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我家双胞胎弟弟,是个十足的“好人”,关心着家里每一个人,幼儿园班上的每一个人,甚至路上遇见的不认识的在哭泣的小孩、在散步的爷爷。

哥哥却恰恰相反,他非常“自私”,极度寻求着自我满足与娱乐,对家人、朋友关注很少。

作为人生伴侣、朋友而言,谁都会喜欢弟弟这一种人,但我作为一位母亲,我也“自私”地认为:哥哥这种把自己摆在首位的个性,他会活得轻松、愉快很多。而对弟弟这种“烂好人”,我真的有着太多的担忧。

1

弟弟的“好”,让人感动,却让妈妈很担心

我家弟弟,是那种让你忍不住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的孩子,说几个例子。

孩子出入幼儿园,需要戴口罩。我一般给孩子准备两个口罩,要求他们早上用过那个就放书包里(幼儿园班上的垃圾桶收得比较隐蔽,可能怕孩子碰到了,所以一般要求他俩把早上的口罩带回家再丢),下午出幼儿园,就拿书包里的新口罩。

天热的时候,去幼儿园的路上戴着口罩,可能就汗湿了,下午用旧的也会不舒服。或者孩子吹了风有点流鼻涕,弄脏了。所以感觉下午用新的,对孩子健康好一些。

但是,我家弟弟,下午回家时,基本不会拿书包里的新口罩。除非有同学忘记带了,他就会把那个没用过的新口罩给同学。

不管是3号,还是15号,30号没带,他都会知道都能看到听到,都能凑过去送给同学一个新口罩。

而哥哥呢?每天下午放学时候,乖乖拿一个新口罩用,哪怕他前后学号(放学时候排路队按学号站)的同学没带,他也不会知道,还是弟弟把自己的新口罩给同学。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有一个礼拜上幼儿园,弟弟每天早上会给一个女同学一勺子一勺子喂了中药,才进去吃早餐。我问弟弟:“是女同学请你帮忙喂的吗?”

弟弟说:“不是呀,我看到她吃得很慢,很不开心的样子。我记得我之前吃药,是外婆一勺子一勺子喂着吃就很开心,我就想着主动给她喂。”

弟弟的这个行为持续了一周,这位女同学并不是平时经常玩耍,不是弟弟经常提及的好朋友,可能关系不是最亲密的这种。但他看到人家表现得不开心,就会想办法去帮把手。

其实我有点担心,毕竟女同学吃药肯定是感冒了,弟弟靠她这么近,可能会被传染病菌。弟弟告诉我:“妈妈,你放心,我有戴口罩的,是喂完药才会取下口罩的!”

这样的孩子,真的想狠狠地抱抱他。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

在幼儿园里,有课外班上认识的其他班的同学,在角落哭泣,弟弟就会前去安抚,帮助他找到班级老师,请老师护送哭泣的学生先回教室休息。

有同学吃饭时掉了骨头在地上,弟弟会很生气批评,因为他怕其他孩子没看到,不小心踩到会摔跤。我告诉他:“如果你叫同学捡起来,她没有捡;你得告诉她你在担心什么;如果她还是没捡起来,你可以自己去拿扫把撮箕,把垃圾扫掉,就不用担心同学摔跤了。”弟弟听了很高兴。

我爸前几天腿受伤了,我告诉孩子:在外公旁边玩的时候,不要碰到外公的腿。后来我问他俩有没有乖乖的,弟弟说:“我有照顾好外公的,外公睡着了,我给他盖了被子。”

我也在旁边房间听到弟弟学着大人的口气问:“外公,你有没有好一点呀?你下次要小心点哦,不能走那么快了。”

再看哥哥,继续在玩着他的积木玩具,一切外物都是浮云一般。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我们会被弟弟一次次感动,却又心疼他小小年龄关心着太多与之不相符的事,害怕他会伤害到自己。弟弟的热情与友善,让我们矛盾地又爱又担忧。

可这几天遇到的一些事,看到的一些新闻,却让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2

“何不食肉糜”?社会还是需要热情、正义的“小天使”

孩子上课的培训机构,出现了次MI接者。培训机构要求所有家长和学生在两周内,进行3次检测,才能复课。包括在这个次MI接者到培训机构前一天上课的孩子,也就是没机会接触过的所有学生。

我家是两个孩子,需要我和老公两个人带孩子去上课。也就是在完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4个人需要请假3天,检测3次,花费1000元。

我反馈到上层以后,培训机构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说的是:“检测是免费的吧?”

