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老宋闲话,每日开讲。

旅游相关,不喜砸砖。

故宫博物院在游客的心目中,除了是北京必去打卡的景点之一,更是文物爱好者和博物馆爱好者心目中的世界级博物馆。在2019年公开的数据中可知,已经达到了年接待量近两千万游客数量的规模。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对于去过故宫博物院的游客的而言,故宫很大,展品很多,专题展览也很多。对于喜欢看鉴宝节目的电视观众来说,一些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那些年让本就火热的收藏市场更加的“热”起来,热到后来故宫博物院专门出来一个通知,“故宫博物院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公务性活动时,都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凡没有书面授权的,均属个人行为,其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对于还没有来过的朋友,想必看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戏说乾隆》《末代皇帝》等国内外影视剧作品的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在故宫里面取过景。对于故宫博物院的美誉度,本应该是一直高居不下的,但十多年前,故宫博物院曾经一度陷入“会所门”、“哥窑门”、“拍卖门”、“封口门”等等舆论的漩涡,西方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进驻故宫,国际著名奢侈品牌“卡地亚”在午门办珍宝展等商业行为,也让故宫博物院的声誉遭到网友的“诟病”。

但这一切转机,伴随着一位叫单霁翔的学者型官员到来,故宫博物院开始“变”了,开始在一本正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文创设计大赛、故宫文创专卖区、《了不起的故宫宝贝》系列绘本、“云游故宫”等等创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播出,也让故宫博物院成了一个“网红”的代名词,彻底出圈。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在各类诸如小红书、OTA笔记的平台上,故宫博物院不再以过去严肃、呆板、神秘的样子出现,成为了时尚fashion的种草美景,各种突出细节自拍照,黄瓦红墙下的俏模样,人美,故宫也美。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博物馆收藏的是有关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历史:商周青铜,秦汉陶俑,宋代官窑,明清佛像……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登峰造极的艺术;皿方罍器身器盖离散近90年,它的流离失所是一部大陆近代史。故宫文物南迁,一箱未失。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在“年轻化”的道路上,故宫文创一马当先;工作人员经过“数字赋能”,以《雍正行乐图》为基础,让静态古画中的雍正皇帝“动”了起来,并配上了活泼的“解说词”,后来也成了抖音等短视频社交平台里一部分博主的创作源泉。

故宫博物院:前面的年轻人?可否和“传统文化”交个朋友

高墙和宽河也阻挡不了古代封建王朝的衰落,但留给我们了气势恢宏的庞大皇宫建筑群,故宫博物院通过综艺、文创、美食等形式将文物活化、文化活化找到了新的载体,用时尚、年轻多元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湖北宋君认为当传统文化伸出手想和年轻的朋友交个朋友,年轻人也愿意伸出他们热情、真诚、乐于分享的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