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厨娘现象

不知现在的饮食界是女厨师居多还是男厨师居多,不过我知道,在唐宋时代,流行的是女厨师,不但皇宫中有“尚食娘子”,大富大贵之家亦以聘请女厨师烧菜为时尚,市井中经营私房菜的饭店,也颇多手艺高超的厨娘。

相传北宋末宰相蔡京家有厨婢数百人,厨师十五人;南宋初宫廷中也有一位女御厨,是当时太上皇(宋孝宗)做藩王时宅第的人。

这位女御厨的厨艺无可挑剔,很合君上的心意,宫中称呼她为“尚食刘娘子”,不过人品却不怎么样,是一个“喜暴人之私”的长舌妇。

同一时期,杭州民间最著名的大厨中,也有女厨师,如宋五嫂,是开封酒家的妇人,擅长做鱼羹。她寄居苏堤时,宋高宗召见她,询问往事,颇感凄凉,令她奉上鱼羹。

之后人们竞相购买鱼羹,宋五嫂于是致富。

出土的宋墓壁画与雕砖文物也可证明宋代盛行女厨师的社会风气。

宋朝墓画有不少以备宴为题材的图画,图中那些在厨房里操刀的,多是厨娘,而不是男性厨子。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墓出土的壁画中,有一幅《备宴图》,画了两位厨娘在准备宴席。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登封黑山沟宋墓壁画《备宴图》

河南郑州新密下庄河宋墓壁画《庖厨图》,画的也是女厨师备宴的忙碌情景。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郑州下庄河宋墓壁画《庖厨图》

湖北襄阳檀溪南宋墓发现的《备宴庖厨图》(襄阳博物馆藏),也是描绘大户人家的一群厨娘正在做菜。

襄阳檀溪南宋墓画《备宴庖厨图》

尤其生动的是一幅宋墓壁画,是登封高村出土的《烙饼图》(洛阳古墓博物馆藏),画上三名厨娘在做烙馍。

洛阳关林宋墓曾出土一块宋代雕砖(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上面雕刻了三名站在桌子后面做菜备宴的厨娘,其中两位厨娘正在将酒瓮中的酒倒入温酒器;

另一位厨娘在料理锅里的食物。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洛阳关林宋墓备宴砖刻

她们身边的方桌上,摆满了盘、碗、杯、盏、酒壶、温酒器等餐具。

桌子前面还有一名侍女模样的助手,捧着一个盖了荷叶的器皿;

另一名侍女正准备往宴席送菜,却又回头想吩咐什么。

看来一场丰盛的酒宴即将开始。

无独有偶,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几块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雕砖,砖上刻画的也是几名厨娘备餐的图案。

厨娘衣裙讲究,系有佩饰,梳着高高的发髻,透出一种既雍容华贵又精明干练的气质。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偃师酒流沟宋墓厨娘砖刻拓片

仔细看这宋墓厨娘砖刻拓片,四位厨娘看样子正在准备一场家庭宴席。

左边那位厨娘在下厨之前,要先一丝不苟地整理好发髻与首饰,可见宋代厨娘特注意形象;

