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作者:慕容读史

乌克兰位于欧洲的东部,是欧洲除了俄罗斯以外的第二大国,同时也是苏联第三大加盟共和国,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从历史上来说,东部乌克兰一直是基辅罗斯的核心领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乌克兰由于地处俄罗斯的腹心位置并且与波兰等欧洲国家接壤,因此俄乌之间的矛盾必然和俄罗斯与东欧的历史紧密结合。

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12—14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三个支系。基辅罗斯在13世纪被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占领。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经历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请沙俄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从1772年起,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开始瓜分波兰联邦。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实现国家独立的波兰不可避免地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间相互削弱对手的工具,并且这些国家也以实现波兰独立为诱饵来拉拢波兰。如1916年12月俄、英、法等国公开表示愿意帮助波兰建立一个自由的波兰政府。但这毕竟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谎言。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成立的彼得格勒工人与士兵代表苏维埃才真正宣告“波兰在国家和国际关系上享有完整独立的权利”。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二月革命中的工人游行队伍

1918年10、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这两个曾经三次参与瓜分波兰的国家趋于崩溃,为波兰复国形成了有利条件。1918年8月29日,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决定废除沙皇俄国有关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和文件。英、法、美等大国也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看到一个独立的波兰。在协约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波兰复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但这同样摆脱不了协约国利用波兰的关系。

1918年10月23日,终于在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由毕苏斯基领导。在一战解决波兰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了苏波边界的问题。西方大国考虑建立一条对苏联的“防御线”。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政府擅自派军队控制了西乌克兰,并且占领了维尔纽斯,士气很盛。12月8日,协约国大国领导人会议宣布,波兰有权把自己的行动机构设立在直到原俄国和匈牙利的边界,即直到东加里西亚以外的原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之上。这实际上是从法律上确定了波兰的最后边界,而当时的波兰元首毕苏斯基将军也正是这样认为的。不过这个鲁莽举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1920年苏波之间的一场战争。

1921年3月波兰与苏联签订了《里加条约》,双方承认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在寇松线150英里处(波兰获得了寇松线以东,先前受俄罗斯统治的领土。这片领土随后形成了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东部省份,包括利沃夫省东部、新格鲁代克省、波莱谢省、史坦尼斯拉维夫省、塔尔诺波尔省、维尔纽斯省和比亚韦斯托克省东部)。这样双方结束了战争,但苏波之间的这场战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苏波关系的继续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都难以消除。

由于《里加条约》的存在和苏、德、波三国之间的领土纠纷,波兰对于来自东西两面的军事威胁感到恐慌,尤其是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军备,这更加使得华沙的领导们惊恐不已。在1939年5月中旬德国外交部长就毫不掩饰地公开表示,德国有意与苏联缔结针对波兰和英国的条约。当英、法、苏三国会议因为英、法对苏联的猜忌而很难再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时,苏德却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也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议定书》,它规定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条约中涉及波兰的条款是:“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果发生领土和政府变动,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寇松线)为界。”苏德签订的这个条约及其议定书为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铺平了最后一条道路,也为日后苏德两国共同瓜分波兰奠定了基础。

苏联紧跟德国在1939年9月17日入侵波兰,很快就到了商定的西部边界。9月22日,苏德两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现布列斯特)举行联合胜利阅兵式,以庆祝他们的成功。德国第三帝国和苏联9月29日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确定了双方的边界,也确定了他们的友好关系。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共产党政府成立,并马上宣布想要加入苏联。至此,乌克兰西部(波兰东部省份)和东部乌克兰整合为统一的乌克兰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历史格局最终定局。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苏联阅兵

1943年12月24日,苏军的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的部队发起了右岸乌克兰战役,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反攻被德军占领的乌克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入苏联的西部乌克兰在二战期间表现出了亲德的倾向,一支亲德的乌克兰游击队甚至击伤了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司令瓦图京,并导致这位“坦克战天才”在40多天后去世。

从后世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苏军在右岸乌克兰战役后发起的几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几乎奠定了未来苏联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加盟共和国的疆域,并为现阶段苏东地区的地缘纠纷埋下了伏笔。尤其是苏军在战后屯集重兵在喀尔巴阡军区的利沃夫和穆切卡沃等地,掌握了东欧锁钥,随时可以突入东欧腹地,威胁华约盟国。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境内留下了庞大的苏军部队,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苏联的军事资产进行了反复的斗争。乌克兰是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中最为重视但同时也是最为复杂和薄弱的环节。历史的恩怨,“文明离婚”后的遗产纷争以及对国家利益和安全、独联体以至欧洲安全看法的分歧,使这两个地理上比邻而居的斯拉夫国家关系冷淡,难于亲近。在库奇马当选后,俄乌关系有所改善,并朝着伙伴关系的方向发展。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不仅关系着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而且对于独联体的未来发展和俄罗斯在未来欧洲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包括白俄罗斯在内,在推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苏联的解体,两国的合作关系被严重削弱,矛盾和争斗接踵而来。首先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性质问题。俄罗斯认为它是由苏联各共和国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自决权、平等原则等基础上组成的具有联邦或邦联性质的实体,联合体将保持统一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空间;而乌克兰则反对建立任何形式的超乎国家之上的联邦或邦联,反对赋予独联体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并以实际行动打破俄罗斯的幻想。

