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话中国艺术史》凭什么爆红?

《大话中国艺术史》凭什么爆红?

近日,由读客文化与意公子推出的新书《大话中国艺术史》上市48小时,首印5万册直接售空。这样一本冷门的艺术书籍,如何成为行业爆款?

句句有梗的艺术史:打破艺术高冷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爆红,再到河南卫视国风《唐宫夜宴》、央视《只此青绿》等节目的频繁出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全面复苏。

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艺术却仍然显得有点“阳春白雪”,一提起“中国艺术史”几个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肃、枯燥、学术化,想欣赏却无从下手。可能也正因如此,《大话中国艺术史》别出心裁的“大话”形式,才一举获得读者青睐,成为年度最火的艺术图书爆款。

为了让更多读者能轻松欣赏中国艺术,《大话中国艺术史》沿袭了作者意公子在视频科普中轻松诙谐的风格,语言浅白风趣,内容“句句有梗”: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艺术版的《碟中谍》,李白的《上阳台帖》则是一出中年职场危机等等,让读者无压力入门中国艺术。考虑到中国艺术史源远流长,《大话中国艺术史》在结构上,选择了用人的一生作比喻来形容上万年的中国艺术史,使其主线明晰,为读者快速搭建起认知框架,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在书籍内容本身之外,《大话中国艺术史》在书名及装帧也下了大功夫,只为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书名用“大话”二字,降低了阅读门槛,封面上的宋徽宗戴着墨镜,让人忍俊不禁,一看就对中国艺术充满兴趣。

《大话中国艺术史》凭什么爆红?

艺术科普拓荒者:意公子与她的千万粉丝帝国

《大话中国艺术史》的爆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读者对艺术科普旺盛的需求,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被誉为“艺术科普第一人”的意公子。意公子及其团队多年来的耕耘,为中国的艺术消费领域培养出了一批生力军。

意公子,原名潇涵,原本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2013年与合伙人发起“意外艺术”项目,旨在将高冷的艺术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推广给普罗大众。她主讲的国内首档艺术脱口秀《艺术很难吗》连更六季,收获上亿播放量,在打分一贯严苛的豆瓣也获得了8.8的高分。以一身飒爽绿裙形象出镜的意公子,虽然没有艺术专业背景的出身,但凭借之前主持人的职业经验优势,抓住了自己能够作为大众角度来思考的优势——更加明白大众对艺术欣赏的痛点,因而从制作之初便确定了接地气走大众化的路子,以基础的科普艺术作为切入点,简单明快的语言加上风趣幽默有干货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视频平台上的粉丝。

2021年,意公子成为年度微博最具商业价值的艺术美学大V。目前在意公子的抖音账号下,光是“意公子讲中国艺术”栏目就足足有4亿阅读量。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抖音上推出的“国宝很有戏”栏目,仅14天话题曝光就高达5.6亿,随后又如火如荼地推出了第二季。通过优质的内容和稳定的产出,吸引了一大票短视频端的用户,再通过成熟的社群运营模式巩固并培养自己忠实粉丝,这也是《大话》系列图书重要的购买力来源。

2020年,意公子的处女作《大话西方艺术史》由读客文化策划出版,登上该年的年度艺术书籍畅销榜,可以说是初露锋芒。新作《大话中国艺术史》甫一出版,就创造了一夜爆红的“行业奇迹”,除了近年来国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致持续高涨,前作不俗的口碑,以及出版方的营销推广,也离不开作者意公子千万级的忠实粉丝。找准目标人群,确定风格方式,牢牢把握住大众对艺术的痛点,借着短视频日趋火热的东风,意公子成功地将艺术推往更为广泛的人群。有不少粉丝表示,因为意公子的书和视频,被千百年前的古人和艺术珍品深深打动,因此对中国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这其中,有因为意公子对艺术开始感兴趣准备考艺术史研究生的大四学生,也有在课堂上播放意公子艺术讲解视频的美术老师,还有人将《大话中国艺术史》买来送给小辈当作礼物。

“因为意公子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大话中国艺术史的出现,相信会是一个从内而外改变自己的开始”、“感觉同古人面对面交流”,在豆瓣、当当等网站上《大话中国艺术史》条目下此类忠实粉丝的评论占据了半壁江山。意公子用自己平白有趣的语言,在“艺术荒漠”中拓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让原本曲高和寡,甚至被认为高高在上的艺术,越来越为普罗大众所熟知。

《大话中国艺术史》凭什么爆红?

华流就是顶流,文化自信让中国艺术走红

大陆是个传统文化消费大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等内容一直都是重要的艺术文化类消费题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日益热烈。无论是美到惊艳的虎年春晚《只此青绿》,还是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宣传片,都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越来越大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仿佛也被重新唤醒。在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艺术类泛知识科普博主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网络上的艺术科普主要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的图片文字结合推送,二是趣味短视频(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式),三是结合图文的有声读物。这三种艺术科普模式都是在较短的时长内进行艺术知识相关的科普,并且非常注重阅读和观看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潜在目标人群。比如抖音上的“意公子”、“严伯钧”,微博上的“顾爷”都是行业受众很广、非常有影响力的KOL。这类艺术科普知识内容生产者带动越来越多的艺术科普消费者,大众在获取免费的艺术入门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学习艺术的自信,感受到了乐趣,打破了对艺术的难以靠近的误解。艺术科普也逐渐不再被认为是高深小众的学科。

不过,此类网络艺术科普博主所吸引到的粉丝,有的后续会继续关注艺术科普领域上的知识内容,但也有更多可能会关注艺术科普博主本身。后者的关注即是形成新媒体时代的一种商业模式:博主在受关注的前提下,获取更多商业资源,并对关注者推荐自己的产品或是品牌。《大话中国艺术史》就是“意公子”这一博主品牌下产出的成功商品之作。

读客作为《大话》图书品牌的出品方,对此书上市营销时,除了在艺术、传统文化等垂直渠道进行了大量推广之外,也注重结合作者意公子粉丝社群运营基础这一突出优势,并安排抖音新书发布会、新书视频与十点读书主持人雅君对谈,将大众渠道和相关垂类名人一同猛抓,成功带货大批新书。

随着当代文化传播媒介从文字向视觉转变,现在的网络信息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更乐于接受短平快且趣味性、娱乐性高的信息的浏览和阅读模式。如何让他们从短视频再次回到纸质媒介,为出版的书目买单,也是此类艺术书籍推广的难点。意公子《大话》系列书目的成功,或许是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艺术从来不是小众的爱好,只是缺乏引导大众发现它、了解它的途径。在精神层面需求越来越高涨的现在,艺术可以撕开生活的一角,让普通人得以进入栖息、抚慰心灵。而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下,艺术科普的传播更加便捷,他们带动更多人走向艺术、了解艺术,也创造了更多的艺术商业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