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母女争死”更感人的,是“枪口抬高一厘米”

比“母女争死”更感人的,是“枪口抬高一厘米”

乔志峰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比较特别。故事的主角儿是两位女性,她们的身上充溢着人性的光辉,非常感人。但故事里却还有一个看似不太起眼的配角儿,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也更加感人。

比“母女争死”更感人的,是“枪口抬高一厘米”

(配图是我的书法习作,请教正!)

古时候,有个叫珠崖的地方(在今天海南岛东北部),此地以“珠”为名,顾名思义便可知道盛产优质珍珠。

有一年,一个珠崖县令死在了任上,留下三个家人——他的后妻;后妻生的儿子,时年9岁;前妻生的女儿,年方13,名字叫作“初”。

由于珠崖是当时珍珠的主要产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县令是当地的最高长官,当然不缺好珍珠。县令夫人得到了十颗洁白无瑕的绝好珍珠,十分喜爱,就精心串成手链带在手腕上,爱不释手,平时从不取下。珍珠的来路是否正当,是否涉嫌“贪腐”,其实是很可疑的。不过,官场风气向来如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利用职务之便给老婆划拉几颗好珍珠,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不是今天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此打住,不再饶舌。

古人最讲究“叶落归根”,客死异乡,但凡家人有一点能力,就必须将其灵柩扶护返乡、归葬祖坟。县令当然也不例外,县令夫人当即开始筹备为亡夫扶柩归籍的事宜。

这时,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来了。按照当时的法令,珠崖的珍珠不得私自带入内地,否则就要当场处死。这其实跟盐业、烟草专营的性质差不多,利润丰厚的东西都要由官府独家经营,以攫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法令是否合理,暂且不论,毕竟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可是,既然有这么个“恶法”,大家就必须遵守,否则脑袋不保。县令夫人尽管十分不舍,可最后还是咬咬牙,将手腕上的珍珠链取下,丢弃了。

没想到,县令夫人丢弃的珍珠链,被她9岁的儿子看到了。小孩子觉得很好玩,就捡起来玩耍,之后还将其放进了母亲的妆奁盒里,全家正为扶柩归籍忙得团团转,没人注意到这件事。祸根由此埋下。

到了归家的时候,一行人经过海关,关吏上前例行检查,却在县令夫人的镜奁中发现十颗上好珍珠。关吏摇头叹息道:“唉,私藏珍珠是大罪,依律当杀。说吧,这是谁干的?该处死谁?”

事出突然,县令夫人惊诧莫名,好一会儿没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我明明把珍珠扔了呀,怎么又回来了?难道珍珠长腿了不成?这时,“初”(也就是那位13岁的继女)左右看了看,看到继母呆立当场,还以为是继母舍不得心爱的珍珠故意私藏,就毅然站了出来:“处死我吧,是我干的。”

关吏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初”回答说:“我父亲不幸去世,我母亲将珍珠丢弃了。我觉得这么好的珍珠,扔了太可惜了,就自作主张捡回来放进了母亲的镜奁中,我母亲毫不知情。”

县令夫人听了这话,回过神来,急步走上前来询问继女。“初”坚称:“您所丢弃的珍珠,是我又捡回来了,应当处死的是我。”

县令夫人信以为真,以为真的是“初”做的。她怜惜“初”年龄尚小,还是自己的继女,就对关吏说:“请等一等,这事儿跟我女儿没有关系。是我将珍珠链解下来放在镜奁中,本打算抽空处理的,可由于办丧事太忙,又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女,一忙乱就忘记了。这是我的责任,应当被处死的是我。”

“初”坚持说:“确实是我做的。”继母也坚持说:“孩子,你是为了保护我啊。可珍珠确实是我藏的。”

“初”见继母不改口,急了,就对关吏和周围的人说:“夫人是可怜我这个失去亲生父母的孤儿啊,想要自己承担责任,让我能够活下去。可是,这事儿夫人的确不知道啊!”说着说着,母女俩抱头痛哭,不能自己。

母女争死,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送葬者都哭了,围观者也都鼻酸流泪。关吏手里拿着纸笔,本来是要书写罪状、明正典刑的,此时也双手颤抖,写不出一个字来。

关候(海关的负责人)低头流泪,半晌不忍心做出决定。最终,他下了决心,慨然开言:“继母、继女有这样的情义,我宁可自己为此承担责任,也不忍心伤害她们。况且,她们都说责任在自己,我怎么知道到底是谁做的,该处死谁呢?”于是,将珍珠丢弃,放母女一行人过关了。直到后来,真相大白,大家才知道事情是9岁小孩的无心之失。

当县令夫人和“初”争相往自己身上揽责任的时候,还不知道事情的原委,还都以为真的是对方做的,完全是出于真心实意。由此可以看出,平时两人关系一定相处非常融洽,虽非亲生母女,却建立了深厚感情,情同亲生。

一个继母,一个继女,竟能为了保护对方,而不惜牺牲自我,可谓难能可贵、感天动地。但我觉得更值得感动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甘冒巨大风险放她们离去的关候。要知道,关候的行为属于枉法(虽然是恶法),应当连坐,如果追究下来,他即便不被处死,至少饭碗难保。可他还是义无反顾放人了。

为素不相识也带不给自己任何好处的人,而冒如此大的风险,值得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令人欣慰的是,关候最终做出了令人感动也令人欣慰的选择,对弱者“枪口抬高了一厘米”,放了她们一马。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该片讲述了“东-德XX局情-报-员卫斯勒由忠于职守转而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继而改变立场,开始保护上级要求他侦察的东-德作家德瑞曼的故事”,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好评如潮,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之所以打动了无数人,并非仅仅因为情节曲折跌宕、扣人心弦,而是主要在于影片揭示了一个真理:即便在风雨如晦的极端环境里,也无法掩盖人性的光辉,就如同灰尘无法永远遮挡珍珠的光芒。

卫斯勒、关候,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也不同,但他们都出于人性最基本的良知,做到了对好人(或弱者)“枪口抬高一厘米”,站在了人性和良知的一边。他们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灵魂的救赎和升华。只要还有人良知未泯,人类的希望便会永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