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总爱打人?背后的原因竟让你心疼,3招帮你解决

当你家孩子打人了你会怎么做?

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大家素质都比较高,也能够有意识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孩子总爱打人?背后的原因竟让你心疼,3招帮你解决

但也不乏“以暴制暴”的家长,会反手给自己孩子一巴掌。

饺子在动物园玩到闭馆都不愿离去,包贝尔和保姆都耐心劝说饺子,饺子却越来越反感家长的话,保姆想通过直接抱走的方式带孩子回家,饺子反抗得越来越厉害,甚至动手打了保姆一巴掌,包贝尔反手就给了饺子一巴掌。

包贝尔的做法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些人说,饺子毕竟太过年幼,包贝尔用这种方式估计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但大多数的网友却非常赞同包贝尔的做法,正因为孩子们年幼,认知能力弱,家长才要用这种方式去端正他们的行为。

自家“熊”孩子动手打人,那么被打方的家长会怎样做呢?

这几天,网络上就有这么一个“护犊子”的家长热议:

一室内游乐场里,一个6岁男孩为了争夺玩具,把身边的小女孩推倒在地。女孩父亲就在旁边,见状冲上前去,用手肘撞击男孩脸部后离开。后男孩入院治疗,双方就民事赔偿未达成和解。同时,当地公安部门对女孩父亲处以拘留十日、罚款500元的处理。

孩子总爱打人?背后的原因竟让你心疼,3招帮你解决

事件一出,算是戳到了家长们的心窝子,很多人表示:女孩父亲身为一个成年人,固然不该对一个6岁男孩动手,罚得应该,但是这个男孩也真是缺乏家教,不然也不会挨揍。

“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这句话没错。往往是因为一些家长的态度漠视、纵容孩子,才导致孩子的行为不当,与家庭教育分不开。

但有时候,孩子又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所推搡其他小朋友、抢夺别人的玩具甚至“打人”……明明自己有好好教孩子,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行为呢?

孩子的“打人”行为和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关

从孩子出生开始,其认知在不断发展。到3岁左右时,你可能发现孩子变得很“霸道”,比如,他对别人手中的东西感兴趣,会拿过来据为己有,并说是自己的。而这种情况在6岁以上的孩子中间就比较少见了。

对于大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不可理喻吧?很容易根据孩子抢夺东西的行为贴上“坏孩子”“熊孩子”的标签。

而事实是,2、3岁左右的孩子认知发展不健全,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你的”、“我的”、“共有”的性质,也不一定能理解抢夺行为是不好的,更不知道这样造成的后果。

孩子总爱打人?背后的原因竟让你心疼,3招帮你解决

所以,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可能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意识中觉得自己看上的东西就是自己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成年人应该第一时间制止孩子的行为,然后询问孩子打人的原因,并跟孩子解释不能抢别人的东西。切记,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当然,如果5、6岁的孩子还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正常了。家长一定要上心,必须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

社交冲突用社交手段解决

当孩子之间发生推搡、抢夺、打人等行为时,我们很容易把这些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事实上,这些行为都属于社交冲突,需要用正确的社交手段解决。

首先,当孩子在社交中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第一时间制止并控制住孩子,向对方道歉,并把孩子带离现场,到人少的角落里,先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

其次,先和孩子共情,再让孩子共情。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你也想玩对不对?”

孩子总爱打人?背后的原因竟让你心疼,3招帮你解决

然后,看孩子情绪比较稳定,你再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妹妹(弟弟)正在玩这个玩具,你想玩的话要征求别人同意才可以,你不能推别的小朋友,就像你也不愿意被别人推,是不是?”

很多时候,家长们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

社交冲突的产生,本质上是社交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你不仅仅要告诉孩子“做错了”,还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包括必要情况下,让孩子亲自对被打的小朋友道歉。

你可以示范给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并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已经逐渐掌握正确的社交方法,你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

要记住,世界上没有生来就是坏心眼的孩子,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是因为没有人及时教会他们怎样做是正确的。

巧用绘本动画等资源尽量给予孩子独立解决的机会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都是大人对孩子说教。这对于大孩子来说可能管用,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不一定有用,因为孩子未必能理解你所说的“道理”。

这个时候,不妨找一些绘本,帮助孩子理解,比如《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嘴不是用来咬人的》等,都是非常经典的品德系列绘本。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是,无论孩子是打人者,还是被打者,我们都不应该给孩子随意贴标签,不要说什么打人的就是“坏孩子”,被打的就是“胆小鬼”。第一时间制止冲突,并了解清楚事情经过,教会孩子社交冲突的正确处理方法,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