我心里当时想到了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我向老师解释道:“目前免费的并不多,也是限制时间和地点的。我老公每天下班时间就是10点,早上我们夫妻需要送孩子去幼儿园,确实没有多余时间去做检测。”

要求是从全局考虑,我们明白。但有没有考虑过不少普通人的生活和实际情况呢?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这几天邓伦偷税上亿上了新闻热搜,人家光是税费的罚款就可以以亿为单位,而大多数普通人呢?谁能看得到他们的生活,明白他们的疾苦,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同一天,深圳一个中年男人,早餐店歇业半个月了,但店租、贷款、人工费照常得付,父母、孩子照常要赡养、抚养。“我以为会慢慢好起来,但看着家人的相片,眼红了,我真的崩溃了!”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大多数人过的是这种崩溃、崩溃边缘,或者真心希望有人帮一把手的生活吧!

这是同一天刷屏的两条新闻,一个高高在上,是5%甚至2%的人的仙界;一个是普罗大众的真实写照。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沃土上,北上广深加上南京、青岛、杭州等15个“新一线”城市面积全加起来,占比都达不到3%。

也就是就97%的三百多个地级市、三千多个县城、四万多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中,生活中十亿人口,他们可能过着你想象不到的人生。

话语权可能始终掌握在部分人、少数人手里,但我们都希望掌握话语权的人,能多为普通的人说话,能真正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去看。这也就需要弟弟这种有着天生“悲天悯人”个性的孩子,更多一点!

敢于发声,乐于发声,为大众发声,而不仅仅是为自己发声!

3

“烂好人”的孩子,需要学会争取话语权,保护自己的同时为更多人发声

电视剧《我们这一天》中的兰德尔,就是一个时刻抱有怜悯之心的孩子。

3个孩子看到挑战者号在电视直播中爆炸。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哥哥一直是逃避的态度:“只是电视上播的一个故事,不是真的。”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妹妹觉得:“幸好他们飞得很高,这样的话,他们离天堂就很近了。”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弟弟兰德尔担心牺牲航天员的孩子,当妈妈询问他的心情感受时,他终于打破了沉默:“那个宇航员老师还有孩子,会有人给他们做晚餐吗?”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当妈妈告诉他:“他们的爸爸会照顾他们的。”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兰德尔停下了摆弄航天飞机,回过头看向妈妈:“你寄一些通心粉和奶酪给他们,以防万一。”兰德尔想和失去妈妈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美味晚餐。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兰德尔如妈妈多年前的预判一样,有着救世主一般美好的心灵,但在这条路上也是一路碰壁受挫。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兰德尔39岁时遇到一个入室盗窃的贼,2年后警察抓到了这个贼,他在41岁生日这天跑去了庭审,就为了告诉这个贼:“你当时拿着刀指着我,让我们全家都很害怕。”

之后兰德尔又保释了这个贼,他想让这个人还有机会做回好人,他想在收容所和他见一面。但遗憾的是,兰德尔没等到他期待会转变的人。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兰德尔当上区议员,是因为去生父的租住房,发现周边很多路政设施需要修缮。但反馈给议员后没有得到改善,他就决定自己竞选议员。

他带着一颗救世的心,连他的助手也说:“我们不是来当政客的。”因为他们的不少做法,确实出格又有点主次颠倒:他们会为了接待民众访客,而放了其他议员两次鸽子。

但妻子仍然爱着他的真性情,称赞他是“真君子”,“一心只想着帮助别人,像强迫症一样。”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结语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我们这一天》中的兰德尔一样的人,需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登一样的人:想要保护所有无辜的人,所有的孩子,想要拯救所有的人。

一个热情、善良又富有正义感的孩子,我不会再想着去纠正他、打击他了,让他学会适度善良,学会以保护自己为前提的善良就好。

成人世界的善良,收得有点紧:不敢发言,不敢伸手,却又渴望着别人为自己发言。

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说话的底气,为大多数人发言,能一如既往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

“烂好人”的孩子,该夸奖,还是该纠正?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