俄罗斯主张在苏联解体后一段时间内保持武装力量的统一,乌克兰则致力于早日组建本国的军队。1991年9月初,乌克兰就成立了自己的国防部,组建了一支3万人的武装,10月22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防法》和《乌克兰武装力量法》。乌克兰独立后,其建军步伐加快。原苏联14个军区有3个在乌克兰,共布置陆军正规师22个,空军作战飞机845架,还有苏联四大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黑海舰队

1992年1月初,乌克兰宣布,除战略部队外,驻扎在乌克兰的所有军队均属乌克兰总统指挥。同时乌国防部要求全体官兵,不管来自哪个民族,均应宣誓效忠乌克兰,否则将被迫离开部队,或调往其他独联体国家。此举遭到俄罗斯反对。时任独联体联合部队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向各地司令部拍发电报,要求他们效忠俄罗斯。针对俄罗斯要保持武装力量统一的主张,克拉夫丘克总统于2月19日声明,独联体既不是国家,又不是邦联或联邦,不应有统一的武装力量。乌克兰拒绝在独联体军事协议上签字。

乌俄在军事力量上争夺的焦点是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黑海舰队始创于1783年,现拥有各种舰艇约380艘,有官兵10万人,其中大型水面舰只45艘,潜水艇14艘,飞机和直升飞机300架,其司令部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1991年12月30日,在明斯克召开的第一次独联体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决定把苏联的战略力量归独联体统一指挥。但在对“战略性”的理解上,乌俄分歧很大。俄罗斯认为应把执行战略任务的军事力量,包括黑海舰队,视为战略力量,乌克兰反对,认为战略力量只包括核武器和拥有核武器的部队。1992年1月3日乌克兰宣布将其境内的原苏三个军区和黑海舰队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由此引起轩然大波。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声明“黑海舰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俄罗斯的,任何人,包括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都别想把黑海舰队从俄罗斯手中夺走”。两国在黑海舰队归属问题上矛盾日趋尖锐,4月6日和7日乌俄两国总统相继发布命令,宣布黑海舰队归自己管辖,两国关系越发紧张。为防局势激化,两天后两国总统又收回自己的命令。1992年6月23日,两国总统在达戈梅斯会晤并签署发展两国关系的协定,双方同意就以黑海舰队为基础在黑海建立俄罗斯海军舰队和乌克兰海军舰队问题继续进行协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7月21日,黑海舰队一艘护卫舰逃往乌克兰的敖德萨港,乌方派出接应的战斗机和炮艇险些同前来拦截的俄罗斯舰只遭遇。黑海舰队的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9 9 2年8月3日,俄乌两国总统在雅尔塔会晤,签署了一项共同管理黑海舰队的协议,规定黑海舰队脱离独联体,舰队将在乌俄双方间划分,在1995年底前的三年过渡期限内,黑海舰队是俄乌两国联合舰队,由两国总统联合指挥。但是, 乌俄双方在黑海舰队基地与海岸设施归属问题上的分歧始终未消除, 两国间不断发生摩擦, 舰队内部乌俄军人分歧也时常发生。1993年5月,黑海舰队辅助舰艇擅自升起了俄罗斯海军的安德烈旗,乌克兰国防部下令停止对这些舰只拨款,并赋予这些舰只以“外国船只的地位”,其在乌克兰停泊将被视为违犯乌克兰法律,导致黑海舰队归属之争再度激化。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乌克兰士兵

为根本解决问题,乌俄两国总统于1993年6月17日在莫斯科会晤,并达成关于在黑海舰队基础上建立俄罗斯舰队和乌克兰海军的决定。规定从9月份起,在1995年底前完成分割舰队的工作;舰队的各兵种,水面舰只、潜艇、空军、海岸部队、机构、战斗保障措施、技术和后勤保障设施、武器弹药、军事技术设备和黑海舰队的其他动产应按对等原则在乌俄间分配;俄方将参与俄罗斯海军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及俄海军驻扎的乌克兰其他城镇的建设;在舰队未分割前,舰队拨款由俄乌双方各出50%。该协定最终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黑海舰队问题,但该协议能否执行还是个疑问。

