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模范妈妈”被儿子屏蔽朋友圈,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

有这样一个妈妈,因为频繁在网上输出育儿金句,而被网友称为“模范妈妈”。

她是一个开明的妈妈:

儿子被亲戚要求表演背诗,她主动为儿子揽下“重任”:“别让他背,我来,我给你背5首。”因为她认为的“赢在起跑线”不是让孩子去做无谓的竞争,而是让孩子树立自信。

“模范妈妈”被儿子屏蔽朋友圈,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

她是一个智慧的妈妈:

在一档节目中遇到一个想自己爬山又一直闹脾气不愿走的男孩子,她出奇制胜:一屁股坐地上说太累了不想走,一顿操作之后孩子急得把她拉起来,冲到了登山队伍的最前面。

她认为:“真正的欣赏,是学会欣赏孩子的普通。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的过人之处,我觉得这是我们做妈妈的责任。”

1

这个妈妈是傅首尔,她在各种节目中输出的育儿理念,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赞同: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妈妈。

然而,模范妈妈傅首尔,却在近日的一个节目中说:她被12岁的儿子屏蔽了朋友圈。

她为儿子办了一场热闹的生日会之后,儿子在朋友圈发文感谢了很多的人,唯独没有他的爸妈。而且这条朋友圈还屏蔽了傅首尔夫妻,她还是通过她的好友才知道自己被屏蔽了。

一向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十分自信的傅首尔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难道我不是个好妈妈吗?为什么他不感谢我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和傅首尔类似的经历:

某天突然发现孩子和自己不亲近了,行为上开始疏远,也不怎么主动和我们说话了。

更严重些的,孩子变得十分抵触父母,凡事都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几个能真正顺心如意的呢?

正如网友对“傅首尔被儿子屏蔽朋友圈”这件事的看法:

“我也屏蔽我爸妈,不代表我不爱他们。”

“其实很正常,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

这也给所有的家长提了一个醒:即使是模范爸妈,孩子也会有“叛逆”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客观看待这一事实,并坦然接受。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它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是过程,不是结果。

2

家长对青春期“谈虎色变”,是因为固有的对青春期的偏见。

这种偏见,认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叛逆,而叛逆的孩子就会变差变坏,导致没有好的未来。

父母爱子心切,害怕孩子没有光明的未来,因此,也害怕孩子叛逆,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

演员邓超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家庭幸福,事业上也很成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拿过金鸡奖影帝。

然而,这样一个事业家庭都算成功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时,却用了“叛逆到令人发指”来形容。

小学时的邓超品学兼优,年年三好学生,还在多项体育比赛中获奖。

生活在掌声和光环中的邓超,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

在他12岁那年,父母的期待被各种担忧替代:

上初中后,邓超突然变成了叛逆少年。

打耳钉、染各种颜色的头发、戴各种首饰、穿尖头皮鞋,怎么异类怎么来,觉得那是个性;

喜欢和不正经的学生玩、打群架、去舞厅当DJ、领舞,和父母吵架了就离家出走,一个人从南昌跑到广州打工;

种种行为放在现在都让很多父母难以接受,更别说是三十年前。

但是我们能在当时就下定论说“这个孩子完了”吗?

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3

这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即使不像邓超这样成功,但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过着平稳幸福的生活。

这些人中,又有几个没有青春叛逆的时候呢?

所以,真正影响人生走向的,并不是人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期,而是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反应。

“多变”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身心发育规律所导致的,无可改变。

既然是无可改变又无法避免的,做父母的就应该淡定一些,坦然面对。

不用因为孩子“叛逆”了,就觉得自己不称职,自责不已;

也不用因为孩子的一点点“不正常”就大惊小怪,想尽办法让孩子“正常”。

有位妈妈,看到一向乖巧的女儿放学回家后招呼都没跟她打就自己回了房间,除了吃饭就没出来过。

妈妈瞬间警铃大作,觉得女儿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

她明里暗里问了女儿几次,女儿都没告诉她什么有用的信息,这让她更担心了。

于是她偷偷问女儿的好友、趁着女儿不在翻看她的日记,生怕女儿出什么事。

当女儿知道她做的这些之后跟她大吵一架,觉得妈妈不尊重她,母女关系急剧下降。

妈妈心想“女儿果然进入叛逆期了”,变得诚惶诚恐。

事情原本很简单:女儿那天在路上看到一个环卫工被人为难,她想上去维护却又没有勇气,回家的路上自责懊恼不已。继而想到自己的父母以后也会像环卫工那样老……

她一路上想了很多,又不想把自己这诸多的想法告诉妈妈,于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消化。

结果却因为妈妈的“小题大做”,母女俩关系开始疏远,真正进入“叛逆期”。

孩子年幼时,可能他眼睛一转你就知道他想干什么;班上谁家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会忍不住告诉你;

但是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秘密,会有一些不想被父母知道的情绪和感慨,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走向分离。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给予他们爱,教给他们各种技能,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独立地生活。

既然最终是要独立的,父母就应该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会有他独立的三观,有他的圈子他的生活。

青少年叛逆就像感冒,吃药7天好,不吃药一星期。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接受孩子会改变这一事实,耐心等待他的成长,包容他在这个过程中的言行。

淡定一点,再糟糕的状态也会过去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