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2022年3月21日,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美术纵横》执行主编、《收藏周刊》名誉主编彭文斌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慧平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度艺术对话,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两人围绕书法创作、艺术本质等话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本文首发于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文字 | 《艺·鉴》杂志记者温碧会

现场摄影 | 唐彩华

编辑排版 | 独伊

以下为对话内容(全文共1946字,约需阅读5min)

(彭文斌 = 彭)

(吴慧平 = 吴)

疫情也是一种机会

彭:疫情当下,看似充满危机,实则也是一种机会。其一,疫情会淘汰掉艺术修养本就不够的艺术家,疫情便如同漏斗一般,过滤掉一大批艺术家。其二,受疫情影响,许多线下活动开展受限,于是很多艺术家将阵地转为线上,通过直播等方式以白菜价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看似是割了大众的韭菜,获取了短暂的经济收益,实则是扼杀了自己的艺术生命,破坏了自己的价格体系。其三,在疫情期间潜心修炼的艺术家,其艺术修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疫情过后,于有实力的艺术家而言是个机会。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吴:对的,疫情后对于有实力的艺术家来说是个机会。就以书法创作为例,社会地位再高也是无用,能支撑自己走下去,最本质的是自身的书法修养。

高深理论的可读性

彭:吴老师,您的《笔象·笔意·笔境——书法鉴赏的艺术》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阅读。没有通篇的生硬理论,普通读者可在此习得书法文化地理学、书法心理学、书法风格学、书法美学、书法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同时也适合专业人士阅读,新颖的切入角度或许能给专业人士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吴:感谢您的褒奖。2019年完成了第一版,数千册书籍已售空;到2021年便重新思考,调整、补充、完善了第二版。我撰写此书的原因有三:其一,在此前我一直致力于书法文化地理研究,从2014年开始,我便思索如何转到书法本体上来,这算是我学术研究的第二个转移点,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如何鉴赏书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其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品鉴中国书法受西方艺术美学的影响较大,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倡文化自信,我想应当建立起本土的书法审美体系,我将古代文化艺术中常提及的“象、意、境”提炼出来,并加以重新组合,分别从物理、心理和境界三方面入手,希望以此构建我们自己的书法审美体系。

其三,其实理论并不高深,理论始终要落到实处去指导实践。希望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将书法审美知识及文化背景分享给普罗大众,书法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应当让大家读懂书法,也了解书法的历史。

亲临才有话语权

彭:“象、意、境”是非常抽象的三个字,您从抽象转换到实战性极强的书法鉴赏概念,可见您在背后付出了许多努力。毕加索先生曾高度评价中国书法,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之美令其惊叹不已,笔画之肥瘦、走向之曲直、行进之疾缓、转折之方圆、墨法之枯润等,都是极具东方韵味的抽象之美。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我个人主张(艺术)评论家必须是艺术家,唯有自己亲临艺术创作之实境,方能写出生动且深刻的评论好文。如若直接套用或引用前人之语,抑或套用哲学概念,写出来的评论文字则是毫无说服力的。

这便如同旅行者一样,唯有将三山五岳都走遍,方能知晓高峰、大海、深渊在何处。如若不食辣椒,便言辣椒之辣;未生孩子,便语分娩之痛一样,其言语无法令人信服。

文人气是文学修养的自然流露

彭:吴老师,您在书法创作与学术理论方面都有所造诣,您是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这两件事的呢?

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理论与实践相平衡,如此才能言之有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们应当是专业的,当理论达到硕士、博士层面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实践水平也是不断往上提升的。正如大众对博士的期望一样,博士的书法水平应当是处于高位的。这是大众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应当是我们的自我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彭:吴老师您是学者型艺术家,非常开心您成为广州艺博会的学术顾问,这将有助于大家更系统地了解、鉴赏书法。有关书法文人气,我想与吴老师一同探讨交流,我认为当技法水平和文学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执笔者的文学修养在书法线条间的自然流露,便是书法文人气。

宋代文化璀璨夺目,而宋代文人画是其中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我们所熟知的苏轼先生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文学修养极好。诗词是他们抒发情感的媒介,而书写是他们创作文学的过程,所以不管是书法还是文学,他们均已达到了一定高度。而如今随意创作出一幅画,便冠之以“文人画”之名,这是不可取的,文人画应当是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单有艺术技法是不足以称之为文人画的。

吴:对的,正所谓“书如其人”。这也是我常与学生提及的问题,即书法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书法是一种修行,它既能弥补人的不足,也能修炼人的性情等。书法不能写死,应是自我心境与状态的书写。学习书法不单只学老师的技法,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老师的状态、修养及文化视野等。

对话人物介绍

吴慧平

吴慧平,男,湖南常德人。博士后、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广东高校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论二等奖,第九届书学研讨会二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特等奖等奖项。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代表作有《略论地理环境与中国书法》(1996)、《书法文化地理研究》(2009)、《从书与画的并置看书法与绘画的关系》(2012)、《书法欣赏新论》(2014)、教育部审定中小学课程教材《书法练习指导》(2014)、广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走进岭南书法》(2014)、《从论く兰亭序〉的真伪到唐太宗的“造星运动”》(2015)、《笔象·笔意·笔境一一书法鉴赏的艺术》(2019)等。

吴慧平作品欣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吴慧平书法作品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为善读书得安乐法,浇花种草生欢喜心》

97.5x21.5cmx2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宠辱不惊》58x28cm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动不失宜,言必中理》58x28cm

老蓬艺术对话|书法学者吴慧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58x28cm

彭文斌

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收藏周刊》名誉主编,《美术纵横》执行主编,《艺术家》执行主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20年,连续策展了19届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

20年,策展了500多场国内外艺术家个展。

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