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个大家庭,要做好方方面面工作真是很不容易,楼院长就是社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负责山丹街社区十五中小区的楼院长朱晓君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1周岁,她从2008年接手楼院长这一工作,至今默默为居民做了13年的公益服务,她负责6栋楼,24个单元,430户住户,对于小区的人事物她如数家珍。她是履职尽责的信息员,乐于奉献的帮扶员,居民和谐的救火员,是社区邻里的知心大姐姐,社区建设的那块砖。

要想服务好居民,就要摸清居民的情况和需求。这些年,朱老师用行动践行着一名楼院长的职责,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入户巡查、信息采集、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等从不放松,她的足迹遍布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入户走访时是我们的“活动图”,查找居民信息时是我们的“活档案”。只要辖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她都做到入户上门、服务到家,切实维护好居民的利益,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用社区建设的“小网格”,实现服务居民的“大担当”。
一直以来,朱老师始终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用心做。她主动入户走访独居老人,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面对小区的弱势群体、重病患者,她及时报备社区开展救助;还积极主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2020年底住在十五中小区的84岁老人独自在家,晚上血压上升(高压达到218),她打电话给朱老师,朱老师连夜将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的女儿不在身边,老人身上又没钱,朱老师自垫3000元为老人治病。晚上一直陪在身边,早上还给老人送去吃的。事后老人非常感谢朱老师,朱老师说“能够帮助大家,自己心里也很高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去年十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金城的宁静,兰州以最快的速度开启了核酸检测,无数平凡的人挺身而出,不分昼夜地守护这座城市,其中朱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名“最美逆行人”。核酸检测期间朱老师感冒了嗓子特别疼,连话都说不出来,但她还是奔波在楼宇之间,按下一个个门铃,通知大家下楼做核酸检测,叮嘱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并让大家随时关注居民群内信息。疫情期间十五中三号楼的居民反映家里暖气漏水,朱老师及时联系热力公司进行抢修,为居民解决了忧患,赢得了广大居民的称赞。她焦急的心一刻都没有安静下来,11月6日,天下着大雪,她为了来社区报送居民信息在路上滑倒了,可她还是站起身来到社区完成她的工作。朱老师说“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应该做的,抗击疫情不能松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楼院长的一举一动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好评,在一些人看来楼院长是一个很平凡的工作而且枯燥繁琐,其实不然,随着社区政务分离服务模式的全面启动,楼院长发挥着联络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诸多工作职责,相信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会为辖区更多人带来便利。
在社区工作的十几个春秋里,朱晓君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将居民的忧愁记在本上,怀着为社会解难,为居民服务的情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时光年华,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勇于超越自我的工作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