1993年6月25日黑海舰队司令部军官会议和29日的舰队军官代表会议均表示拒绝执行俄乌分割舰队的协议,要求置于俄罗斯独家管辖之下。乌克兰海军军官联合会30日向乌克兰总统和议会提议尽快批准划分黑海舰队的协议。对此,叶利钦总统于7月1日声明,俄将坚决忠实于双方就黑海舰队已达成的协议,并呼吁黑海舰队官兵保持克制,严格遵守纪律,听从舰队司令部的命令。但俄罗斯议会也反对分割舰队,支持保留统一舰队的主张,还于7月9日通过决议,声称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市属于俄罗斯联邦,俄罗斯从未把塞瓦斯托波尔市的主权交给任何人,1954年交给乌克兰的只是克里米亚州的一部分。乌克兰拒不接受俄议会的决定,认为它破坏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并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在一项声明中宣布,俄罗斯议会的这项决议违背联合国宪章,是无效的。但俄议会一意孤行,拒绝考虑联合国安理会的声明。塞瓦斯托波尔归属问题成了乌俄间又一有争议的问题。

事实上,乌克兰独立后,西方并未予以重视,未向乌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俄罗斯也在油、气价格上不断对乌施压,乌便欲拿核武器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正如克拉夫丘克所说:“我们不愿犯傻,我们不愿意因交出我们的导弹而赢得掌声,然后被人遗忘。”俄乌双方多次就此问题磋商,俄愿意向乌提供安全保证。1993年1月15日,双方还达成用核燃料换核武器的初步协议。但因乌对俄存有戒心,为与俄抗衡,乌无意尽快失去核国家的地位。1993年7月2日,乌克兰议会宣布拥有苏联部署在其领土上的所有核武器,拒不作任何转交。

克里米亚半岛归属之争从乌克兰独立开始,就一直是俄乌纷争的焦点。克里米亚半岛位于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雄踞黑海腹地,向东延伸出刻赤半岛,紧锁住亚速海出口,北以彼列科普地峡与乌克兰大陆相接,是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该岛是在1783年俄土战争后被沙俄吞并的,十月革命后归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为纪念乌俄合并300周年,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当时有居民262万,其中俄罗斯族占多数,共170万人,乌克兰人有70万,鞑靼人有17.3万。在1991年12月1日全民公决中,克里米亚仅以微弱多数投了赞成票。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俄罗斯年轻士兵

1992年1月23日,俄议会在抵制乌克兰要求分享舰队的同时,提出重新审议1954年将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并于5月21日通过决议,宣布1954年苏联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议不再有法律效力,并要求俄、乌和克里米亚三方就半岛地位进行谈判。乌克兰立即作出反应,声称“乌克兰将不接受来自任何方面的任何领土要求”。2月6日乌议会通过决议,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岛上俄罗斯人要求重返俄罗斯的呼声高涨。1992年2月26日半岛议会通过“克里米亚共和国法律条例”,决定删去原宪法中“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组成部分”,并打算在适当时机就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乌中央议会前往半岛谈判,4月29日乌议会通过决议,恢复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地位。6月1日乌议会和半岛议会达成妥协,半岛议会收回要实行国家独立和举行公决的决定。9月25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载明它是乌克兰境内的一个国家,克里米亚公民也是乌克兰居民,克里米亚纷争暂告平息。

虽然乌克兰议会当时以这种形式使得克里米亚留在乌克兰,但是全世界所有的分析家都认为克里米亚问题今后还有可能再现。1993年6月黑海舰队军官反对分割舰队,要求置于俄罗斯独家管辖之下,克里米亚居民也举行集会,要求返回俄罗斯。由于乌克兰经济危机比俄罗斯更严重,且克里米亚居民多为俄罗斯人,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从那时起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乌克兰在巩固独立成果的过程中, 与俄罗斯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分歧,1993年1月乌克兰拒签独联体新章程,更加重了俄罗斯的不满。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的结果是全克里米亚超过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两天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然而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表示,乌克兰是不会承认所谓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的。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1000多年前也曾是同宗同源,为什么现在水火不容

克里米亚全民公投

俄乌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一时难以消除。乌克兰在领土、人口、及军事力量方面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欧洲国家,其经济潜力也很大,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乌克兰必将在国际事务中谋求更多的发言权,这又不可避免地与俄罗斯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但乌俄两族毕竟共同生活了几百年,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尽管两国间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发生了武装冲突,但是发展友好协作关系肯定是纷争过后的必然趋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