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人生是一場什麼樣的修行#

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但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有人說修的是心,讓人心靜如水。有人說修的是心态,讓心态平和開闊。有人說修的是見識,讓内心容納天下事。有人說修的是緣份,讓每一次相遇都有特别的意義。有人說修的是生命,因為我們都隻來一次。有人說修的是等候,因為我們一生都在等修一人一刻。有人說修的是開悟,總是希望把人間的一切看透。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人生這場修行,其實是在修這四樣東西: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一、人生修的是眼明

人生先修的是眼明。

眼睛是我們看世界,感覺世界最關鍵的東西。兒時我們懷着好奇看世界,少時我們懷着懷疑看世界,中年時我們懷着質疑看世界,壯年時我們懷着平靜看世界,老年時,我們懷着淡然看世界。眼睛是最為欺騙我們的,它總是讓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它總是選擇讓我們自己看到的東西更美好,我們看東西時加入了太多自己主觀的東西,如同當下無處不在的濾鏡,一切,在眼不明時,它總是失真的樣子。

人生修行一生,才讓我們看清後可以淡然接受所看到的一切,讓看清後内心清澈通透,讓我們内心明了甯靜。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二、人生修的是耳清

人生修的是耳清。

少年時我們向往世間一切美好的聲音,總是懷着好奇。青年時我們總是被自己内心的聲音和外界嘈雜的聲音所影響,時時懷疑自己的耳朵所聽到是否真實。中壯年時我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從聽到的聲音裡去看透自己以為的世界真實和人心的向背。老年時我們才知道一切的聲音有其來源與音律,我們需要的是厘清其中的情緒,聽清其中的真谛,讓一切我們聽到的東西多了悅耳與順心。

人生修行一生,讓我們聽到的聲音還原純粹,回歸簡單,它要達到嘈雜之中依然可以聽出音樂的韻味與生命的歡樂。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三、人生修的是嘴靜

人生第三修的是嘴靜。

兒童才學會說話時,總是想用盡自己所有的詞彙去表達自己内心的真實感受,如同樹上的小鳥兒一樣叽叽喳喳說個不停。少年時,我們學會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成長的煩惱,但我們有了自己傾訴的對象選擇。青年時,我們在夫妻和信任的人面前還是可以滔滔不絕,因為始終相信說話的力量。中壯年了,我們開始很少說話,把更多的東西埋進了心裡,但卻始終有不明萦繞于心。老年了,我們終于知道,舌頭不隻是用來說話的,什麼該說,該如何說,該什麼時候說,一切都成了修行的終極,少言不代表沒有觀點,不言不代表内心不明白,而是達到了嘴靜。

嘴巴學會說話很簡單,但人們卻要用一生去學會如何讓嘴安靜下來,因為它還可以品嘗美味,也可口露蓮花,而不是生出無盡的麻煩。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四、人生修的是自我

耳清,目明,嘴靜,一切都因為人生終極的修行是自我。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古人早就告訴我們人生要管好自己的眼、耳、口,最終目标就是管好我們的心。人生本來簡單,但卻被太多的身外名利和錢權所累,于是,我們看到的事物多了功利,聽到的語言多了利益,說出的話語多了争奪,卻少了人本應有的純粹情感和簡單溫暖,更少了為人應有的那點快樂和開心。當我們重新回歸簡單,回歸内心時,簡單即是快樂,那些太多的煩惱是人為自己添加的,那些太多的所累是人為自尋的。放下、看透卻依然可以一笑而過的人生才是輕松惬意的。

人生太過生意那些身外之物,卻少于内心的沉澱與清明,最後看向自我時,澄清内心時,神智清明時,才是人生終極修行。

人生這場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人生修的是什麼,是心态,是一種平靜如水的單純,是一種溫暖如陽光的照拂,是一種包容享受的胸懷,是一種淡定從容的态度,是一種難得糊塗的智慧。

推薦閱讀:

1、好婆婆是這樣的

2、嫁人為什麼一定要看婆婆

3、婆婆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婦回娘家

4、不要讓公公婆婆和爸爸媽媽長期住在一起,更别說互相照顧了

5、在婆家地位是怎麼來的?

6、婆家和娘家都不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