还有一位厨娘微微低首,正用心烹茶(右二),宋朝的茶艺极其繁复,可不是一般家庭主妇就能掌握的;另一位在涤器(右一)。

那位正挽起衣袖的厨娘,大概是主厨吧,正准备做家宴的主菜——斫鲙。

那案上几条活鱼,便是斫鲙的食材。

宋人所说的鲙,指生鱼片、生肉片,斫鲙即是将生鱼切成薄片,食用时蘸葱丝与芥末酱生吃即可,跟我们现在吃日本刺身差不多。

宋代时候,名流圈很流行斫鲙,以刺身为人间美味。

宋笔记《侯鲭录》收录了一份当时最美味的饮食名单,其中之一便是“吴人鲙松江之鲈”。

北宋梅尧臣家有一厨娘,善斫鲙,朋友均“以为珍味”,欧阳修、刘原父诸人“每思食脍,必提鱼往过”梅尧臣家。

南宋陆游诗“斫鲙捣齑香满屋,雨窗唤起醉中眠”,所咏叹也是斫鲙佐酒的美味。

古人认为,一名高明的厨师,斫脍之时,应“操刀响捷,若合节奏”;切出来的鱼片,要“縠薄丝缕,轻可吹起”。

苏东坡的诗句“运肘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便是形容这种高超的斫脍技艺。

不妨将酒流沟宋墓的斫鲙厨娘砖刻找出来,以便我们更加真切地观察厨娘斫鲙的风姿。你看她那抬臂挽袖、胸有成竹的样子,想来应该身手不凡。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斫鲙厨娘画像砖

由于厨娘年轻漂亮,手艺又好,可谓才色俱佳,因此很是吃香,富贵之家都喜欢聘请年轻厨娘做菜;

民间许多人家也特别注意培养女孩子的厨艺,以图女儿能被富贵之家相中,聘为厨娘。

唐朝时,岭南人家的女孩子,不管贫富,女儿擅长女工不是什么成绩,擅长做菜那就是“大好女”!

所以百姓婚聘,相互说:“我家的女儿,裁袍补袄,那显然是不会的;但如果说收拾整治烹饪那水蛇黄鳝,是一条必胜过一条!”

宋代时,杭州一带甚至出现了“重女轻男”的风气。

中下的家庭,不重视生男孩子,每每生女孩,必然爱护。女儿长成,就会根据其姿质教授技艺。

为什么会“重女轻男”?

因为女孩子如果从小训练她的才艺,长大后便可凭着一技之长,被富贵人家聘请为“针线人”(相当于私人高定服装设计师)、“杂剧人”(女艺人)、“拆洗人”、“厨娘”,等等。

其中“厨娘最为下色,然非极富家不可用”。

但即使是“最为下色”的厨娘,也是色艺俱佳,气质不凡,身价不菲,绝不是寻常人家所能聘请得起的。

厨娘故事

宋朝厨娘的气度与厨艺到底牛成什么样子呢?我举个例子吧。

北宋有一位叫梵正的尼姑,厨艺好得不得了:“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意思是说,梵正能够以瓜、蔬等素食材,运用炸、脍、脯、腌、酱等烹饪手法,按照食材、佐料的色泽,拼成山川流水、亭台楼榭等景物。

假如一桌坐20人,每位食客面前,居然各设一景,将一桌菜合起来,就是微缩版的王维《辋川图》。

王维的《辋川图》已佚失,不过有摹本传世。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王维《辋川图》摹本

不妨来看看《辋川图》摹本(日本圣福寺藏),然后我们将它脑补成一桌菜。

再讲一个更生动的厨娘故事,这故事出自南宋人廖莹中的笔记《江行杂录》。

大约宋理宗宝祐年间,有位太守告假在家,因为家中饮食粗率,就想起以前某次参加官宴,膳食出自京都厨娘,极合口味,于是念念不忘。

恰恰有朋友前往杭州,太守便托他在京都物色一位厨娘,只要手艺好,不介意花费。

未久,朋友来信,说厨娘找到了,是一名二十余岁的妙龄少女,“有容艺,能书算”。

几天后,这厨娘也到了,却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遣脚夫送来一封告帖,字写得很是端正清雅,措辞也极礼貌委婉,先谦卑地自称“庆幸,即日伏侍左右”;

末尾则写道“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意思是说,请大人派专车相迎,这样才不致损了大人的面子。

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顶轿子前往迎接,入门后仪容举止温顺文雅,翠袄红裙,依礼和太守及其左右一一拜见而退。

太守见她形容举止落落大方,知书识礼,气质优雅,很是满意。

过了几日,太守准备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顿饭。厨娘力请由她试厨。

太守说,明日不是大宴,不用太铺张,做几道家常小菜就可。

宋朝流行女厨师|宋韵

南宋《春宴图卷》(局部)

