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2022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63.7万辆,同比增长20.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6%,市占率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不是说中国品牌什么都不行么?糟糕得很么?为什么市场份额还能持续提升?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一直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品牌进步神速,市占率的持续提升并非偶然。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品牌增速虽高,但集中在低端市场。事实上,不少中国品牌的单车平均售价如今已经超过很多合资品牌。

根据汽车产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威尔森监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1-7月份,比亚迪的平均售价已经达到15.18万元,不仅超过了大众(14.78万元),并且与大众的差距还在扩大。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上表中,除奇瑞外,传祺、哈弗、荣威、长安和吉利的平均单车售价较2020年都有较大幅度上升。

余承东讲“中国品牌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董明珠说“中国的汽车有点粗制滥造”,其实暴露了他俩对中国汽车行业缺乏了解。

在很多领域中国品牌已是世界先进水平

譬如长安汽车的蓝鲸NE1.5T发动机,已经步入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蓝鲸NE1.5T升功率达到92kW/L,本田L15B8和福特GTDIQ75跟它比也略逊一筹。在升扭矩上,蓝鲸NE1.5T比大众EA211更是多出21.43Nm。不仅如此,蓝鲸NE1.5T峰值扭矩在1500转的时候就能爆发出来,能与宝马B38A15C相媲美。

再看混动系统,比亚迪DM-i在油耗和性能表现上已超越丰田双擎,且价格更亲民。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不止比亚迪DM-i,长城DHT、长安蓝鲸iDD、吉利雷神智擎、传祺GMC 2.0等插混技术,都具备了超越合资的实力。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广汽传祺影豹混动版

在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车赛道,2021年销量前十的轿车和SUV车型中,除了特斯拉,其余都是中国品牌。

在品牌层面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本土车企能取得这样的市场表现,当然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全面超越合资品牌的结果。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在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前十榜单上,除了特斯拉,其余全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

差距是用来超越的!

毋庸讳言,20年前,中国本土汽车确实落后,要设计没设计,要技术没技术。但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脱胎换骨,不仅是新能源,传统燃油车也在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惊喜。

现在看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差距。IFI Claims发布的全球最大专利持有者250强名单《IFI 250: Largest Global Patent Holders》显示,截至2022年1月4日,专利数量最多的车企是丰田,排在总榜的第22位,专利数27288;然后是大众排在第35位,紧接着是本田排在36位,福特在第41位,通用第45位……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品牌排位最前的是比亚迪,名列第66位,专利数量12246;吉利排在第83位,专利数10148;长安排在161位,专利数5223。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提升,份额过半只是时间问题

和真正的强者相比,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还存在巨大差距,这不容否认,但最关键的是,之前我们根本上不了榜,现在我们不仅上榜了,而且在很多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还取得了先机。

中国人从来就不怕差距,因为差距从来就是用来被超越的!

文 | 李健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