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铁梅:建议成立川剧艺术促进会保护川剧传统文化

沈铁梅:建议成立川剧艺术促进会保护川剧传统文化

建议成立川剧艺术促进会保护川剧传统文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

沈铁梅:建议成立川剧艺术促进会保护川剧传统文化

沈铁梅

“加快川剧艺术的人才建设、推动整个剧种的发展,川渝两地应当团结起来‘抱团’前行,通过协同保护等方式传承、弘扬川剧艺术。”全国人大代表,川剧界领军人物,曾主演过《金子》《李亚仙》《江姐》等多部川剧经典、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川剧发展的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今年两会她最为关心的议题,即面对当下川剧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传承发展阵地锐减等问题,如何从政策层面等入手对川剧的发展予以保护支持。她的《关于成立川剧艺术促进会或川剧发展基金会的建议》,以2020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背景,呼吁两地共同保护川剧的“根脉”与“土壤”,在她看来,“孕育了川剧艺术的川渝文化同根同源”,如能成立专门的艺术促进会、设立发展基金,以加强对川剧的继承、研究、宣传与推广,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记 者: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您为保护川剧所提议案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沈铁梅:去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重庆川剧院建院70周年。川剧作为大陆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已有300年历史,它是巴蜀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巴渝儿女的生活记忆。但在今天,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川剧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川剧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成渝地区的川剧院团以前曾多达上百个,而现在能真正实现完整演出的院团已所剩无几。因此,对川剧的保护刻不容缓。只有保住了艺术的“根”,艺术的生命才能延续。作为川渝两地共同的地方戏剧种,川剧是两地民众相亲相融的文化之根,也是两地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纽带。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要求两地健全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这为川剧艺术的融合发展也打开了新的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是一笔“看不见”的财富,为了川剧的发展,我们大家要团结在一起,通过区域协作,共同对川剧艺术的各方面进行抢救,对川剧的整个美学体系进行保护传承。通过建立专门的促进会或基金,对川剧艺术经典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总结,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保护剧种的“DNA”,形成推动剧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记 者:川剧作为地域性极强的传统艺术门类,如何有效地推动当代保护?

沈铁梅:川剧是一门综合性、包容性、文学性极强的传统艺术门类,是川渝一道独特的文化视窗和文化名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川剧中也饱含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2012年,我们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新歌剧《凤仪亭》,但唱腔用的是原汁原味、一字未改的“老川剧”,没想到演出后反响十分强烈,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戏曲是非常伟大的艺术,不仅能满足中国人的文化需求,也能跨越语言障碍,实现与不同国家观众之间精神层面的对话与沟通,用中国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川剧未来要更好地传下去、走出去,加大政策层面的保护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一个剧种如果缺少关注,慢慢就会没人去学,剧种就一定发展不起来。通过立法保护,寻求地方政策和各个层面的支持,相信一定会让更多新力量进入这个领域。重庆市人大对此高度重视,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就专门成立了调研组,深入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和文艺院团调研、了解情况,全面掌握川剧传承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与四川人大取得联系,启动了协同立法保护川剧的相关程序。我参与了其中部分工作,更加感到立法保护地方剧种的重要性:一能解决剧种的生存危机,二能守住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三能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能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 者:川剧成立自己的艺术促进会或发展基金可以起到哪些独特作用?

沈铁梅:川剧成立自己的基金或促进会,不仅可以在剧目创作和表演人才的培养方面实现对国家艺术基金的有力补充,还能实现对整个川剧“生产链”的保护与激活。比如我们川剧的服装、头帽、道具的制作,以及脸谱、化妆的方式等都与别的剧种有所不同,有其独特之处。在以前,中国戏曲都有自己的“产业链”,而今天,这些技艺、“产业”却正在面临可能失传、消失的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多力量的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艺术促进会就可以帮助院团把正发展方向,保护川剧艺术独特的基因,而设立基金则可以输送“粮草”,为川剧传承保护激活“土壤”,特别是在支持民间剧团等方面也可以做很多工作,而这也是帮助川剧接地气、培养观众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建议,由成渝两地注入资金,在重庆成立成渝川剧艺术促进会或川剧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川剧营业性表演团体,建设川剧艺术展示、传习场所,推进川剧艺术演出展示、传承普及等活动;扶持文艺团体或个人加强川剧艺术创作,扶持原创剧本、原创剧目,复排经典优秀剧目,并加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川剧优秀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出台各类人才培养规划和制度,举办重要赛事,支持老艺术家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新文艺群体;还可以为传统文化创造转化提供“纽带”,支持文艺团体或机构挖掘巴蜀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川剧文化与优秀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融相通,打造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川剧作品。

记 者:剧种的发展从根本上还需要有经典剧目的支撑,对此您还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心得?

沈铁梅:经典的产生首先依托于剧种的魅力。川剧为什么能产生《江姐》《李亚仙》《金子》这样的精品力作,就是因为它们站在了川剧这个土壤上,发挥了剧种独特的魅力、美学与独特的个性。《江姐》自2018年以来已演出上百场,有人说沈铁梅演江姐也像在演自己,好像跟江姐有灵魂上的对话。这可能因为我是重庆人,重庆也是江姐生前进行革命工作并牺牲的地方,我用自己对川剧的理解来表现人物,力图表现出英雄成长、锤炼的人生历程。还有《李亚仙》,我们在传统剧目中挖掘它的当代价值,使人物焕发出新的魅力,大段宣叙式的演唱让观众感受到了川剧文戏的精彩,就像重庆的火锅一样麻辣滚烫,不断勾起观众的“食欲”,这与剧种的艺术魅力、文化特色是分不开的。还有根据曹禺的《原野》改编的《金子》,正因为有了《金子》的成功,才有了后来的《李亚仙》《江姐》,让很多观众走进剧场,带动了对川剧艺术的认识,有了今天川剧一步步地走出去与一个良性循环建立的可能。所以今天无论是呼吁地方协同保护川剧还是成立相关机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剧种生存土壤与艺术根基的切实保护,让无数后来者可以继续走下去,更长久地推动川剧事业和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路斐斐采访整理)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3月7日4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任晶晶

三审:徐健

为你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