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文 | 乔伊

高合是一个让人意外,却又不那么意外的品牌。

意外的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初出茅庐就投身高端豪华电动市场的新造车品牌,能在和保时捷、奔驰这样的车界“大佬”的搏杀中,活了下来,还活得挺好。不意外的是,这个从孕育开始就带着高端属性、高科技含量的品牌,确实可以如当年的特斯拉一般,吸引很大一部分乐于尝鲜,勇于探索的消费人群去购买。

这种猜测无需证明,因为销量实实在在地表明了,高合已经在属于自己的细分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2月在50万以上豪华纯电细分市场,高合占据了整体销量的1/3,也就是说每卖出3辆车就有一辆是HiPhi X。而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它正逐渐追近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地位。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这样的现实销售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击碎了以往人们对于高合,乃至于如高合一样目标定得更高,敢于放手竞争的品牌能否生存,以及良性发展的质疑,且更与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别。

这可能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往,中国汽车企业想走豪华的路子,想要圈层突破,想要产品贴靠,基本会瞄准合资车企的产品,突破贴靠二线豪华的品牌,然后再想办法蹭一蹭一线豪华(如BBA)入门级产品,层层加码试图给自己脸上贴个金。

结果往往都是调门喊得很高,实操一地鸡毛。

但高合的心气和勇气显然是更高的。他们一开始就说要做顶级豪华的纯电动车,并将自己的定价放在了50-80万的价格区间之中,更重要的是,高合毫不含糊地按照这个定位去执行了。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很显然,高合瞄准的从来不是BBA的高端电动车,或者说他们从来也没有瞄准过哪个具体的品牌去打。特斯拉的Model S、X,奔驰的EQC,保时捷的Taycan,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高端、豪华的品牌及其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都没有干赢高合HiPhi X。

如果你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于高合将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想 往更高),敢于参与到顶级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去,显然是不全面的。毕竟,这些大厂的造车能力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因而,你可以换一个角度,从高合的产品力上去找到更多的原因。

也就是丁磊所说的:高合——喜欢创造。

豪华标准不止一个

喜欢创造,不仅仅是指创造一款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动车这么简单,豪华是必不可少的。毕竟,高合的车已经卖到了这个价位,如特斯拉早期那般的“天价茅草屋”,已不可能被当今的消费者所接受了。这也就是奔驰持续推出EQ系列电动车型的原因。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奔驰百多年来所精心打造的豪华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宽适的空间,高档的皮质和木饰,精细的做工,甚至如今已经成为品牌新标签的,流光溢彩的内饰氛围灯,都可以成为一个个让人掏钱买奔驰的理由。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而奔驰的EQ系列,尤其是EQC甚至EQS的出现,就是未来在电动车时代,延续品牌豪华高端的标签,并进而继续让消费者喜爱、购买。

这是经典豪华的表现形式,也是包括我在内的更多人对于汽车豪华的理解。但一个更棒的消息是,时代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市场与消费者从来不排斥,更多人对于事物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豪华的看法,同样也是如此。高合从产品还没上市之时,就提出了自己对于豪华的理解——科技豪华。而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他们作出了大量的尝试。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比如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展翼门+对开门的“六扇门”形式;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车灯表现形式的,能够传递信息和对地投影的PML+ISD大灯组;以及通过更先进化学科技合成的LUXSENSE有机硅皮革材质。这些都体现了高合对于“科技豪华”的细节理解。

而在我看来,奔驰的经典豪华是豪华,高合的科技豪华也同样是豪华。因为如果去细究起来,经典豪华在其诞生之初,同样是当时最前瞻科技的集大成者,只是由于时间的磨砺与积淀,才成为了经典。

科技是经典的过往,经典是科技的未来,两者二位一体,密不可分。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毫无疑问,与我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起来。这一点从高合至今累计交付已经超过5000辆(平均成交价约70万元),在刚刚过去的二月又站上了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动车的销量冠军位置,就可见端倪。

毕竟,用户的支持与认同,是支撑一个新生品牌持续走下去,直至成为百年品牌的重要力量。但用户的关注,并不仅仅只在科技、只在豪华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除了能够拿出科技含量更高,更优质的产品外,还能懂自己,能够真正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需求。

场景才是配置的终极意义

场景定义汽车,基本上是这个时代所有造车人的共识。

时代不同了,竞争者如过江之鲫,自家造出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购车者的用车场景,基本是无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的。因而,如何将用户的需求快速的落实在产品上,推动产品的迭代,考验的是品牌的创造能力。

