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白是伟大的预言家,“干将等名剑今安在”,唯有“少虡独煌煌”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大家一定会想到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的这把“自用”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只可惜它没有来到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的现场,在“吉金”部分展示的两把青铜剑都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分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少虡剑”和“战国素剑”;“少虡剑”长54厘米,圆茎无箍,圆形首。格饰错金嵌绿松石兽面纹,剑首饰错金云纹,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素剑长71厘米,全身无纹饰无铭文,甚至剑身与剑茎之间的格都没有。它们都给人威严而又美观的整体观感,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经掌握了炉火纯青的青铜铸造技术。

李白是伟大的预言家,“干将等名剑今安在”,唯有“少虡独煌煌”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少虡剑”。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诗《侠客行》,全诗如下:“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五霸出七雄,湛泸对鱼肠,太阿谁倒持,巨阙争崩狂。最是龙渊怒,赤霄斩蛇忙。干将今安在,少虡独煌煌。”

李白在这首诗里提到8把名剑,分别是:湛泸、鱼肠、太阿、巨阙、龙渊、赤霄、干将和少虡。不知是李白是伟大的预言家,还是历史的巧合,前7把名剑的命运都不幸被李白一句“今安在”言中,都不知所终,唯有“少虡独煌煌”。

“少虡剑”,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宽5厘米,重0.88kg。剑前锋断,从宽斜,前锷狭,厚格呈倒凹字形,圆茎无箍,圆形首。剑脊呈凹条形,两面均有错金铭文,共有篆书二十字::吉日壬午,乍(作)为元用,玄镠鎛吕(铝),朕余名之,胃(谓)之少虡。人们根据这段铭文称此剑为“少虡剑”。

李白是伟大的预言家,“干将等名剑今安在”,唯有“少虡独煌煌”

铭文“玄鏐鋪呂”指春秋时期新兴的一种复合剑铸造工艺,即剑体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同,刃部锡含量高,坚硬锋利,脊部含铜量高,增强韧性,以此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今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带铭文的青铜剑,大约有将近300把,大都是属于王侯贵族的佩剑,比如吴王剑、越王剑、楚王剑、燕王剑等,列入古代名剑的只有“少虡剑”一把,显得尤为贵重。

从所见资料看,全世界叫“少虡剑”的青铜剑共发现4把。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一把,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森美术馆藏一把。1991年,在山西原平又曾发现一柄,其锋残,与此件相同,铭文中少了“吉日”和“鎛吕”四个字,其他完全相同,残剑和铭文无锈无土,犹似新作。

李白是伟大的预言家,“干将等名剑今安在”,唯有“少虡独煌煌”

仔细分析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素剑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大家如果喜欢,可以到故宫博物院现场观看,也可关注我,我会把自己在博物馆看到的各种国宝分享给您,陪您在家逛博物馆,赏国宝,学中国传统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