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影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看来这句话似乎一点也没错。自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科技领域开始飞速发展。而要说到中国著名的科技巨头,相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不可否认,这些企业在大陆内确实名列前茅,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是在美国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像华为这样的“中国造”科技公司是重点打压对象。

如今国内市场对华为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事实上,除了华为这个科技巨头外,国内还有很多科技企业都非常厉害,比如大疆无人机。
在一个访谈节目上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最佩服的企业家是谁”?“任正非”!“没有别人了吗”?“其他的都是商人”!
而当时的被采访者就是汪滔,截至到目前,他创立的大疆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并且似乎没有竞争对手,这让美也是束手无策!正如世人对他的评价一样: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而汪滔和他的大疆却成为了领头羊。
汪滔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汪滔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其他孩子看完漫画书就直接把它扔到一边,而他却被漫画书中的红色直升机吸引,久久难以忘怀,从此他的在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关于直升机的种子。
那时的汪滔就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可以亲手操作直升机,那该多好。一有时间,他就会仰望天空,想象自己梦想成真的那一天。此后,汪滔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与航模相关的书籍,成年之后的汪滔辗转来到了香港科技大学上学。
2003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三时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5年,汪滔和他的两个同学开始研究无人驾驶飞行技术和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经过多次失败和尝试,最后成功让飞机起飞,参与比赛获奖,胜利的甜头让他萌生了无人直升机商业化的念头。
但遗憾的是他的计划没有得到队员的认可,最后只能一人孤军奋战。2006年,他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里创办了大疆,但他没有资金也不懂如何管理。为了缓解人手紧缺的困境,汪滔将自己的大学导师拉来入伙,而导师也是非常给力,不仅带来了研究经费,还带来了不少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汪滔的团队扩大到4人。
因为有资金有人才,公司的发展很快就好了起来。2008年,大疆科技发布了直升机飞控xp2.0版本,2009年发布了XP3.1版本,而这一版本的出现,可算是实现了汪滔小时候想让直升机自动悬停的梦想,公司也开始有了一年达到400万的收入了。
2010年,汪滔得到了新西兰一家供应商的消息,这时的汪滔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原来,当时直升机控制系统和飞行环是分开出售的,供应商经常抱怨控制系统太难卖了。当时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一家德国公司开发,但如果客户想要使用该系统,则必须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操作。这样一来,德国公司生产的控制系统体验感自然也不会高多少。
这时的汪滔就及时调整战略,将大疆定位为专业提供商业成品飞控的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正式将大疆从一个只有一两个人的小作坊变成了无人机市场的领头羊。到了2012年,大疆具备了研制直升机所需的一切条件,而汪滔本人也有大干一场的冲动。2013年,“大疆精灵”正式推出,迅速风靡市场。现如今大疆的产品已遍布全球,大疆也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
大疆的产品无疑是高科技产品,但是高科技对应的就一定是昂贵的零件吗?
曾经有一位日本专家就是这么认为,为了研究他还特地买了大疆无人机产品进行拆解。结果他发现了一个令他目瞪口呆的事实,大疆无人机所用的零件价格便宜,所有零件加起来也才100多美元。但如果日本企业想要造出和大疆一样性能的无人机的话,成本至少要高出三倍。
事实上,大疆的成本只占销售价格的20%左右,利润空间巨大。在整个无人机中,价值超过 10 美元的零件也屈指可数。所谓的“便宜货”在大疆的组装下,成为了世界顶尖的无人机,日本人对此也只能暗自佩服!
据相关报道,目前大疆在这个行业已经占据了全球85%的市场份额,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无人机品牌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美国市场,大疆也占有了75%以上的份额,一度成为全球垄断的无人机品牌,让无数企业羡慕不已。
而大疆的快速发展让美非常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力量在不断发展,美是绝对不会允许大疆的持续发展,所以才用了很多力量来阻挠新疆的发展,但是这种力量是徒劳的,根本禁止不了无人机。不仅如此,大陆的大疆还为巴黎圣母院、美国山火等事故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了大疆的力量。
迄今为止,大疆无人机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未来,大疆对无人机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市场地位也将牢不可破,它也将成为无数中国企业的指向标,带动中国新兴企业勇于乘风破浪,冲击世界顶级流。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