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作者:老家许昌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文‖关允祯 图‖网络

许都日报社成立于1946年6月,是原许昌私立进德中学的体育美术音乐教员王植甫(又名王培良,时年四十七八岁,获嘉县人)私人创办的。社址在文化街西头路北王家院(租赁王姓瓦房十余间)。报社无基金,设置很简陋,仅有一部架天线带耳机的旧式收音机,一部石印机,有些破桌椅。收音机是专供编辑收电稿使用,石印机则供每日印刷报纸。

这个报社的主要成员有:社长王植甫(河南艺师毕业),在许昌历任小学中学教员多年。编辑李俊升,祖居许昌县南屯里村。他自幼家贫,小学毕业即在家自修。二十岁时,当小学教员,二十六岁时到农商日报社担任会计、事务,收纪录新闻编辑等职。嗣后,又在《正义日报》《许昌日报》《许都日报》当编辑。1947年9月辞职后回到教育界,病老归里。我(关允祯)在该报担任外勤记者。除我们三人外,还有负责写版的王兆祥(许昌县老吴营村人,那时他大约有四十多岁)、刘宏仁(二十多岁)、李俊良(三十多岁),负责印刷的黄万东,管总务的于明五,送报纸的海寅等。(欲欣赏上回从《近世许昌见闻》中选刊的文章,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知名老艺人简介)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王植甫平时不多在报社,经常出去搞外联,筹集资金,以维持报社之现状。社长外出时,社内的一切事务(包括编稿)都由李俊生负责。

我是负责采访地方新闻的,天天和建国日报社记者李季安、寇卓然、张世杰,新民日报社记者马锦章、史明义、刘丕扬一起出去,奔走采访,晚上向编辑室缴了稿,才算完事。日日皆然。该报出刊园地不大,且新闻又少,所以,每日印刷发行仅四百多份,发行地点是郾城、襄县、临颍、宝丰、鲁山等县。

该报出刊一个多月后,社长又聘来两个副刊编辑:一个是李光亚,镇平县人,时年约四十六七岁,此人双目高度近视。记得有一次他正忙于写作,忽而停笔起立,拿了蝇拍全神贯注地照热水瓶拍去。我见此情,连忙上前阻止说:“那是一点墨迹,不是蝇子。”此亦算是他之特征吧!另一个是任职于进德中学的国文教员于耀门。同时,还聘来两位记者,一个是王灿章,又名王拓,年二十余岁。一个是李玉瑞,又名李心宽,年近三十岁。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这四个人只干了一个多月,皆因无薪金而辞职。半年之后,《许都日报》发行量骤减,由原来的400多份,减为200来份。加之,印刷质量低劣,诸如跑墨、字迹模糊、版面肮脏等问题,致使《许都日报》每况愈下,前景凄凉。

正当许都日报社资金十分拮据、面临倒闭的艰难时刻,1947年春末,“活财神”——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和与她配戏的马天德等应王植甫之邀,从西安来到许昌,为扶持许都日报社进行义务演出。他们只经过简短休息,便开始了排练剧目、张贴海报、售票等公演前的准备活动。为感谢常香玉对许都日报社的无私支援,剧社到达的第二天中午在寇家巷万福楼饭庄,由社长设宴招待常香玉夫妇。出席作陪的有:许昌第五行政区专员吴协堂,许昌县县长宋珉(字曼君,安徽省人),县党部书记长耿绍恭,三青团干事长杨新立(字却俗,许昌县人),警察局局长张冠儒(字一民,伊川县人),宪兵队队长姜丙南(保定人),我也被邀参加了宴会。次日便在报纸上报道了酒宴之盛况。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常香玉来到许昌的第三天,即开始在南关大同街三星舞台演出,名声大振,轰动许昌城乡。于是找我讨优待入场券者蜂拥而来,而社长见利忘义,爱财如命,自食前言,视戏票如重金,严格控制,吝啬至极,实感赧颜。

因而我俩发生了最激烈之争论,相持不让,难于和解。我提出辞职,要求离开报社。

初时,王不允许,之后,他聘来了郭有为,我便告辞而去。

我离开报社后,据闻常香玉在此演戏半月,为许都日报社义捐了九千余元。自此之后,报社有了基金,王植甫不但趾高气扬,而且添置了铅印机、铜模、铸字炉,以及其他印刷必要之工具,完善了印刷全套设备。报纸篇幅也扩大了,由八开两版之石印,改为四开四版之铅印,版面清晰醒目,颇受订阅者称赞。报社人员亦增加至十九人,其中大部分人员是王植甫从获嘉县新来的亲友或同乡,以巩固其体系。原编辑李俊升亦于九月间辞职。王又聘来一位名叫罗端本(许昌北大街人,已去世)的任编辑。

从此之后,许都日报社人员充足,物阜财笃,名声大振。怎奈好景不长,这个一贯为国民党反动派吹捧效劳的《许都日报》,便在是年12月15日解放古城许昌的隆隆炮声中烟消云散了。

我所知道的许都日报社

1、本文选自《近世许昌见闻(文化卷)》。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