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王晓玲

3月10日,为期2天的“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建设研讨会暨现场采风活动在嘉兴秀洲区圆满结束。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三级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为“诗路文化声音作品”的诞生出谋划策。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诗路文化带是我们浙江独有的文化瑰宝,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共同串联起浙江最耀眼的诗路明珠。“诗路声音博物馆”项目就是要做好串珠成链的神圣工作,让诗路明珠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项目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浙江之声独家承办,同时被《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列为重点项目。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中共秀洲区委宣传部 常务副部长 汤琴芳)

嘉兴市秀洲区作为大运河诗路带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是“千年古韵,江南丝路”的典型代表,做好大运河诗路文化历史的发掘,结合秀洲独有的风韵制作“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对持续打响秀洲运河文化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思维碰撞,精彩纷呈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研讨会上,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教授、院长邱高兴认为:

秀洲作为大运河从江苏进入浙江的第一站,秀洲的运河文化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建议挖掘‘今、古、人、文’四大主题,包括秀洲现在取得的成绩、秀洲过去所留下的思想隗宝在今天发挥的作用、朱彝尊等名人文化、秀洲历史文献的整理,围绕这四大主题来挖掘秀洲诗路声音博物馆的素材。

原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贾晓东认为:

通过声音博物馆这样的载体讲好秀洲故事是大有可为的。建议把一切可转化为声音的东西归纳进来、采集进来,用声音的变化来呈现秀洲运河的变迁。比如运河旁最独特的货船鸣笛声,因为秀洲运河目前还在通航。

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吴越认为:

声音博物馆的创作建议首先梳理秀洲‘历史文化名人的行迹图、水系交通、浙西词派的脉络、名城古镇、遗产文物’这五幅图,通过诗、词点睛之笔,以诗串文,既表现诗路的审美意象,又体现了吴越文化交融的自信意韵。同时,创作过程中也要古今结合,要将秀洲声音博物馆作为文旅产业联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嘉兴美术馆研究馆馆员张觉民认为:

建议从‘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这八个字去找寻秀洲声音博物馆的创作灵感。秀洲的运河哺育了秀洲两岸的人民,创造了鱼俗文化、稻作文化、丝绸文化,包括秀洲的网船会、嘉兴五芳斋粽子、粮仓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蚕桑丝绸技艺。从这个来说,能否找到某一个人来,第一人称来讲述。

嘉兴教育学院中文副教授、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嘉兴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徐志平认为:

大运河通过嘉兴100多公里,秀洲段占了三分之一,这30多公里两岸发生的故事非常多。代表性的有两方面,一个是水稻的故事,一个是织布的故事。这两个方面的故事关于声音包括有运送粮食轮船的船鸣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特别是王江泾沿岸家家户户都有织机,日夜织布所呈现出来的兴旺富足的场景。

现场,来自嘉兴市秀洲区各镇、各街道的代表也畅谈了关于诗路声音博物馆的想法和建议。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中共秀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朱建明)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秀洲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沈佳红)

现场采风:秀洲运河沿岸,集锦荟萃

本次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还组成声音采风团,深入秀洲对代表性的景区、古村落、故居、遗址等进行实地考察,挖掘经典诗词作品、典故传说、非遗文化、美食风俗等,收集整理录制相关音视频素材和图文素材。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秀洲区王江泾镇长虹桥)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采风团参观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粮仓群)

诗路声音博物馆秀洲声音馆开建啦~

(采风团参观嘉兴文化艺术中心)

据了解,诗路声音博物馆将挖掘散落当地的经典诗词作品、典故传说、奇闻趣事、历史人文、非遗和曲艺、美食风俗等典型内容,联合多方资源共同打造以声音IP为极致呈现的数字诗路声音微剧,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充分推广传播,打造成一座完整系统的、可持续易传播的、可永久留存的数字“声音博物馆”。现已在全省多地展开建造。

小编邀你收藏浙江之声

微信又改版啦!

完成以下三步,将我们设置成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及时收到新闻推送啦!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浙江之声,一路相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