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理解,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你的内在状态越积极,越有创造性,你就越有自信。

很多人都以为自信是天生的,其实自信是我们内心状态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够从心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自然你将所向披靡。

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第一个状态,从抱怨到主动负责的转变

和很多自卑的人聊天,你会发现,一个人越自卑,越容易抱怨。抱怨原生家庭不好,抱怨自己的长相,抱怨自己身边的人等等。

自卑的人习惯抱怨,让自己越来越轻看自己,这种抱怨思维除了让我们缓解一些情绪的压力外,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方面来说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真正自信的人深刻明白,即便我们现在没有,并不代表我们以后没有。我们最重要的不要一直活在过去,而是选择主动负责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当你愿意主动积极去面对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通过主动负责,慢慢寻找到生活的主导权,你就会发现你对生活的信心就可以点燃。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之所以会陷入到越糟糕的境地也是因为在抱怨或者是自责的情况下。

如果我们在挫折下,还继续用负面情绪对抗我们自己,不仅不能帮助我们走出低谷,反而会让我们持续低迷,只有学会用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当下,我们才能逐步走出低谷。

真正的强大来自我们内心的状态,在我们看到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好,长相不如别人好,我们不要持续生气,而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总有天会改善的。

带着改善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能逐步告别自卑,而是通过努力和行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第二,学会自我关怀,告别宿命论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想要学会告别自卑,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是一种帮助我们从低迷状态走出的有效方法。

事实上, 心理学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症,本质上是我们对自己的攻击造成的。

当外在的生存压力变得更大的时候,我们不是进行自我关怀,而是首先对自我进行攻击。

我们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当你一直怀疑自己的时候,我们自身的能量也会变得很弱,不仅无法帮助我们自己,更无法让自己持续成长。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学会自我关怀是从自我攻击中跳出来的,而是用自我关怀的角度对待自己。我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其实也不是的,我相信自己身上也是有很多优点的。

然后我们可以列出自己五到十条可以欣赏的理由,然后激励自己,告诉自己,自己也是可以的。

事实上,真正的成长不是来自否定的力量,而是来自积极的力量,是发自内心来自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件事。

当你懂得自我关怀的时候,你就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当成真,而是会客观对待。而你学会持续性的自我关怀,你的内在力量也会得到提升,自然你就会变得自信起来。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第三,学会找到生命的意义,成为生命的创造者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懂得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你的生命就犹如开挂一样。好的生命是在生命意义的主导下。

而生命意义必须通过自己寻找,我们才能找到。心理学发现,每个人都可能会自卑,但是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否定自己的生命。

持续否定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低能。只有持续肯定自己的生命,持续相信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就能从自卑中走出来。

每个生命都渴望被需要,事实上很多生命陷入到抑郁自卑的状态,往往是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也找不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认为自己被全世界所抛弃了。

真正的自信来自你的内在状态,当你具备这三种状态,你将所向披靡

当你愿意相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当你愿意肯定自己的生命,当你持续懂得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价值,你就会明白,生命的意义是在服务他人中找到的。

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被认同,当你能够为他人提供自己的帮助的时候,你的生命意义就会升华。

尼采曾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很多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也是被人唤醒的。当我们持续帮助更多的人从低能的生命状态中到更为高能的状态,我们也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会成为生命的主导者和创造者。

好的生命经由自我创造而来,也经由你服务他人的生命而来,你持续去做去升华的时候,你的自卑也会告别,而你通过持续的创造也会看到自我更多的能力和更好的状态。

今日话题:你认为自信和内在状态息息相关吗,欢迎探讨与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