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长篇历史小说《石勒》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吴晖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拥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再度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位拥有67年党龄、如今已年逾八旬的老党员用历时十载的潜心研究、笔耕不辍践行了这一使命传承,彰显了山西党员干部的文化情怀。他就是曾任晋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晋城市政协秘书长的退休干部毋福珠。他呕心沥血编写而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石勒》近期正式出版发行,为丰富三晋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毋福珠老花镜加放大镜,孜孜不倦手写文稿

笔写春秋载历史

《石勒》一书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平民帝王石勒一生曲折起伏的经历,该书分上卷《奴隶而起》和下卷《帝王之业》,是87岁高龄老人毋福珠翻阅众多文献,手写六十余万字,历时十载春秋著成。

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讲述的是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羯人石勒从奴隶到皇帝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故事。该书依据史籍所载石勒在军事征战和政治抚慰以及国家治理诸方面的主要历史事件为脉络框架构思而成。从头至尾的编著,都以叙事的方式呈现故事,以故事的方式承载史实,使史事的叙述视野紧扣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精神情感意蕴,再现了这位奴隶帝王的传奇人生。

作者毋福珠为山西省泽州县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党务和行政工作,曾任晋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晋城市政协秘书长。上世纪80年代,毋福珠开始小说创作,主编出版报告文学集《七百里太行》、长篇历史小说《春秋霸主晋文公》等。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长篇历史小说《石勒》出版发行座谈会

回首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和山西历代名人,毋福珠对后赵皇帝石勒十分钦佩,颇有感触,“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从奴隶一路逆袭成为一代帝王,有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大陆民族融合、推动时代进步有一定贡献。”正是基于其卓越的历史贡献和在三晋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毋福珠决定对其所处历史时代及个人生平进行深入研究。

“从出版社角度来看,《石勒》结构完整,史诗运用很好,并且在线索、人物把握方面,具备相当高的水准,说明毋老先生不仅在史料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有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也为之后《石勒》的顺利出版发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姚军对此书评价道。

家国情怀荐轩辕

“历史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可以透过历史去读懂一些历史人物,也可以透过历史去读懂一个社会。对我而言,品读历史就是感悟人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耋耄老人毋福珠朴实的话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毋福珠自学电脑,查阅资料典籍

毋福珠的家人告诉记者,面对积淀着漫长岁月沧桑的文化遗产,他老花镜加放大镜,自学电脑,孜孜不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典籍。同时,还实地考察了山东茌平、聊城,河北邢台、临漳,河南开封、洛阳,山西榆社、武乡等地。书写的每一张纸都是用了正面再用背面,蓝笔写了又用红笔勾画,一堆堆都是草稿,一摞摞全是资料。十几年如一日,衣带渐宽终不悔,笔耕不辍,十年磨一剑,暑寒十春秋,终成此书。

听闻《石勒》出自一位如此高龄的老者之手,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增武对毋福珠十年著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表敬意。“著书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力量。此书为历史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收集很多历史材料做背书;还要有文学想象力,对语言的把控力,将其转化成文化成果,完成此书,殊非易事,我很敬佩毋老先生做学问的精神。”

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也表示,《石勒》框架宏伟、编写严谨,是今年山西文学届的一大收获。从文章结构、到故事起笔,从引经据典、到历史考证,可见作者对探索三晋文化精髓、编写历史题材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这种执着严谨、勤勉不懈的精神十分可贵。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座谈会现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毋老先生博览群书、治学严谨,退休以后,他对《石勒》倾尽了大量心血和极大热情。十年如一日坚守学习信仰、著书立说的精神,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令人钦佩,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山西省人社厅厅长陈振亮深为感悟。

匠心传承守瑰宝

经毋福珠手写六十余万字、耗时十年著成的《石勒》,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肯定了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是大陆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肯定了他们对民族融合、国家发展的贡献。在以汉文化为主流的文化长廊中,永远镌刻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绚丽身姿。

据太原文史学者王继祖介绍,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分裂时期,这段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尤其是两晋出现的五胡十六国,是历史上最昏暗的时期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民族大融合时期,为北魏、北周、北齐以及后来隋唐的产生,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八旬老人笔耕不辍著《石勒》

“《石勒》叙事宏观,描写细腻,有很强的框架结构,而且采用文学的方式讲述历史,从浩瀚如烟的史料中挖掘素材,巧妙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起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王继祖直言,《石勒》背后饱含着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情、饱含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饱含着对自我人生经验总结。“让我们对当年血雨腥风、不甘为人后、用鲜血融入中国历史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了解。从客观程度上说,这本书弥补了文学作品在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方面的缺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继承深切体会到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观念。“《石勒》一书的出版,是拓宽和丰富三晋文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对于增强三晋文化自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的认知有着积极作用。”

山西省文联主席郭健表示,山西是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浩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西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与文明。《石勒》是三晋文化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重大成果和精品之作,为促进山西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贡献。

转自 中国经济时报山西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