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潛望|對話平安總經理謝永林:相信股價會逐漸反映出平安的實力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 劉鵬

歸母營運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營運ROE達18.9%;淨利潤1218.02億元;歸母淨利潤1016.18億元,同比下降29.0%——2022年3月18日,在壽險改革進入深水區但行業短期依然面臨增長疲軟之時,中國平安交出了2021年成績單。

具體來看,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6.1%主要由銀行闆塊貢獻。在最受市場關注的壽險改革環節,2021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作營運利潤970.75億元,同比增長3.6%;營運ROE為32.3%。在深化"管道+産品"改革中,平安表示代理人管道向"三高"隊伍高品質轉型,結構逐漸優化。2021年代理人管道全年人均新業務價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費同比增長超22%,人均新業務價值提升超20%。近30%的新增壽險客戶來自健康醫療服務轉化。

在業績釋出會當日,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CEO謝永林在專訪中對騰訊新聞《潛望》表述,盡管壽險承壓深度調整,但平安其他闆塊的業務表現“都很好”,例如财産險承保利潤同比增長145.7%,證券ROE為行業平均水準的1.4倍,租賃業務全年利潤接近50億,“綜合金融的優勢之一是平滑周期,東方不亮西方亮。”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受制于壽險行業周期性轉型的影響,平安的股價表現低迷。在謝永林看來,“股價不是靠喊嗓子就可以喊上去的,我們要實打實的做事,克服困難,把業務做出來,我相信股價會逐漸反映出我們的真實實力。”

為提振股價,平安宣布向股東派發全年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币2.38元,同比增長8.2%,合計分紅約431億。這也是平安連續10年提升現金分紅。此外,中國平安于2021年8月啟動的新一輪股票回購方案中,截至2021年12月末已回購約7777萬股,共計39億元。

資本市場也迅速反應,平安股價應聲上漲,截至收盤漲幅為5.34%,居A股上市保險公司之首。

新銀保改革成效初顯

作為平安集團壽險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銀保改革在推進一年時間裡,已成效初顯。謝永林介紹,一方面新組建的三高隊伍産能是傳統隊伍的兩倍以上,另一方面銀保産品和系統更新也驅動傳統隊伍産能提升,在2022年“開門紅”期間,12月至2月底的銀保業務中間收入同比增長30%。

這也與整個壽險行業的改革方向契合。自1992年友邦保險将個人代理制度引入大陸以來,伴随着人口膨脹、經濟騰飛等時代紅利,以個人營銷員為主要管道在近30年時間裡引領整個壽險行業的發展。但随着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的消退、網際網路的興起等,依靠擴充規模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

近日出爐的一份壽險行業報告也指出了這一問題,即不穩定、低品質的代理人已難以比對中産及富裕客戶所需的服務品質。但線上管道難以撼動專屬代理人(60%)及銀保管道(30%)的主流地位,說明高品質的代理人仍将是壽險發展的基石。在改革的過程中,高品質代理人增員和數字化工具的推出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這些工具賦能的成效和代理人行為模式的變化。

謝永林表示,自去年開始打造的新銀保團隊是高素質隊伍,九成以上都是大學學曆,“這支隊伍是會做保險配置的私人财富管理隊伍,将保單變成客戶配置資産的一部分”。

“從财富管理角度來說,銀行本身就有動力來配置保險。”謝永林解釋,作為綜合金融業務突出的平安而言,天然擁有很多優勢,比如客戶資源、科技優勢等。

“因為建立了一個懂保險資産配置的這支隊伍,銀保一定會發展的很好,也會帶動集團的NBEV(新業務價值)上來。”謝永林例舉資料稱,銀行與保險之間關聯的潛力巨大,“平安銀行1.2億的客戶體量,目前保險的滲透率僅有4.5%。”

方正各業務闆塊已有處置計劃

2022年新年伊始,平安參與新方正集團的重整投資獲得銀保監會批複,平安人壽拟出資約482億元人民币受讓新方正集團約66.51%的股權。

謝永林透露,目前平安的第一批資金已經打入,重整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對于方正集團旗下的業務,醫療健康是要與平安戰略強協同的闆塊,其餘各業務闆塊均有相應的處置計劃。但即便處置,也要做價值修複,重點在于創造收入和利潤。謝永林表示,平安已經對方正集團各業務闆塊列出2022年的發展目标,包括各子公司的發展政策、KPI關鍵工作計劃等,并納入相應考核目标。

謝永林對騰訊新聞《潛望》強調,平安參與方正重整的初衷是通過醫療資源的協同,探索建構以“HMO+家庭醫生+O2O”為核心的集團管理式醫療模式。目前平安超 2.27 億個人客戶已有 63%使用醫療健康服務,随着北大醫療資源整合,将有望極大促進健康險産品銷售,突出産品差異化優勢,提升客戶粘性,緻力于成為中國版聯合健康。

馬明哲也早在2020年股東大會上就強調過醫療的重要性,“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醫療之是以被放在如此重要地位,正是因為其稀缺性。衆多保險公司與金融同業目前普遍采用第三方采購建立起健康管理服務,面臨着服務同質化問題,對保險與金融業務賦能不足。

同時,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保險業在過去數十年間依靠代理人團隊拉新的方式處在變革的邊緣。且不論代理人體制在過去所暴露出的種種弊病,如今的客戶們也不再滿足于單純的保險保障,而是在金融場景之上衍生出的更多需求。

這些需求被馬明哲提煉為“有溫度的保險”。即在平安的科技+醫療生态的支援下,不僅能滿足客戶的保險與金融需求,更能滿足客戶在醫療、健康、養老、生活等長期高頻需求,每一位客戶都将擁有各自專屬的“全科醫生”、“養老管家”,享受到平安的健康管理、醫療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養老管理等一系列服務。

在平安内部發起的第三次壽險改革中,科技與醫療成為最重要的兩個抓手。簡而言之,保險不隻是作為财務保障,更是重要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進而通過服務上的優勢來建構新的增長引擎,穿越周期實作持續增長。

謝永林在此前的專訪中也對騰訊新聞《潛望》指出,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實力很強,與平安集團的保險主業,以及未來的大醫療健康戰略有較強的協同效應,“可以為客戶提供有溫度、有場景的金融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