厨娘说,晓得,先给大人拟一份菜谱。当下取来笔墨纸砚,写下菜谱及所用食材:“羊头签”五份,各用羊头十个;“葱齑”五碟,合用青葱五十斤……

“羊头签”是流行于宋朝的“签菜”,可不是今天的牙签羊肉,而是羊肉卷——用猪网油将羊头肉卷起来,热油炸得焦黄,大笊篱捞出,便是极美味的“羊头签”。

但这厨娘做五份“羊头签”,所用食材却需要十个羊头。而作为配菜的五碟“葱齑”,竟需青葱五十斤。

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太守心中疑惑,但因厨娘初来乍到,不便点破,便让厨娘且去办理。同时派人暗暗监视厨娘到底怎么做菜。

次日,厨娘从带来的行奁中取出全套厨具:锅、铫、盆、杓、汤盘,一应俱全,“皆黄白所为”,啥意思?都是金银器做成。

至于“刀砧杂器,亦一一精致”,看得旁观者都啧然惊叹。

厨娘挽起袖子,穿上围裙,据坐胡床,开始切羊肉,但见她“方正惯熟,条理精通,真有运斤成风之势”。果然是身怀绝技。

但这厨娘出手也太铺张浪费,一个羊头,只“剔留脸肉”,其他部位全掷地上,弃之不用。帮厨的伙计问她这是为什么。

厨娘说,按我们顶级厨娘的厨房标准,一个羊头就只有两块脸肉可做“羊头签”。

其他部位的肉,“非贵人所食矣”!只有味蕾未开发过的人才吃。

大伙听得暗暗心惊,心道,幸亏那扬州炒饭、沙县小吃的标准不是厨娘所定,否则,谁都吃不起。

有些伙计又觉得羊头就这么丢了也挺可惜,便从地上拾起来,准备带回去炖着吃。

厨娘取笑他们:“汝辈真狗子也!”大伙心里很生气,却“无语以答”,被厨娘的气势镇住了。

剔好羊头肉,厨娘又动手切葱——所有的葱“悉去须叶”,根据碟子的大小,切成葱段。

然后,将葱段外面的叶子全部剥掉,只“取心条之细似韭之黄者”(怪不得要用掉五十斤葱),用酒与醋浸渍,作为凉菜上席。其他的菜式,也均“馨香脆美,济楚细腻”。

晚宴上,太守宴请的客人吃得直咂舌头,交口称赞,说这厨娘到底是从哪聘请的啊,做的菜这么美味,可以拍成《舌尖上的大宋》了。太守也觉得倍儿有面子。

撤席之后,厨娘整襟上前拜谢太守:“此日试厨,幸中各意,后须照例支犒。”意思是请太守赏钱,说这是她们厨娘界的例规。

太守叫人去检索照例赏赐的标准。

厨娘说:“这哪用得着检例?”从囊中掏出几幅纸片,说道:“这是我以前在某官处主厨时所得的赏赐清单。”

太守接过,见上面所记赏赐数目,通常都是二三百贯。

太守不愿意被别人比下来,只好破费赏了厨娘一大笔钱。

过了两个月,太守找了个理由,将那厨娘送走了。

私下里,太守跟朋友说,“吾辈力薄,此等厨娘不宜常用!”如此“高大上”的厨娘,若非大富大贵之家,哪里用得起?

宋朝这种顶级厨娘的手艺,我们今天是品尝不到了。

不过,南宋吴中有一位吴姓厨娘,留下一本《吴氏中馈录》,里面记录了多种宋朝名菜的烹饪手法,我摘录几条,你要是有兴趣,不妨试做来吃,虽然比不上高标准的“羊头签”,但也绝不差于扬州炒饭:

【洗手蟹】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

【炉焙鸡】用鸡一只,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块。锅内放油少许,烧热,放鸡在内略炒,以锭子或碗盖定,烧及热,醋酒相半,入盐少许,烹之。候干,再烹。如此数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风干鱼】用青鱼、鲤鱼,破去肠胃,每斤用盐四五钱,腌七日,取起,洗净拭干。腮下切一刀,将川椒、茴香加炒盐擦入腮内并腹里,外以纸包裹,外用麻皮扎成一个,挂于当风之处。腹内入料多些,方妙。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于 昕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