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是铁了心,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上是一条道走到黑,比亚迪17.4%、吉利汽车20%、上汽集团38.1%;对其他的中国生产商按21%征税。如果不配合,则按照38.1%征税。欧盟刚宣布对电动车征税,就遭中方敦促尽快终止。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将自7月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高达38.1%的关税,引发轩然大波。
这一决定无疑是在向中国电动车企业亮明狰狞獠牙,旨在遏制它们在欧洲市场的扩张步伐。
欧盟这一做法固然让人扼腕,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西方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恐惧和敌视。
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已然将欧美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他们拥有更先进的电池和智能化水平,生产成本也至少比欧洲低三成。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欧美企业节节败退,根本无从反击。于是唯有借助政策手段,人为设置关税壁垒,试图阻挡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扎根。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维护本土产业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他们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敌视和戒心。
很显然,欧盟此举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实则是遭到美国影响和操纵的结果。时间要追溯到5月,当时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破裂后,美国就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欧盟自然要紧随其后,对中方电动车厂家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做出加征高额关税的决定。
可以说,欧盟此番行径完全是在美国的怂恿和压力下,被迫做出对华遏制和打压的姿态。
从本质上说,这是美国加剧对华新冷战的一个缩影。自金融战进入胶着阶段后,华盛顿已经无法再按部就班的推进金融战的相关政策。
新冷战的做法自然会愈演愈烈,贸易战和科技战也会不断升级。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自然要拉上欧洲等盟友一起对华施压,确保它们在未来的新冷战格局中能够紧随美国后尘,与中国对立。
欧盟加税中国电动车的决定,就是西方遏华大战略在汽车领域的一次具体实践。
其实,欧盟内部对此也是存在分歧的。作为德国主导的传统汽车强国,它们还是保持了一定理性。
如果过度激进地对中国电动车加税,那么德国三大车企在华的几百亿欧元投资也将承受巨大冲击。
相比之下,法国等汽车产业已在华濒临边缘化的国家,就对中国电动车存在明显的戾气。他们不惜偷偷摆布,最终促成了此番对华加税的决定。
换句话说,这更像是法国马克龙等人向华盛顿的一次迫不及待的示好。
不过,这种偷鸡不着蚌埔住的做法,恐怕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当下欧洲民众的煎熬,已经远非电动车关税可以解决的了。
高通胀、能源危机、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问题,才是当前欧洲所面临的燃眉之急。
反过来,中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壮大步伐,怕是难以被阻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曾经汽车价格最昂贵的国家,都已成为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新蓝海,受惠于它们更加实惠的售价。
欧盟加税措施无非是把双刃剑架在了本土消费者身上。如果真被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复对欧盟农产品开刀,届时当地农场主和食品加工企业只会陷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欧盟此番对华电动车加税的决定,再次暴露了西方国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偏执和敌视心理。
从表面上看,它们是在维护本土产业利益,但从深层来看,更像是在向美国宰相示好和邀功。
这种短视和自私的做法无济于事,欧美对中国既无法阻挡,也无从恐吓。
最终,他们只会为此次决策付出沉重代价,从而进一步加剧自身的内忧外患。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最高税率38.1%!欧盟将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经营报《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多家车企严正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