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联邦武装力量在乌克兰境内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展以来的第11天,虽然战局依然没有多大进展,谈判也没打成什么共识,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名参与俄乌谈判的乌克兰非正式代表丹尼斯·基里耶夫回国后遭到当街枪杀,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随后宣布基里耶夫是死于执行任务中,但据乌克兰民间消息透露,基里耶夫是被该国国家安全局以“间谍战”罪名就地处决的,但国家安全局并未对该消息做出官方回应。

被杀的乌克兰谈判代表基里耶夫
这里咱就不管国防部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这两个该国情报机构的说法谁更靠谱,反正咱也都不知道真相,估计里面的故事拍出来又是一部好莱坞谍战悬疑大片。这里让吃瓜群众更在意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究竟是什么厉害部门,敢于当街枪杀重要的谈判代表?不需要审问套取情报吗?其实,如果你对这个部门有一点点了解,就会知道暗杀虽不是其唯一工作,但也算是其拿手绝活之一。
首先简单介绍下这个部门,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从苏维埃联盟独立后,虽然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废除原苏维埃联盟国家安全机构的决议,但为了维护新生国家的主权和解决其他国家安全领域问题,决定成立全新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简称SBU),并于次年3月25日通过了《乌克兰安全服务法》,以明确其法律地位。
虽然看官方简介描述的五花八门,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反间谍,包括:分析处理涉及恐怖分子、外国势力和危害乌克兰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打击恐怖分子、外国势力和其他威胁到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个人和团体的活动;制定和实施能消除威胁到乌克兰国家、社会和民众利益的威胁的相关措施等。当然其他还有一些诸如反腐、打击有组织犯罪、保护驻外使节、舆情分析等杂七杂八的工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人选由乌克兰总统提出,经最高拉达批准即可上任,而副局长更是无需拉达批准,由局长提议人选后,总统直接通过就行。这就等于是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直接对总统负责,总统让干啥就干啥,所以干掉俄乌谈判代表这事儿,总统泽连司机显然不是毫无干系的。
位于基辅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
目前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与苏维埃联盟时期的克格勃组织的运作方式仍非常相似,只是移除了边境防卫和高级官员安保这两项职能,目前其下属机构包括25个总部直属部门、26个地区分支机构、相关培训教育机构、医疗后勤单位、国家安全档案馆、阿尔法特种部队和协调与国防部、内政部、边防队等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的反恐中心,在职员工数量总计约3万余人,是英国军情五处和六处加起来的六倍。
虽然号称要打击经济犯罪,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成立之初居然参与了与部分腐败分子合作侵吞原国有资产的犯罪行为,在2000年之初更是爆出了参与海外军售和监视流亡外国的乌克兰反对派政客的丑闻,对于后者,则并不奇怪,既然需要对在职总统负责,那么国家安全局卷入乌克兰总统与反对派政党的斗争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国家安全局特工逮捕嫌疑人
特别是在2013-2014年间在乌克兰发生的反对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民众抗议活动——即现在我们常说的2014年乌克兰内乱——中,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奉亚努科维奇之命也渗透入抗议民众中,试图扭转抗议局面,但最终失败。当亚努科维奇逃往俄罗斯时,原国家安全局负责人害怕遭到亲西方的新政府的清算,也纷纷逃亡俄罗斯。
据内乱后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新局长纳里科维奇声称:“国家安全局的办公楼里已经空无一人,其前领导层都逃去了俄罗斯或克里米亚……这个部门在组织结构上已经被完全摧毁了。”果然没多久,前任局长亚基缅科和15名前国家安全局高官就在俄罗斯集体露面。此外,在克里米亚危机期间,留在当地的2000多名国家安全局员工有90%投降了俄罗斯。
2014年内乱中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反恐部队
