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模範媽媽”被兒子屏蔽朋友圈,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

有這樣一個媽媽,因為頻繁在網上輸出育兒金句,而被網友稱為“模範媽媽”。

她是一個開明的媽媽:

兒子被親戚要求表演背詩,她主動為兒子攬下“重任”:“别讓他背,我來,我給你背5首。”因為她認為的“赢在起跑線”不是讓孩子去做無謂的競争,而是讓孩子樹立自信。

“模範媽媽”被兒子屏蔽朋友圈,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

她是一個智慧的媽媽:

在一檔節目中遇到一個想自己爬山又一直鬧脾氣不願走的男孩子,她出奇制勝:一屁股坐地上說太累了不想走,一頓操作之後孩子急得把她拉起來,沖到了登山隊伍的最前面。

她認為:“真正的欣賞,是學會欣賞孩子的普通。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欣賞他的過人之處,我覺得這是我們做媽媽的責任。”

1

這個媽媽是傅首爾,她在各種節目中輸出的育兒理念,獲得了許多網友的贊同: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媽媽。

然而,模範媽媽傅首爾,卻在近日的一個節目中說:她被12歲的兒子屏蔽了朋友圈。

她為兒子辦了一場熱鬧的生日會之後,兒子在朋友圈發文感謝了很多的人,唯獨沒有他的爸媽。而且這條朋友圈還屏蔽了傅首爾夫妻,她還是通過她的好友才知道自己被屏蔽了。

一向對自己的親子關系十分自信的傅首爾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難道我不是個好媽媽嗎?為什麼他不感謝我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和傅首爾類似的經曆:

某天突然發現孩子和自己不親近了,行為上開始疏遠,也不怎麼主動和我們說話了。

更嚴重些的,孩子變得十分抵觸父母,凡事都喜歡跟父母對着幹。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幾個能真正順心如意的呢?

正如網友對“傅首爾被兒子屏蔽朋友圈”這件事的看法:

“我也屏蔽我爸媽,不代表我不愛他們。”

“其實很正常,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

這也給所有的家長提了一個醒:即使是模範爸媽,孩子也會有“叛逆”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客觀看待這一事實,并坦然接受。

青春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階段,它隻是漫長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是過程,不是結果。

2

家長對青春期“談虎色變”,是因為固有的對青春期的偏見。

這種偏見,認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叛逆,而叛逆的孩子就會變差變壞,導緻沒有好的未來。

父母愛子心切,害怕孩子沒有光明的未來,是以,也害怕孩子叛逆,一有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

演員鄧超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家庭幸福,事業上也很成功,既是導演又是演員,還拿過金雞獎影帝。

然而,這樣一個事業家庭都算成功的人,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時,卻用了“叛逆到令人發指”來形容。

國小時的鄧超品學兼優,年年三好學生,還在多項體育比賽中獲獎。

生活在掌聲和光環中的鄧超,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他将來能考上名牌大學。

在他12歲那年,父母的期待被各種擔憂替代:

上國中後,鄧超突然變成了叛逆少年。

打耳釘、染各種顔色的頭發、戴各種首飾、穿尖頭皮鞋,怎麼異類怎麼來,覺得那是個性;

喜歡和不正經的學生玩、打群架、去舞廳當DJ、領舞,和父母吵架了就離家出走,一個人從南昌跑到廣州打工;

種種行為放在現在都讓很多父母難以接受,更别說是三十年前。

但是我們能在當時就下定論說“這個孩子完了”嗎?

事實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3

這并不是個例,很多人即使不像鄧超這樣成功,但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過着平穩幸福的生活。

這些人中,又有幾個沒有青春叛逆的時候呢?

是以,真正影響人生走向的,并不是人人都會經曆的青春期,而是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反應。

“多變”是青春期孩子的特點,這是由他們的身心發育規律所導緻的,無可改變。

既然是無可改變又無法避免的,做父母的就應該淡定一些,坦然面對。

不用因為孩子“叛逆”了,就覺得自己不稱職,自責不已;

也不用因為孩子的一點點“不正常”就大驚小怪,想盡辦法讓孩子“正常”。

有位媽媽,看到一向乖巧的女兒放學回家後招呼都沒跟她打就自己回了房間,除了吃飯就沒出來過。

媽媽瞬間警鈴大作,覺得女兒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事。

她明裡暗裡問了女兒幾次,女兒都沒告訴她什麼有用的資訊,這讓她更擔心了。

于是她偷偷問女兒的好友、趁着女兒不在翻看她的日記,生怕女兒出什麼事。

當女兒知道她做的這些之後跟她大吵一架,覺得媽媽不尊重她,母女關系急劇下降。

媽媽心想“女兒果然進入叛逆期了”,變得誠惶誠恐。

事情原本很簡單:女兒那天在路上看到一個環衛工被人為難,她想上去維護卻又沒有勇氣,回家的路上自責懊惱不已。繼而想到自己的父母以後也會像環衛工那樣老……

她一路上想了很多,又不想把自己這諸多的想法告訴媽媽,于是一個人在房間裡消化。

結果卻因為媽媽的“小題大做”,母女倆關系開始疏遠,真正進入“叛逆期”。

孩子年幼時,可能他眼睛一轉你就知道他想幹什麼;班上誰家發生了什麼事,他也會忍不住告訴你;

但是孩子慢慢長大,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秘密,會有一些不想被父母知道的情緒和感慨,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是走向分離。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給予他們愛,教給他們各種技能,就是為了讓他們将來能夠獨立地生活。

既然最終是要獨立的,父母就應該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會有他獨立的三觀,有他的圈子他的生活。

青少年叛逆就像感冒,吃藥7天好,不吃藥一星期。

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做的,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接受孩子會改變這一事實,耐心等待他的成長,包容他在這個過程中的言行。

淡定一點,再糟糕的狀态也會過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