对于高合而言同样是如此,做一个完全全新的新造车品牌,如果说第一代产品在应用最领先科技的同时,也充满了创造者对于未来用户使用场景的美好幻想与猜测。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那么,第二代更新的产品则毫无疑问地要进行调整,以校正当初的猜测,真正符合更多用户对出行场景的关切和需求。

就在不久前,高合推出了品牌旗下首款产品HiPhi X的更新产品。

这一次的新款车型其实基本延续了以往HiPhi X的总体设定,但集中调整了几个核心的点。比如,推出了续航提升了90km的后驱长续航版本(CLTC工况最高达到650km续航);比如把副驾驶大屏和17扬声器的英国之宝音响全系标配,以提升副驾驶的出行娱乐体验,和整车的音响体验。

除此之外,受到用户广泛好评的奇华顿的定制香氛、座舱内的发光面板、HEPA生化级的过滤装置,都在此次升级成为了全系标配。这些配置的出现,也带来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车内的香氛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营造出更丰富的嗅觉体验;生化级过滤装置将为出行营造更为健康清新的车内空气。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HiPhi X入门级的57万车型版本上。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也就是说,更多想要购买HiPhi X的用户,可以用更入门级的价格,体验到高合对未来汽车使用场景的全新定义。毕竟,从品牌诞生之初,高合就将“引领”作为自己品牌信念之一。

而丁磊与高合的持续创造,则给了“引领”以随时而动、随需而变的底气。每一个购买高合的人都会因高合的“创造”,而得以与高合一同“引领”时代,体验更前瞻出行场景。

喜欢创造,不止高合

当然,购买者可以体验永远最新的场景,而这些场景是否被需要的依据从何而来?显然,你一定也和我一样,想到了时下最流行的词儿——用户共创。

“用户共创”不是一个新词,几乎如今所有的新造车厂商,甚至由传统造车厂商衍生出的新品牌,都在极力地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地,但推动的方向却不一而足。比如,与用户共创品牌的logo,车机的UI等等。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但如何真正重视用户的反馈,从而打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配置,则可能属于更高级的玩法。

这样更高级的玩法如何实现?高合其实在打造产品的同时,同步地在推进与用户的联系。通过社区的建设、日常行车数据的大数据云端分析,通过员工与车主一对一的服务等多种渠道与模式,深入地了解到了用户的需求。

比如,新款HiPhi X的长续航版本,就通过这些渠道采集到的需求而实现。在日常用车中,大数据发现多数用户的日常行车时速,并不需要更强的动力支撑,也就是初始版本的四驱动力,无法被高效利用;同时,在日常的社区聊天中,高合的工作人员也发现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用户,其实在更强动力与更长续航之间,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再比如,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坐在副驾驶的太太,对于副驾驶座位上完全没有的屏幕表现出更强的需求。

同样的,定制的香氛、更高级的音响等等配置的升级,并不是高合为了更新而更新,升级而升级,而是真正收集到了用户对这些使用场景的需求与渴望。

与此同时,用户与高合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是提供数据与需求的简单“供需”关系。更多时候,高合甚至鼓励用户共同加入到“爱创造”的阵营中来。

高合的用户可以通过车机界面与手机端的APP,对高合产品所有的电控部件,以及车内软件服务,实现可视化编程。如果你以为这只是高合开放给用户自娱的功能选项,那可能需要把格局再进一步地打开了。

以高合的“HiPhi Play”为例,高合场景卡自上线以来,被下载分享超过了6万次。在实际应用上,超过72%的高合用户都在使用场景卡(累计使用时间超过6169小时、单一场景卡一天内使用频次高达65次),而其中有12.5%的用户就亲自参与了编程设计,并与其他的车友共同分享。

这显然是企业与用户模式的巨大改变。对于高合来说,用户不再只是提出需求成为创造的依据与来源,更多时候他们本身就是创造者。

在更大意义上,这样的改变推动的是企业与用户关联性的增加。用户的需求得到了重视,增加了对高合的黏性。而在企业层面,则真正做到了与本圈层用户实现更高效的沟通,了解中国的豪华电动车消费者们对于场景与配置的需求,从而更进一步地夯实在这个圈层消费者心中品牌的形象。

显然,如果说场景定义汽车,那么找出真正的需求以定义场景,才是高合更进一步的地方。也是丁磊所说的喜欢创造的更深层次的意涵——喜欢创造的不止高合,更有用户。

用户亲手创造,究竟能让高合飞得多高?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高合为什么能够在50万元以上的豪华电动车市场立住了脚,领上了跑?无非也就是:永远追求更新的科技,永远坚持提供更切合需求的使用场景,以及永远倾听消费者的需求。

仅此而已,但却并不容易做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