亚努科维奇倒台后,乌克兰新政府也开始了对原国家安全局的清算,至2014年底,有235名原特工和反情报负责人被捕,其中有25次启动叛国罪调查程序,26个地区分支负责人及一半地区副手被全部更换。到2015年7月,乌克兰政府声称国家安全局清洗工作已经完成,俄罗斯间谍基本被肃清干净,新的特工大多是来自乌克兰西部年轻志愿者,其中许多人都才20出头,且他们在加入国家安全局前都要反复接受政审和测谎仪测试。
这一更换血液的大胆做法所造成的影响就是,新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年轻员工们因为经验尚浅,在获取情报方面能力相对不足,但却热衷于在国内满世界抓捕内奸,在东部地区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渗透和暗杀东乌武装高官,很多在东乌建国之战中名声鹊起的民兵指挥官,没有倒在战场上,却丧命于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暗杀行动中。
2020年国家安全局逮捕一名卢甘斯克特工
首先倒下的是绰号“摩托罗拉”的顿涅茨克民兵指挥官阿尔森·谢尔盖耶维奇·巴甫洛夫(Arsen Sergeevich Pavlov)。巴甫洛夫于1983年出生于俄罗斯苏维埃境内的科米共和国乌赫塔市,15岁时成为孤儿,19岁时在俄联邦第77海军陆战队旅服役,因为担任通信员而获得了这一绰号。退役后巴甫洛夫在一家洗车店打工,2012年因为酒后盗窃一辆私家车而被驱逐至乌克兰顿涅茨克。
2014年,巴甫洛夫参与了东乌地区亲俄民众对乌克兰右翼分子的抗议活动,并加入顿巴斯民兵组织,组建了由自己指挥的“摩托罗拉”支队,该支队在5月的尼古拉耶夫卡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并最终发展为顿涅茨克民兵的主力部队之一——斯巴达营,为东乌战场上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尽管乌军几次宣布在战场上击毙巴甫洛夫,但事后都被证实为是假消息。
“摩托罗拉”巴甫洛夫
2016年10月16日下午6点左右,巴甫洛夫在自家住所的电梯中遭到事先埋设在电梯电缆上的简易爆炸装置袭击,与格鲁吉亚籍保镖戈吉阿什维利一起当场死亡,年仅33岁。同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顾问尤里·坦迪特向外界证实了巴甫洛夫的死讯,顿涅茨克当局也指责是国家安全局的特工谋杀了这名东乌名将。
没过几个月,“摩托罗拉”的战友、绰号“Givi”的顿涅茨克民兵指挥官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托尔斯泰赫(Mikhail Sergeevich Tolstykh)也丢了性命。托尔斯泰赫于1980年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18岁时在乌克兰军队服役,曾任坦克车组车长,外号“Givi”用以纪念其参加过二战的祖父,退役后在某民营工厂担任柴油装载机司机。
2014年5月,托尔斯泰赫参加了顿巴斯民兵在斯洛维扬斯克的保卫战,虽然这次战斗最终失利,但托尔斯泰赫却逐渐出名,并成为顿涅茨克民兵另一支主力部队——索马里营——的副营长,这支部队在著名的伊洛瓦斯克战役和顿涅茨克机场争夺战中立功颇多。当得知亲密战友“摩托罗拉”被害后,托尔斯泰赫在接受采访时宣称:“不管是谁干的,他们都将付出代价!”
“Givi”托尔斯泰赫
2017年2月8日上午6点12分,托尔斯泰赫在自己指挥部的办公室里,遭到事先埋设的爆炸装置袭击并当场死亡,年仅37岁。顿涅茨克官方经调查后认定,是时任乌克兰内政部长的内斯托洛维奇下达了针对托尔斯泰赫的暗杀令,并由刚从俄罗斯释放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特工奥列格·苏格雷等人执行了暗杀计划,而国家安全局对于这一说法则给予了否认。
最后连顿涅茨克最高领导人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扎哈琴科(Aleksandr Volodymyrovych Zakharchenko)都被暗杀!扎哈琴科于1976年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一个俄乌混血矿工家庭,1995年从顿涅茨克工学院毕业于从事采矿工作,并赚了不少钱,成为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生意的百万富翁。
在2014年4月出现的顿涅茨克抗议活动中,扎哈琴科带领7名武装人员顿涅茨克市政府大楼,之后成为民兵组织的一名指挥官,并于7月成为顿涅茨克政权的内政部副部长,指挥同为主力部队之一的“堡垒”营,之后又同时兼任顿涅茨克国家元首兼议会主席。因为在2015年2月的德巴尔采夫大捷中立下大功,扎哈琴科又被授予顿涅茨克少将军衔。
顿涅茨克国家元首扎哈琴科
2018年8月31日下午17点28分,扎哈琴科在顿涅茨克市中心的Separ咖啡馆遭遇爆炸装置袭击,并因头部受重伤不治而去世,年仅42岁。继任的顿涅茨克国家元首丹尼斯·普希林表示,杀害扎哈琴科的,和杀害托尔斯泰赫的是同一伙人,率属于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反谍报五局,并得到了西方情报部门的技术支持,对此国家安全局再度予以否认。
正因为有着如此值得吹嘘的战绩,所以当笔者得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又拿下一名俄乌谈判代表的性命后,并不感到有多少震惊,与上文所述的三个案例相比,几天前的这一所谓行动反而显得更为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