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思考这个问题的缘起,与周末在家喂娃吃饭有关。

呦呦两岁多了,特别拒绝吃胡萝卜和芹菜,每次试图给他的食谱添加一些诸如胡萝卜、芹菜之类的蔬菜时,小朋友一定是抗拒的。

呦姥姥笑说,“这孩子随你!你小时侯胡萝卜、芹菜一点都不吃。大点了,才慢慢好过来…”

图片来源:soogif

呦姥姥说的情况属实。难道口味也会遗传吗?小时候不爱吃的东西,长大后不讨厌了,这么说,口味可以在后天的环境里被影响和改变咯?

带着好奇,我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结果发现朋友们小时候的口味大同小异。

众口难调,列举的食材例子有限,先来说说5个被朋友们频频点名的食物,看看是否也是你小时候的“噩梦”。

1.胡萝卜

吐槽点:胡萝卜仿佛是萝卜界的怪胎,与萝卜给人一贯的爽脆口感截然相反,干干涩涩,尤其生胡萝卜,味道怪怪的。

对于吃起来费牙、味道奇怪的胡萝卜,小孩子们拒绝它,的确在情理之中。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营养价值:小小一根胡萝卜,也是有自己的营养特色的。尤其是β-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胡萝卜中约含8285微克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胡萝卜素有维护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参与视紫红质合成等重要功效,而视紫红质的作用是保护眼睛,防治夜盲症。

2.芹菜

吐槽点:芹菜的味道,有一股浓郁的中药味,尤其是又粗又长的叶柄,丝丝缕缕的牵扯感和塞牙感对于小朋友来说并不友好。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营养价值:对于芹菜,我们平常更多是吃“芹菜茎”(其实是芹菜的叶柄),与其它蔬菜一样,芹菜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或活性成分。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芹菜茎含不溶性膳食纤维2.1克,胡萝卜素340微克,钙80毫克,钾206毫克。

平常适当多吃一些芹菜对缓解便秘、对血压的辅助控制等有一定的好处。

3.茼蒿

吐槽点:长长瘦瘦的杆儿,惨惨淡淡的叶片,如果细品,夹裹着一股若有似无的中药味儿,茼蒿如果没有遇到火锅,可能只剩孤独寂寞冷了。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营养价值:茼蒿口感虽然奇怪,但是营养价值却表现不俗。它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钙、钾、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含有非常高的钠,每100克茼蒿中就含有161.3毫克钠,相当于0.4克左右的盐,比西兰花、生菜、油麦菜、卷心菜、油菜心、芥蓝等常见蔬菜都要高,因此,建议在烹调时,最好不放或少放点盐。

4.香菇

吐槽点:香菇味道浓郁,咀嚼起来又滑又韧,身为蔬菜的一员,这种油腻的奇怪口感是很多小朋友们拒绝的原因。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营养价值:研究发现,香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也不低,它特别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新鲜香菇中含3.3克不溶性膳食纤维,适当多吃香菇对缓解便秘有好处。

此外,香菇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锌、硒)及一些多糖物质,多糖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和辅助抗肿瘤的作用。

5.松花蛋

吐槽点:松花蛋曾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全球十大最恶心食物”。拒绝它的理由一方面是因其强烈的刺激性味道,另一方面与它奇怪的外表有关,当然还有我们的食物记忆里对于蛋类食物的口感和味觉判断有关。

小时候对于食物味道的判断,相当一部分来自观察。通过对食物的视觉和嗅觉感知,先入为主地影响对味道的判断。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营养价值:松花蛋主要为鸭蛋制作而成,主要营养成分也和鸭蛋类似,只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加了碱和盐,使得钠的含量上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很多人知道松花蛋里含铅,因此更愿意购买无铅松花蛋。其实,无铅松花蛋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铅。

因为所谓的无铅,是指采用无铅工艺,也就是不使用黄丹粉(即氧化铅)来制作,松花蛋国家标准(GB/T 9694-2014)中规定的松花蛋就属于这种,它只要不超过限量值0.5毫克/千克就可以了。不管怎样,还是建议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少吃松花蛋。

植物本身强烈的气味主要作用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植物为了抵抗外界的侵害,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建立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

蔬菜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除了这些,蔬菜中含有构成颜色、气味等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不仅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参与影响了蔬菜的颜色和味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家人口味类似的情况。这些不仅仅是长久的生活习惯所致,味觉差异也和遗传基因相关。

人们对于食物的尝味能力的差异表现在生活中,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口轻”和“口重”。

早在1931年,Dupont(杜邦)公司的化学家Arthur L. Fox研究一种称为苯硫脲(Phenylthiocarbamide简称PTC)的物质时发现,这物质引起的味觉类型有强烈的个体差异。

苯硫脲味苦,不同人对苯硫脲的尝味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能尝出来苦味,另一些人尝不出苦味。

后来,人们又用毒性更小,且无与PTC有关的硫味的丙硫氧嘧啶(6-N-Propylthiouracil, PROP)替换PTC。PROP试验可很好地反映人对苦味的感受能力,而PROP状态又与人对甜、酸、辣的感受状态有关,有学者据此提出用PROP状态研究味觉敏感性的分类方法。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对PTC味觉的差异主要是由7号染色体长臂及1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位点决定。

由美国化学学会出品的《Reactions》栏目,揭示了人们对香菜的喜恶其实与DNA有关。

人类的基因,在不同的人之间会有很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对香菜气味的喜好或者厌恶是由一个位于11号染色体上名为OR6A2的嗅觉基因决定的,这一基因对醛类化合物非常敏感。

香菜厌恶者11号染色体的OR6A2基因某些SNP位点与其他吃货存在着根本区别。这一区域与人们的嗅觉直接相关。

嗅觉为什么会作用于味觉呢?因为产生了联觉。

联觉是基于知觉的基础上,个体内部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两种感觉领域产生相互作用时就会有联觉的产生,随时产生,不受控制。而联觉对于味觉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食物,为啥长大后就不讨厌了?原因其实是

虽然对于食物的喜好受遗传基因影响,但是遗传学研究人员也强调,基因的表达是可以被诱导或抑制的,其中环境因素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的口味偏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其实,味觉本身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它的生理现象还有很多。人类总是在不断发现和挑战中发现新的自我。回想小时候,那些对于食物的偏见,多年后,是否又会以一种温暖的方式反哺我们的童年回忆呢?

以上提到的这些食物,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感,欢迎投票“最难吃的食物”,以及评论区留言。

审稿专家:

刘萍萍| 注册营养师

张士猛| 分子生物学博士、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第6版 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3] 杨月欣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82-483.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9694-2014, 皮蛋[S].

[6] Blakeslee AF. Genetics of Sensory Thresholds: Taste for Phenyl Thio Carbamid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32. 18(1): 120-130.

[7] H HARRIS, H KALMUS. The measurement of taste sensitivity to phenylthiourea[J]. Ann Eugen. 1949. 15(1): 24-31.

[8] Dennis Drayna, Hilary Coon, Utah Genetic Reference Project,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a complex trait in the Utah Genetic Reference Project: a major locus for PTC taste ability on chromosome 7q and a secondary locus on chromosome 16p[J]. Hum Genet. 2003. 112(5-6): 567-572.

[9] 陈建国, 沈福民. 味觉状态的遗传学研究[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 91-96.

[10] 吃不吃香菜 原是基因决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2): 41.

[11] 周浩然,徐宏炟,高田田,王雪纯,姜英睿.联觉程度对味觉感受性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20,27(01):105-106.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