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三个字,“爪”部的一个字“[反爪]”,“丮”部的部首汉字“丮”和“埶”。这三个字中,前两个字相对生僻,而第三个字“埶”,实际上就是“藝”的本字,因为“藝”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艺”,而“艺”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埶”。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反爪]。我们之所以把这个字加上了括号,是因为它的楷书字形是一个水平反写的“不”字,GB字库中不再收录,它的意义却是反着的爪字。其标准字形如图: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反不]的标准楷书字形)

它的读音有两个:

(一)zhǎ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亦丮也。从反爪。阙。”象形字。本义也是用手抓持(丮的意义)。许慎没有给它标注读音,说“读音阙。”钱坫《说文斠诠》:“此古文‘掌’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以覆手反之,即是掌也。”

下垂的爪,反过来看到的就是手掌,象形意味很明显。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翻爪为掌)

《汉书·扬雄传上》:“河灵矍踢,[反爪]华蹈衰。”颜师古注:“苏林曰:‘掌据之,足蹈之也。’[反爪],古掌字。”河灵惊动,掌据荣华,足蹈衰败。

(二)j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覆手取物。《集韵·烛韵》:“[反爪],覆手挶也。”

“[反爪]”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反爪]的小篆写法)

2、丮。读jǐ。《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丮,持也。象手有所丮据也。”象形字。本义是握持。看一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丮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的“丮”,象一人侧面蹲踞,伸出两手有所作为的形状,金文其本同形,到小篆发生讹变,本来与人体相连的两只手变成了一只手,再加规整,成了小篆字形。在春秋时期,丮字发生了字形分化,一部发展成为丸,一部保留为丮。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握持)

许慎的说解基本合理,但我们要了解“丮”的字形发展过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丮,握也。”

“丮”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丮的小篆写法)

3、埶(藝、艺)。读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埶,种也。从坴、丮,持亟种之。《书》曰:‘我埶黍稷。’”会意字。本义是种植。这里的“坴”,即《说文》所说“土块坴坴(大土块貌)也。”这里的《书》,许慎有误,应当是《诗》即《诗·小雅·楚茨》:“我埶黍稷”。就是我要种植高粱和小米。因为是会意字,我们也看一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埶的字形发展)

在甲骨文里,“埶”就是手持树苗栽种的样子,即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所说:“古埶字从木从土,以手持木种之土也。”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种植)

其实,“埶”就是“藝”的初文,“埶”的本义就是种植,字形表示在土上种植物,“丮”象人伸出两手,后来的楷书“丮”旁与“丸”相混(见上文)。裘锡圭先生说:

“埶”字在古代还被用来表示“势”。后来,表示“势”的“埶”加“力”成“勢”,表示“艺”的“埶”先加了“艸”成“蓺”,又变作“藝”。在简化字里,“埶”旁简化为“执”,跟“執”的简化字“执”相混。(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3修订版,125页)

“埶”可以直接用同“藝”,这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现代汉语“藝”简化为“艺”。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种植五谷。陶渊明《桃花源诗》:“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用的也是“艺”的本义。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后稷像)

本义之外,“艺”还有其他用法:

(1)才能;技艺。比如:多才多艺。《广韵·祭韵》:“艺,才能也。”《论语·雍也》:“求也艺。”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艺谓多才艺。”冉求有才能。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有才能的冉求)

(2)古代教育子弟的六种科目(六艺)或儒家的六种经典(六经)。“六艺”一般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经”一般指《易》、《书》、《诗》、《礼》、《乐》、《春秋》。有时“六艺”也指“六经”。《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何晏注:“艺,六艺也。”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六艺与六经)

(3)文章;典籍。明代宋濂《王生致远冠字祝辞》:“生游艺府,逸思超群,翦水为神,制霞作文。”是称赞对方游览于文章典籍之中。

(4)区分。《孔子家语·正论》:“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王肃注:“艺,分别贡献之事也。”

(5)静。《广韵·祭韵》:“艺,静也。”

(6)通“臬(niè)”。射击的目标(靶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臬古假艺为之。”《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杜预注:“艺,准也。”对他们公布目标,设立表率来引导他们。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射击的目标)

(7)准则;限度。《广韵·祭韵》:“艺,常也,准也。”《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韦昭注:“艺,极也。”传到他的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

(8)通“禰(nǐ)”指奉祀亡父的宗庙,或父死在宗庙中所立神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艺,假借为禰。”

此外,艺还是姓氏,《广韵·泰韵》:“艺,姓,出《姓苑》。”

“埶”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540课:艺术源于生活,“艺”本来就跟“种植”有关

(埶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4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