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潜望|对话平安总经理谢永林:相信股价会逐步反映出平安的实力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归母营运利润1479.61亿元,同比增长6.1%;营运ROE达18.9%;净利润1218.02亿元;归母净利润1016.18亿元,同比下降29.0%——2022年3月18日,在寿险改革进入深水区但行业短期依然面临增长疲软之时,中国平安交出了2021年成绩单。

具体来看,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6.1%主要由银行板块贡献。在最受市场关注的寿险改革环节,2021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970.75亿元,同比增长3.6%;营运ROE为32.3%。在深化"渠道+产品"改革中,平安表示代理人渠道向"三高"队伍高质量转型,结构逐渐优化。2021年代理人渠道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超22%,人均新业务价值提升超20%。近30%的新增寿险客户来自健康医疗服务转化。

在业绩发布会当日,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CEO谢永林在专访中对腾讯新闻《潜望》表述,尽管寿险承压深度调整,但平安其他板块的业务表现“都很好”,例如财产险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45.7%,证券ROE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4倍,租赁业务全年利润接近50亿,“综合金融的优势之一是平滑周期,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受制于寿险行业周期性转型的影响,平安的股价表现低迷。在谢永林看来,“股价不是靠喊嗓子就可以喊上去的,我们要实打实的做事,克服困难,把业务做出来,我相信股价会逐步反映出我们的真实实力。”

为提振股价,平安宣布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38元,同比增长8.2%,合计分红约431亿。这也是平安连续10年提升现金分红。此外,中国平安于2021年8月启动的新一轮股票回购方案中,截至2021年12月末已回购约7777万股,共计39亿元。

资本市场也迅速反应,平安股价应声上涨,截至收盘涨幅为5.34%,居A股上市保险公司之首。

新银保改革成效初显

作为平安集团寿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银保改革在推进一年时间里,已成效初显。谢永林介绍,一方面新组建的三高队伍产能是传统队伍的两倍以上,另一方面银保产品和系统升级也驱动传统队伍产能提升,在2022年“开门红”期间,12月至2月底的银保业务中间收入同比增长30%。

这也与整个寿险行业的改革方向契合。自1992年友邦保险将个人代理制度引入大陆以来,伴随着人口膨胀、经济腾飞等时代红利,以个人营销员为主要渠道在近30年时间里引领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退、互联网的兴起等,依靠扩充规模的人海战术难以为继。

近日出炉的一份寿险行业报告也指出了这一问题,即不稳定、低质量的代理人已难以匹配中产及富裕客户所需的服务质量。但线上渠道难以撼动专属代理人(60%)及银保渠道(30%)的主流地位,说明高质量的代理人仍将是寿险发展的基石。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质量代理人增员和数字化工具的推出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赋能的成效和代理人行为模式的变化。

谢永林表示,自去年开始打造的新银保团队是高素质队伍,九成以上都是本科学历,“这支队伍是会做保险配置的私人财富管理队伍,将保单变成客户配置资产的一部分”。

“从财富管理角度来说,银行本身就有动力来配置保险。”谢永林解释,作为综合金融业务突出的平安而言,天然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客户资源、科技优势等。

“因为建立了一个懂保险资产配置的这支队伍,银保一定会发展的很好,也会带动集团的NBEV(新业务价值)上来。”谢永林例举数据称,银行与保险之间联动的潜力巨大,“平安银行1.2亿的客户体量,目前保险的渗透率仅有4.5%。”

方正各业务板块已有处置计划

2022年新年伊始,平安参与新方正集团的重整投资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平安人寿拟出资约482亿元人民币受让新方正集团约66.51%的股权。

谢永林透露,目前平安的第一批资金已经打入,重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对于方正集团旗下的业务,医疗健康是要与平安战略强协同的板块,其余各业务板块均有相应的处置计划。但即便处置,也要做价值修复,重点在于创造收入和利润。谢永林表示,平安已经对方正集团各业务板块列出2022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各子公司的发展策略、KPI关键工作计划等,并纳入相应考核目标。

谢永林对腾讯新闻《潜望》强调,平安参与方正重整的初衷是通过医疗资源的协同,探索构建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目前平安超 2.27 亿个人客户已有 63%使用医疗健康服务,随着北大医疗资源整合,将有望极大促进健康险产品销售,突出产品差异化优势,提升客户粘性,致力于成为中国版联合健康。

马明哲也早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就强调过医疗的重要性,“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医疗之所以被放在如此重要地位,正是因为其稀缺性。众多保险公司与金融同业目前普遍采用第三方采购建立起健康管理服务,面临着服务同质化问题,对保险与金融业务赋能不足。

同时,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保险业在过去数十年间依靠代理人团队拉新的方式处在变革的边缘。且不论代理人体制在过去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病,如今的客户们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保险保障,而是在金融场景之上衍生出的更多需求。

这些需求被马明哲提炼为“有温度的保险”。即在平安的科技+医疗生态的支持下,不仅能满足客户的保险与金融需求,更能满足客户在医疗、健康、养老、生活等长期高频需求,每一位客户都将拥有各自专属的“全科医生”、“养老管家”,享受到平安的健康管理、医疗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养老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在平安内部发起的第三次寿险改革中,科技与医疗成为最重要的两个抓手。简而言之,保险不只是作为财务保障,更是重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而通过服务上的优势来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穿越周期实现持续增长。

谢永林在此前的专访中也对腾讯新闻《潜望》指出,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实力很强,与平安集团的保险主业,以及未来的大医疗健康战略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可以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场景的金融服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