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近日在北京最火游客打卡点环球影城水世界真人场景剧演出中,一名头排座男孩突然起身,从背后把演员踹倒在地,演出被迫临时中断。

现场密密麻麻的观众。疫情期间,难得的休闲放松
事后说法无非是小孩子入戏太深(令人想起《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的陈强),影城方面也声称涉事者已道歉,后续一切恢复如常云云。
熊孩子这一脚非常可恶!一方面给演员造成现实的伤害(危险),另一方面迫使演出中断、侵犯了其他观众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影城是没有资格“独家”宣布达成谅解的。这是本文的题外话,不再赘言。
踹向演员后腰的飞腿
与演员对峙的少年,个子还高出半头
没办法否认,即使犯的是一时恍惚才“上腿”的无心之错,当男演员起身质问时仍伸手推搡的大男孩,如果不是修养上则一定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有人说可能是少年冲动,心智不成熟——可能。
有人说可能是从小娇生惯养,宠坏了——可能。
有人说可能是自幼任性豪横,野惯了——可能。
就是没有人说另一种可能:一个平日里规规矩矩的好少年,被过度管束导致了长期的压抑。他正是在寻找一个契机,一个发泄和释放的“炸点”。简单讲,他是憋的!没憋好突然炸了。
假如果真如此,那真是教育的悲哀——姑且不论孩子懂不懂是非,仅就自控而言已经是完全的“失能”。
除了家庭的因素,还是想从现在的学校教育上找找关联——我们现在主流的学校教育,强调“服从”的色彩极为浓郁,打造“规矩”的欲望无比强烈!恰恰是在以管控操控取代了让学生学会“自控”。
你认为这些学生是因为自控力强大才如此跑步吗?
集体主义很好,培养协作意识必要。但诸如小学生背着手听课、中学生像木偶般跑步一类的要求,与“八股文”并无二致,只是种束缚罢了。
如北京地铁天通苑站排队上车的跑操
队列跑出了马戏的感觉
这种簇拥程度几近“肉博”的队列跑,除了绝对摈弃学生的个性,仅仅可见“管理者”获得服从的沾沾自喜。
这种队列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缺乏速度缺乏空间缺乏美感缺乏安全性…唯一不缺乏的就是病态,让每个学生充分感觉到压力和压抑。这种压抑是如此强烈而如影随形…像气溶胶般弥漫在学生周围。
于是,你知道中国的高校里为什么那么多赖床、逃课、不读书的主儿了,就好比上了气的高压锅突然打开盖儿,疾速释放的压力可以让锅里的一切到处乱喷。最后你得到的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于是,你也不难理解,假如真是一个被压抑了很久的“好学生”难得有个没人管束的环境,他确实有可能会因一点点小小的刺激而突然爆发。不幸的是,这种爆发往往随机且缺乏理性。
我的前一篇文章试图比较侧重应试教育的衡水中学和宣称素质教育的北大附中,两所学校都刚刚遇到发展中的“大事件”而暂时得不出比较结果。但是,无论那种“教育”,请不要再以任何名义——团队能力/集体荣誉/强身健体/智体协同——扼杀孩子们对真正的美、适度的距离、必要的创造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而非被高压操控)的认知和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