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理想纳入深港通、插混车型扎堆上市,业内人士:插混车型仍有较大空间

3月14日,深交所公告,港股通股票名单发生调整并自今日起生效,调入理想汽车-W(02015.HK)。

刚刚过去的2月,理想汽车宣布单月交付841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265.8%。自上市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44770辆。

理想汽车近期还公布了第二款车型——L9。这又是一款增程式SUV,计划于今年9月份正式交付,预计定价区间在40万-50万元。东吴证券认为,2022年最大黑马或是理想汽车及其产业链,理想L9或是2022年最大新能源爆款。

理想汽车的成功让增程式电动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22年,多款插混扎堆上市,被业内誉为“插混普及元年”。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一般在一百公里左右,纯电模式足以应对日常通勤,加注燃油也可胜任长途旅行,政策方面还可享受与纯电动车型类似的上牌、限行政策。

虽然“插混车型只是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捷径,终极目标是纯电驱动”是行业共识,但未来10年内,插混车型还有很大的行业增长空间。

理想纳入深港通、插混车型扎堆上市,业内人士:插混车型仍有较大空间

理想、比亚迪卖疯了

2月,理想汽车宣布单月交付841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265.8%。理想ONE上市以来,累计交付144770辆,理想汽车凭借这一款车型稳居造车新势力三甲。日前,理想发布的2021Q4财报显示,公司季度收入首次破百亿。

理想日前公布的第二款新车L9,动力系统依然延续理想ONE的增程式动力形式,差别在于采用1.5T四缸增程器,可实现纯电续航200km,增程续航1000km,满电满油累计续航1200km。该车将于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正式亮相,预计售价约为40-50万元。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2022年最大黑马或是理想汽车及其产业链,理想L9或是2022年最大新能源爆款。

2021年的混动市场,比亚迪(002594.SZ)占比近半,其DM-i混动系列累计销售27.2万辆新车。2022年1月,比亚迪DM-i车型销量达到4.6万辆,同比涨幅高达760.6%;2月DM-i车型销量4.43万辆,占到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零售总销量(6.6万台)的三分之二。比亚迪也超过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拿下了单月销量亚军,首次站上了自主三强的冠军位置。

比亚迪DM-i车型目前是中国插混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不仅技术上有优势,成本也一降再降,抢占了10-20万元以下大部分插混市场,而燃油车热销的正是10-15万元市场。3月12日,2022款宋MAX DM-i正式上市,综合补贴后售价14.58-17.28万元,同时比亚迪宣布宋MAX燃油款车停产停售。

理想汽车与比亚迪的成功让不少车企向插混车型市场发力。

从去年以来,众多自主品牌发布插混技术。吉利汽车(00175.HK)推出了雷神混动,长安汽车(000625.SZ)有IDD混动,长城汽车(601633.SH)有柠檬DHT混动,奇瑞汽车有鲲鹏DHT混动,这些技术路线虽然路径不尽相同,但在纯电续驶里程、综合油耗以及动力性能方面都各有独到之处。

具体来看车型,吉利的雷神混动适配HEV混动、PHEV插电混动和REEV增程式混动系统。目前吉利只发布了星越L油电混动版这一款车型,预计未来3年将有20款车型搭载。

长城的柠檬DHT混动,包括了HEV油电混动和PHEV插电混动两种技术方案。目前有WEY魏牌旗下的拿铁DHT混动版本、摩卡PHEV、玛奇朵DHT和DHT-PHEV版本。摩卡DHT-PHEV于3月1日上市。

长安的蓝鲸iDD混动,首款车型UNI-K iDD于3月10日上市,属于PHEV插电混动车型。

奇瑞的鲲鹏DHT混动,首款车型瑞虎8 PLUS鲲鹏e+于1月上市,同样属于PHEV插电混动车型。

插混车型的元年

2021年,曾经被视为过渡方案的插混车型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零售端销量达298.9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244.4万辆,同比增长168.6%;包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长171.2%。也就是说,插电混动车型增速超过了纯电动车型,成为了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

今年1月,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量环比跌15%,同比增长近60%。而插混车型共销售8.5万辆,环比增长3.1%,同比增幅高达198.3%。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说,微型车市场萎缩,插混车型市场扩张,都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表现。”

2022年,被认为是插混普及的元年。

2021年,大陆插混车型的市场占比仅为18%;乘联会判断,今年这一市场的占比将会提升至25%。另据平安证券研报数据,预计2022年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有望达到100万辆以上。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在纯电动汽车仍然广泛存在里程焦虑与技术瓶颈的当下,随着新能源补贴逐渐退坡、原材料和燃油价格上涨,插电混动汽车的成本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在电动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上,车企均有着纯电驱动的共识。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插混车型相对于纯电动车的续航和成本优势或将不复存在。

政策方面,按照现时的车型分类和上牌政策,HEV混动车型只能上“蓝牌”,不能享受新能源车补贴和购置税减免优惠,而PHEV插电混动车型则属于新能源车的范畴,可以上“绿牌”和享受国家各种补贴优惠。

不过插电混动的政策红利正在逐步消退。按照《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计划,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上海市不再发放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继北京之后,上海成为又一个取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牌照优惠的城市。未来可能有更多大中城市将插电混动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

“但在一段时间内,插混车型还有很大的行业增长空间,”刘昊表示,“初步判断在未来十年内。”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陶玥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