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了解三远法,吴阐思 绘 《山林古寺》

初秋时节,暑热消散,凉风阵阵,有个叫吴阐思的画家开始想念家乡,于是画了这幅《山林古寺》。吴阐思是江苏人,画史中说他师承宋人画风,笔墨淡雅超逸。从这幅《山林古寺》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对象还有元人笔意和明代吴门画派的诗意情怀。

画山水,很容易看出好坏。作者胸中有丘壑,才能画出幽深静穆的景致。数数画中的层次,就基本上可以看出画家的水平高低。这幅《山林古寺》在构图上运用了“三远法”,从平远、高远、深远三个角度构建层次。

了解三远法,吴阐思 绘 《山林古寺》

吴阐思 山林古寺

三远法是北宋名家郭熙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可以结合这幅《山林古寺》,好好理解的传统山水画对层次感的重视。平远,从近处看向远处。平,不是没有变化,而是渐变的意思。《山林古寺》由近到远分别是,水岸草亭、层林茅屋、深山古寺、水天一色、远山如黛。景色层层叠加,自然过渡,有明有晦,就是平远法特点。

高远法,从山脚下抬头仰望山巅。吴阐思画局部景色的时候,采用了仰视的角度,让山体看上去更加伟岸。高远法可以让画面层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强调重点。古人称之为,“高远者明瞭。”

了解三远法,吴阐思 绘 《山林古寺》

吴阐思 山林古寺 局部

从山前看到山后,这就是深远法。如果才能具有“透视眼”,就要恰当地安排好画面层次。古人画山水有点像图片制作中的“图层”,先有层次,再考虑合成。深远法,就是告诉画家应该如何重叠。

《山林古寺》的近景和中景出现很多重叠,吴阐思用笔墨变化进行区分。用笔细碎之处,比如密林古木,就用墨色打破单一生硬。需要大面积渲染的时候,就用运笔的力道增加变化。重叠之中带有变化,描绘出溪山无尽天高地远的景致。

了解三远法,吴阐思 绘 《山林古寺》

吴阐思成功运用三远法,解决画面层次感,让人看到了宋人山水技法到了清代依然具有生命力。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看到传统山水画会想到隐逸、自由、生命这些内涵。就是因为传统技法传承千年,人们对水墨表达的情感有了共同认知,才能体会到画中韵味。

《山林古寺》弥散着肃穆静雅之美,暗中藏有思乡之情。这不是随便乱说,而是通过主题、技法、表现形式感受到的。

了解三远法,吴阐思 绘 《山林古寺》

通过《山林古寺》了解三远法,明白山水画层次的重要性。理解了画中层次,就明白了笔墨不分家的道理。这些都懂了,就看懂了画家的精神世界,知道他要通过创作表达什么心思。

继续阅读