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什么样的修行#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但人生这场修行到底在修什么?有人说修的是心,让人心静如水。有人说修的是心态,让心态平和开阔。有人说修的是见识,让内心容纳天下事。有人说修的是缘份,让每一次相遇都有特别的意义。有人说修的是生命,因为我们都只来一次。有人说修的是等候,因为我们一生都在等修一人一刻。有人说修的是开悟,总是希望把人间的一切看透。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人生这场修行,其实是在修这四样东西:

一、人生修的是眼明
人生先修的是眼明。
眼睛是我们看世界,感知世界最关键的东西。儿时我们怀着好奇看世界,少时我们怀着怀疑看世界,中年时我们怀着质疑看世界,壮年时我们怀着平静看世界,老年时,我们怀着淡然看世界。眼睛是最为欺骗我们的,它总是让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它总是选择让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更美好,我们看东西时加入了太多自己主观的东西,如同当下无处不在的滤镜,一切,在眼不明时,它总是失真的样子。
人生修行一生,才让我们看清后可以淡然接受所看到的一切,让看清后内心清澈通透,让我们内心明了宁静。
二、人生修的是耳清
人生修的是耳清。
少年时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的声音,总是怀着好奇。青年时我们总是被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外界嘈杂的声音所影响,时时怀疑自己的耳朵所听到是否真实。中壮年时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听到的声音里去看透自己以为的世界真实和人心的向背。老年时我们才知道一切的声音有其来源与音律,我们需要的是分清其中的情绪,听清其中的真谛,让一切我们听到的东西多了悦耳与顺心。
人生修行一生,让我们听到的声音还原纯粹,回归简单,它要达到嘈杂之中依然可以听出音乐的韵味与生命的欢乐。
三、人生修的是嘴静
人生第三修的是嘴静。
儿童才学会说话时,总是想用尽自己所有的词汇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如同树上的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少年时,我们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成长的烦恼,但我们有了自己倾诉的对象选择。青年时,我们在爱人和信任的人面前还是可以滔滔不绝,因为始终相信说话的力量。中壮年了,我们开始很少说话,把更多的东西埋进了心里,但却始终有不明萦绕于心。老年了,我们终于知道,舌头不只是用来说话的,什么该说,该如何说,该什么时候说,一切都成了修行的终极,少言不代表没有观点,不言不代表内心不明白,而是达到了嘴静。
嘴巴学会说话很简单,但人们却要用一生去学会如何让嘴安静下来,因为它还可以品尝美味,也可口露莲花,而不是生出无尽的麻烦。
四、人生修的是自我
耳清,目明,嘴静,一切都因为人生终极的修行是自我。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人生要管好自己的眼、耳、口,最终目标就是管好我们的心。人生本来简单,但却被太多的身外名利和钱权所累,于是,我们看到的事物多了功利,听到的语言多了利益,说出的话语多了争夺,却少了人本应有的纯粹情感和简单温暖,更少了为人应有的那点快乐和开心。当我们重新回归简单,回归内心时,简单即是快乐,那些太多的烦恼是人为自己添加的,那些太多的所累是人为自寻的。放下、看透却依然可以一笑而过的人生才是轻松惬意的。
人生太过生意那些身外之物,却少于内心的沉淀与清明,最后看向自我时,澄清内心时,神智清明时,才是人生终极修行。
人生修的是什么,是心态,是一种平静如水的单纯,是一种温暖如阳光的照拂,是一种包容享受的胸怀,是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
推荐阅读:
1、好婆婆是这样的
2、嫁人为什么一定要看婆婆
3、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儿媳妇回娘家
4、不要让公公婆婆和爸爸妈妈长期住在一起,更别说相互照顾了
5、在婆家地位是怎么来的?
6、婆家和娘家都不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