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乌波尔的苦战——俄罗斯乌克兰之战的台风之眼
台风肆虐的时候,中心其实是一个类似空洞的存在。俄乌两军苦战已经一个星期的亚速海海滨小城马里乌波尔,日前通过双方达成的协议,建立了一条让居民安全撤离的“人道主义通道”。双方一度宣布停火五个小时,使城中饱受战火威胁的平民得到喘息之机。这也是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第一次达成停火协议,哪怕是局部的。

利用停战机会撤离的马里乌波尔居民。
在俄乌第二轮会谈中,乌克兰方面重点要求为发生战斗的城市建立人道主义安全通道,他们提到的第一个点就在马里乌波尔。开战以来,俄军对马里乌波尔的进攻一直在打,但发动重兵的攻击是在3月1日。
俄军在3月2日当天一度宣布攻占了马里乌波尔,随后乌克兰又发动了反攻,他们在3月3日宣布该城没有失守,“只是部分遭到围攻”,接着在新闻中发布了击退俄军进攻的消息和照片。在争夺这里的战斗中,双方动用了从坦克到步枪的几乎全部手段,连续几天的作战让双方都精疲力竭。
为战区居民建立人道主义通道,可算是俄乌双方在第二次谈判中唯一达成的共识。根据乌克兰代表的说法,尽管俄方在谈判中同意了建立人道主义通道的原则,但或许因为双方在马里乌波尔都杀红了眼,在会上激烈争论,也并未达成具体的实现步骤。好在会谈后双方努力推动,才使该通道得以落实。
这座几乎被打成废墟的城市,似乎成了战争中的台风眼。
可惜的是,短暂的停火后,围绕马里乌波尔的战斗便重新爆发,居民们两次撤离的尝试都陷于失败。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坚称对方应为打破停火负责。
说起来这几天不断在新闻中听到“马里乌波尔”,有人便问:马里乌波尔在哪儿?
马里乌波尔是一座人口15万的小城,位于乌克兰东南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亚速海一侧,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也是亚速海沿岸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此前一个星期里成了俄乌两军拼死争夺的战场。
假如不是俄乌交战,马里乌波尔这个城市的名字估计你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虽然乌方也承认俄罗斯具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似乎没有放弃的意思。
这是乌克兰在报道其收复马里乌波尔过程中有不明国籍的装甲车被击毁,焚烧成废铁一堆。
两国军队因何为了这样一座小城打生打死,谁也不肯放手呢?
有人认为因为守在此地的就是俄罗斯深恶痛绝的乌克兰亚速营,也是被其称为“对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族实施种族灭绝”的部队,双方可谓有深仇大恨,注定不死不休。但这恐怕只是原因之一。
3月1日俄军南线部队从克里米亚半岛向北发动进攻的状况,西路军攻占赫尔松,中路军进攻梅利托波尔,而后进攻扎波罗热,东路军占领比尔江斯克而后夺取马里乌波尔,与顿巴斯的俄军会师。
如果看地图,或许就会明白,这座亚速海小城的易手可能改变整个俄乌南线战场的战略态势。俄军对其攻击与进攻赫尔松、扎波罗热同时进行,三路大军分别指向克里米亚的西北、北偏东和东北。可以看到,这三座城市从左到右,形成了克里米亚半岛北部的一个裙状底托。
对于2014年俄罗斯就取得控制的克里米亚而言,这一片地区就像压在半岛上空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乌克兰在这里驻军甚多,还曾在当地筑起水坝,切断对克里米亚的供水,让俄方难以对半岛安全感到放心。俄军夺取这三座城市,向北便可以为克里米亚半岛建立一个缓冲区,其中马里乌波尔最为重要。
马里乌波尔它在亚速海的岸边,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失守后,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之间乌克兰控制的最后支撑点,只要拿下它来,俄军这条“克里米亚安全走廊”就算彻底打通,对于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也算拿到了一个切实的成果,使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黑海舰队可以从陆上与俄罗斯本国建立安全联系,不再是一个黑海的孤儿。
如果乌克兰控制了这里,则可以把大量俄军吸引至此处(至少两个半师),如同“破裤子缠腿”,使对手不能抽出兵力与哈尔科夫的俄军北方集团构成南北夹击之势。事实上,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克兰已经发动了局部反攻,而俄军急需南线响应支援。这对于急于在战场上取得突破的俄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牵制。而且,马里乌波尔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乌克兰方面不会轻易放弃。
现在,俄军进攻的其他地方基本都被打下来,只有马里乌波尔没有攻下,如同一块卡在喉咙中的骨头,让俄军无法脱身到其它战场,这座小城的得失,变得越发引人瞩目。
因为孤悬敌后,从战略态势上来说,乌克兰军想守住这座城,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但最近在尼古拉耶夫一带乌军夺回了机场,似乎也有应援马里乌波尔的决心和意图。这是一柄双刃剑,此地两面都是俄军,一不留神便会形成把部队送进俄军包围圈的态势,乌军也有些投鼠忌器。
看来,这一带的战斗很可能打成胶着战,它的结果会影响乌克兰的整个战局。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