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蔚小理”在港股相聚,另一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也宣布将赴港上市。随着多家造车新势力陆续突破月交付量过万台,并定下了今年“10万辆”的目标后。造车新势力的生存之战,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赴港IPO。虽然屡创佳绩的交付数字很好看,但显然造车新势力仍然缺钱,亟待上市解困。
全域自研的零跑,面临资金大压力
3月17日,零跑汽车称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里首家拟上市公司,中金公司、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其联合保荐。而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蔚来正式挂牌港交所,造车新势力中的第一梯队“蔚小理”已经齐聚港股。
文件显示,零跑汽车计划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提升生产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向。同时在招股书中,零跑描述自己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主要聚焦于价格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时间上看,零跑汽车绝对算得上是国内首批新造车公司。数字显示,零跑2021年总交付量为43748辆,其中电动微型车T03占比近九成。同时,零跑选择了回归新能源市场的“主流”打法,推出了中型智能纯电动SUV C11,号称“半价Model Y”。凭借T03和C11的表现,加上业绩基数较小,零跑近两年的收入迅速增长。据其公开财报,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6.31亿元、31.32亿元,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达到439.74%、396.13%。

尽管以上数字可喜,但零跑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仍然在亏损当中。数字显示,2019年-2021年零跑汽车的毛利分别为-1.12亿元、-3.2亿元、-13.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若按照2021年交付量43748辆计算,零跑平均卖出一辆车亏损约6.5万元。也不只是零跑这么亏,按去年全年财务数据来看,“蔚小理”同样是“卖一辆亏一辆”。甚至来自传统车企下的欧拉也“自曝”:卖一辆亏一万元。相比之下,拥有多年汽油车制造经验和工厂传统车企,以及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头部新势力,显然亏得少一点。
众所周知,汽车的研发、生产、营销处处都需要钱,而坚持做全域自研的零跑,除了内外饰及电池电芯以外,其余的部件均为自研,这就让资金压力变得更大。通过融资上市等方式,用资金换取了时间和发展空间,这在蔚来身上已经成功上演了一次。同理,对零跑汽车来说,赴港上市只是“输血”的关键一步。业内认为,相对美股,新势力的回归港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流通交易渠道。
观察:新势力们开启新一轮市场竞争和资本争夺
对于造车新势力强者们的“背景”,业内有一个精辟总结:蔚来是出身“易车网”、背靠腾讯;小鹏则出身UC、背靠阿里;理想是出身“汽车之家”、背靠美团。每一个背后都有互联网基因,也让他们在互联网造车的际遇下,更“如鱼得水”。相对而言,背靠全球第二大安防巨头、世界500强的“大华股份”的零跑汽车,似乎少了这些互联网味,在营销上也是个“老实人”。
对零跑汽车来说,要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品牌中获取市场份额,不仅要能坚持全领域自研,还应在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上再精心打磨。IPO虽然有助于为后续技术研发储备更多资金,但新产品也是左右品牌发展的核心。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新势力旗下都有一款销量突出的爆款车型,如小鹏P7、零跑T03、理想ONE、蔚来ES6等。随着产品阵容的增加,若跟进的新产品无法超越现有爆款车,成为“新当家”,现有爆款车新鲜感总会过去,届时销量或会难达到预期,让盈利更加困难。如蔚来汽车,虽然推出产品的频率很高,但资料显示,蔚来美股在本月跌幅严重最低时仅13.01美元,蔚来港股更一度跌到最低108港币。蔚来股市的下行,最关键原因就是目前销量的下滑,同时持续的亏损。而且在今年动力电池原材料大涨、补贴退坡等环境背景下,造车新势力的盈利之路或变得又长了一些。
回首新势力们的发展历史,“蔚小理”凭借最先一批赴美上市,拿到了资金弹药,也赶上国家政策扶持的东风,率先踏上了国产新能源车疯长的“快船”。今年,“蔚小理”则纷纷回港股上市,意味着新势力们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和资本争夺也正在展开。据悉,后续已传出有意赴港上市的还有哪吒、威马等新势力们。不过,在强者率先打开市场后,更考验后续新势力们的研发能力、产品节奏、品牌维护等综合实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邓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邓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钟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