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婚之前,周聪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周秉昆,父子俩同样资质平平。周秉昆远比哥哥姐姐逊色,周聪也比不上周楠冯玥,但是胜在品行与父亲一样好,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社做了记者,跟父亲相比算是青出于蓝。
毕业工作了,一直留在母亲郑娟身边,从她身上接过了生活的担子,扛起了这个家,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很好,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还有父亲周秉昆那些穷发小都不加任何辞色。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也许周聪的人生就这样了,找个温顺善良的媳妇,夫妻恩爱,孝顺父母,亲善邻里朋友,直到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周聪的人生轨迹,也成了周家衰败的开始。

Ⅰ.儿大不由爹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周秉昆是个戏剧性很大的任务,比如周聪还没领着“丑媳妇”见公婆,他就想与未来的儿媳妇不打不相识了。
监狱十二年,周秉昆服刑期满,得以重见天日,但时代的车轮碾过,世界早已发生了巨变,他的心中未尝不惶恐,自己年过半百,更兼一是无常,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经过再三考虑,周秉昆把发小召集起来,成立了一家搬家公司,靠着出点苦力赚点辛苦钱。刚好赶上周聪所在的报社搬新办公楼,公司里的货车不够,就租用了他们的三轮车。
在一堆发小中,周秉昆是很有威望的,于是被推选出来指挥搬运,统筹安排大家的工作,以免把场面搞得乱七八糟。在搬运的过程中,有一位工人忙中出乱,不小心打落了一盆君子兰,花盆碎了,君子兰也有轻微损伤。
这盆君子兰的主人是一位女记者,车夫慌忙给她道歉,结果对方不依不饶,甚至出言不逊,把一点小事就搞成了群体事件。这个时候,周秉昆上来帮忙解围,就诚恳地替车夫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
结果女记者狮子大开口,声称这盆君子兰是名贵品种,自己耗费了无数心血,实际上君子兰就掉了两片叶子,周秉昆一看这不是讹人么,他本身就是个火爆脾气,面对无理的女记者破口大骂。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神奇,周秉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女记者就是儿子的女朋友,一个将来自己横加阻拦,但儿子周聪执意要娶进门的女人。
在原著中,周秉昆这样骂道,“混蛋!讹诈吗?臭丫头,再矫情我赔你个大嘴巴子!你们是知识分子,是代表社会良心的人,没看见我们挣点钱有多么不容易吗?”
周秉昆这一开骂,可算是惹恼对方,记者本来就擅长口诛笔伐,一个个牙尖嘴利的,女记者那些同事们也蜂拥而至,声称要教训教训周秉昆,赶超这些人也不是吃闲饭的,眼看双方剑拔弩张就要打了起来。
此时,周秉昆反倒冷静了,毕竟从监狱呆了12年,再说他性情比较急躁,但人并不傻缺,不想为了这点小事激化矛盾,于是想了个办法,就是不给这帮有文化的“狼人”干活,大爷不给你们干了,这总行了吧!
这个时候,对方直接傻眼了,三轮车夫们撂挑子,东西搬了一半,再找人时间也来不及了,领导要是责骂起来,可真是得不偿失。
当然,这个时候周聪自然就出场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一边是自己的女友,另一边是自己的老爹,虽然整个氛围很尴尬,但矛盾最终还是化解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再说也是为了赚钱,犯不着置气。
回家之后,周聪把事情和盘托出,原来那个女记者就是自己儿子的女朋友,这个消息无疑在周秉昆耳边炸了个响雷,我相信他肯定在自己心里念叨,“这特么也太操蛋了”。
Ⅱ.周秉昆心目中的完美儿媳
毫无疑问,在周秉昆的内心深处是矛盾的,他既希望自己做个开明的父亲,让儿子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像自己跟郑娟一样,在父亲的偏见与干涉下,历经艰难才终成眷属。
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儿子能够遇见一个好女人,像他妻子郑娟那样的好母亲,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好姑娘,孝敬公婆,养育子女,亲善邻里,温柔贤淑。
不可否认,若没有郑娟的付出,周家不会有这么好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周秉昆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水,而作为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的成功。
正所谓见微知著,从一盆君子兰就能看清楚一个人,那位女记者(周聪女友)为人处世如何,傲慢无礼、尖酸刻薄,做人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由此可见三观不是很正。
这样的女人能够孝顺公婆,教育好子女,与丈夫同心同德?周秉昆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距离自己心目中儿媳妇的人选,可以说不是差了一星半点。
也由此可以看出,周秉昆虽然性格急躁,读书没有什么天赋,但在看人这方面要甩周聪十八条街。于是,周秉昆也行使了自己做父亲的权利,要儿子趁早吹了这个女朋友,心中想着及时止损,但周聪跟父亲一样倔,现实就是如此地微妙。
正如周秉昆当年一眼认准了郑娟,周聪也认准了那位女记者,就连平时支持自己的妻子郑娟,这次也没有跟周秉昆同一阵线,听说儿子谈了女朋友喜出望外,大概是想到了当年被周志刚拒之门外的苦楚,她不希望儿子的女朋友走自己的路。
当年,郑娟站在门外,与心爱的人一墙之隔,却是咫尺千里。如今儿子面临同样的选择,她什么都顾不了,坚决支持儿子与女友,哪怕老两口受点委屈又如何。
Ⅲ.周秉义与周蓉的态度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马上就到年关了,这是中国人一年中的大日子,老周家一大家子团聚,自然而然地说起了这段小插曲,毕竟中国的长辈对晚辈的婚事,那大都是很关心的。
一大家子坐在桌子前,周秉昆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气氛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之中,周秉义与郝冬梅夫妇,还有周蓉像是约定好的缄默不语,没有人说好,也没有人说不好,就是当鸵鸟不表态。
实际上,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有态度就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无声地拒绝,但他们三个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又饱经世事沧桑,怎么可能像长舌妇那样品头论足。
要知道周聪只是他们的侄子,这毕竟是自己弟弟的家事,若这件婚事最后吹了,那倒也没有什么,若这件婚事成了,那他们此刻说些什么,绝对是不合时宜,但他们从内心深处是不认可的。
Ⅳ.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当年,周志刚没奈何得了周秉昆,周秉昆也没奈何得了周聪,更何况周聪还有郑娟这么一个强援。
周聪结婚了,对象就是那个女记者,夫妻俩在市里租房过日子,但甜蜜的新婚生活并没维持多久,日常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就开始了,这让周秉昆郑娟老两口也很着急。
一年之后,周聪夫妇有了孩子,周秉昆老两口也很开心,当然这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是,当周蓉与蔡晓光去看孩子后,蔡晓光对周蓉说了这样一句话,“替你们周家心情不好。”
在原著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有的小孩,一出生就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可秉昆那孙子,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大嘴巴,每一处像你们周家的人,哪儿都像他妈。将来肯定是个丑男,又不是生在有钱人家,那就只能娶个丑老婆,再生个……”
以蔡晓光的生活阅历与眼光见识,我们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些事情来,那就是用长相随他妈来影响其以后的行为,上传下效,言传身教,有其母必有其子,而不是像老周家的人。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母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位母亲的品性与德行,会直接影响子女的一生,而周家的命运不言而喻。
借用周秉昆的一句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局:“我们这一门周姓人家最精彩的历史,居然与我的人生重叠了,往后许多代中,估计再难出一个我姐周蓉那样的大美人儿,也再难出一个我哥周秉义那样有情有义的君子了。”
老周家的衰败,从儿子娶了那个女记者就注定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