下的父亲,以及终将成为父亲的人知道这一点,去学习和成长,唯有这样才会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